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北方的另類城市

2019-06-27     讀懂青島

說起青島,可圈可點的不勝數,北方DGP第三城、中國啤酒之都、中國帆船之都、中國電影之都計劃單列市、著名濱海旅遊城、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

這一個個的盛讚,不是外界說的「魯吹一號」硬生生吹出來的,而是實打實拼出來的。

就是這樣一個實力派的青島,在北方的城市群落中卻顯得遺世而獨立,像一個另類審視著來自外界的讚譽或詆毀。

另類青島一: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的知名度,無須贅述,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一次省港兩地交流會上說了一句話「外國人認識中國通常有兩種途徑,一個是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另一個途徑就是通過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大概是中國最有辨識性的城市特產,有個段子說:有個第一次到青島旅遊的外地遊客,看到滿大街的人提著裝有黃橙橙液體的塑料袋,不禁感慨:

青島人素質真高,上廁所都在袋子裡解決,自己帶回家。

全球知名的青島啤酒,在青島當地喝出了另類的感覺,青島人大愛這種奔放。

「你孩子多大了,能打啤酒了吧?」

這種調侃屬於青島,屬於青島啤酒。

另類青島二:青島建築

雨季即將到來,可以預知的是「德國人修建的青島下水道,再大的雨也不會堵,在下水道里發現了100多年前德國人留下來的油紙包,裡面包著圖紙和修復工具」之類的文章又要大肆傳播。雖然類似文章,已經被多個媒體納入謠言庫。

有人調侃道:

這是真事兒,有一個德國遊客在青島突然心臟衰竭,需要更換心臟,醫護人員在一個教堂的油紙包里,找到了100多年前德國人留下的備用心臟,心臟還在跳動。

當年的德國殖民者對青島的規劃是下了大功夫的,「紅瓦綠樹」就是源自德國人的施政方針。

早期的青島溝壑縱橫,到處都是因雨水沖刷形成的河道與沖溝。作為世界林業的先驅,德國「痛切感到的就是林政荒廢,認為植樹造林是第一需要」,德國總督府把林業工作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出於國民經濟與國家財政多方面的考慮,確定了持續造林的施政方針。在總督府機構中設立山林局,配備級別較高的林業官員,專門從事造林活動,綠樹得以繁榮茂盛。

再加上歐式的建築,每一處都被精心設計、詳細規劃,依海而建、依山而建、依勢而建,紅瓦的建築逐漸顯露。以至於在德國撤離青島的好多年後,青島建築一直遵循最初的規劃。八大關一帶的別墅群落,更是將「紅瓦綠樹」推向了極致。

細緻的規劃、對美的堅持,讓青島在一眾粗狂的北方城市中,獨樹一幟、另類而獨特。

然而,近些年的房地產大發展,卻遺棄了先前的發展理念,一樓更比一樓高、一小區更比一小區大才是地產商遵循的理念,除了名字的洋氣、高端之外,已經再無章法可循。

另類青島三:低工資、高房價

2018年青島GDP位列北方第三,僅次於北京和天津,青島人拍拍胸膛說我們是「北方第三城」。

名聲在外,苦悶在內。青島人和在青島的人,像全國大多數城市的人一樣,也喜歡問:

為什麼青島的工資這麼低,房價這麼高?

北方第一城和第二城的人民很喜歡海濱度假城市青島,山海相接、海洋性氣候極佳。北京、天津的很多人想逃離大城市的喧囂,選擇青島休閒、養老,驅車到青島看房,被氣候、環境感染得一塌糊塗。

其實他們一開始不知道,青島的萊陽路8號16萬一平,而這還不是最貴的,市南區能看到海的房子動輒七八萬。

大城市很多人,來青島看了一趟房子,除了感慨環境好之外,更加感慨房價高,最後又乖乖地回去上班了。

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d-m_msBmyVoG_1ZUo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