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科普篇」五穀之一:糜子,你知道它是怎樣的農作物嘛?

2019-12-18   科技農場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科技農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種農作物——糜子。



說起糜子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它還有另外一個響噹噹的身份,「五穀」之一的黍。「五穀」包括:稻、黍(糜子)、稷(穀子)、麥、菽(大豆)。糜子作為五穀之一,可見其在我國農業中的重要程度,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糜子在各地的叫法有一定的差別,也叫黍、稷、禾祭、糜,有些地區也直接稱之為黃米。



糜子的種植地域比較廣泛,但是種植面積並不多,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北、華北、西南、東北、華南以及華東等地山區。

糜子的適應能力非常強,耐乾旱、耐瘠薄,生育周期短,一般三個多月就能夠成熟。但是產量比較低,每畝的的產量三四百斤左右,所以雖然糜子的種植地域較廣,但是種植面積並不多。

小編的家鄉位於遼寧朝陽,鄉親們以前每年都會種一些,一般都是自用,所以小編對這種植物算比較了解,外觀特徵如下:

一年生栽培草本。稈粗壯,直立,高40-120厘米,單生或少數叢生,有時有分枝,節密被髭毛,節下被疣基毛。葉鞘鬆弛,被疣基毛;葉舌膜質,長約1毫米,頂端具長約2毫米的睫毛;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5-20毫米,兩面具疣基的長柔毛或無毛,頂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常粗糙。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比較抽象,具體外觀見下圖吧,這是老鄉自家種的糜子:

糜子籽外形類似於穀子,大小位於穀子與高粱之間,糜子籽脫殼以後被稱為黃米,糜子種類又有糯質和非糯質之分。

小編的家鄉一般種糯質的糜子比較多,因為糯質的用途比較多:

粽子:第一個用途就是包粽子,粽子是我國的傳統食物,包粽子的材料必須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糯,不然包起來的粽子會散掉。現在粽子的材料一般都是糯米,但是在以前物品流通不如現在這麼方便的時候,北方很多地方用的都是黃米,也就是糜子。



豆包:另一個用途就是東北的特產——豆包。東北每家每戶到入冬以後有一個習俗,包出這一冬天的豆包存起來,室外就是天然的冷凍室,這軟糯的黃米麵就是包豆包補課或缺的材料。



剩下的主要用途就是做一些糕點了,因為糜子的糯性,用來做年糕、驢打滾等糕點。

另外一種非糯質的黃米主要用於蒸飯熬粥了,近些年人們對養生越發重視,糜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所以市場前景也不錯,價格一路走高。



糜子的種植方法比較簡單,這裡小編就不給大家介紹了,但是小編需要提醒大家一點,糜子是麻雀上好的口糧,所以如果想種植糜子一定要做好防護麻雀的措施。

更多熱點資訊,歡迎關注科技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