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都不要讓人有機會說:你的孩子沒教養

2019-07-28     蝌蚪媽媽在羊村

昨天看一篇育兒文章,裡面提到曾經參加第一季《爸爸去哪兒》的森碟接受的是比較親民似的鄰家女孩教育方式,而王詩齡接受的是富養的教育方式,6年後,兩人之間的差距變大。網友們總結為這是窮養和富養的差距!

作為一個家有兩孩子的二胎媽媽,我只想說:富人的窮養仍是富養!畢竟森碟和王詩齡上的學校可不是我們這些普通家庭孩子能夠上得起的!

但不管是森碟還是王詩齡,我們都能看到這兩個星二代展示在公眾面前的不僅是她們的多才多藝,還有樂觀自信,禮貌待人的良好教養

相比之下,很多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家庭,竭盡所能讓孩子上當地最好的學校,報最貴的培訓班,滿足孩子奢侈的要求,但卻忘記教會孩子什麼是教養!

比如國內的好友曾經跟我「抱怨」過:哥哥把11歲的小侄子送到她家來過暑假,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遠離爺爺奶奶的寵溺,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朋友當時是全職媽媽,還覺得小侄子比女兒大那麼多,正好可以幫忙照顧女兒。

結果沒想到11歲大的侄子不僅沒有幫忙照顧女兒,還動不動就吼自己的女兒;一日三餐各種挑剔,除了洗澡吃飯,什麼家務活都不會幫忙做。

最讓朋友無法接受的是,在侄子眼裡,奶奶每天都坐在小賣部里,什麼事都沒幹。

要知道朋友的媽媽在農村老家,每天都要洗衣做飯,經營小賣部,養了一百多隻的土雞土鴨,下午三四點還要照顧田裡種的各類蔬菜。

後來朋友才知道,原來哥哥就是因為意識到自己兒子不懂感恩,天天窩家裡橫,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才想著把他送出家門,看能不能讓他有所長進!

因為是自己的哥哥,所以朋友直接告訴哥哥:你兒子缺的不是出門歷練,而是教養

沒有什麼比一句「你的孩子沒有教養」更能讓媽媽們抓狂的!

因為別人說「你的孩子沒有教養」,其實打的是為人父母的臉!

其實教養更像是氣質,是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人格魅力。

這是一種從小就要在生活中潛移默化教給孩子的東西,比如一兩歲的孩子不能穿開襠褲,還沒學會自主控制大小便的孩子到了遊樂場就應該自覺穿上尿不濕;玩滑滑梯時就應該排隊遵守秩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去年被人民日報誇讚刷屏的那個小姑娘。

小女孩當時正吃著雪糕,公交車來了,她跟媽媽一起上車坐到位置上後,媽媽就提醒她要小心點,別把雪糕滴到乾淨的位置上。

媽媽剛說完,小女孩就自己走到垃圾桶旁邊蹲著吃完了半隻雪糕!

孩子的教養代表了整個家庭的素質,熊孩子背後有熊家長,有教養的孩子背後肯定是有素質的家長!

所以窮養富養,都不如有教養!

在育兒界最高境界的「炫富」,就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今日話題:家有孩子,你是怎麼理解窮養富養不如有教養的育兒方式?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dyCPGwB8g2yegNDyM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