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能夠成為三國人才庫,真的是成也劉表,敗也劉表

2019-11-08     杯酒品歷史

三國很多優秀的謀士、文臣,都曾經隱居在荊州,比如諸葛亮、徐庶、龐統、馬良、馬謖、蔣琬、費禕、王粲。後來,這些人不是投奔曹操,就是成為劉備或孫權的臣子。那麼,荊州又是怎樣成為三國時期的人才庫呢?

討論這個問題,要先講到荊州的地理優勢,荊州位處長江中游,順江而下是江東,逆流而上是益州,北接中原,南毗交州,交通非常的方便。


再來,荊州的統治者劉表能力不差。上任前,荊州宗賊橫行,但劉表很快平地亂局,荊州上下無不服從劉表的統治。而且劉表也不是好大喜功的軍閥,他統治荊州的十幾年間,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軍事舉措,也不介入中原的亂局。相比中原、關中地區軍閥混戰,荊州簡直是天堂。


第三,劉表年輕時是黨人,與張隱、薛郁、王訪、宣靖、公褚恭、劉只、田林八人並稱八顧,本來就是東漢末年的名士。這層關係下,很多士人願意選擇到劉表的荊州生活。並且,荊州治下的南陽地區,本來就是東漢時期人才薈萃之地,現在又有大量各地流亡士人前來,使得群聚效應更加明顯。
第四,劉表對士人也十分優待,史載其安慰賑贍,皆得資全。因此,雖然天下大亂,但士人在荊州,不僅能悠哉的交遊問學,日常生活也不用為生計操心。


方便的交通,安全的環境,舒適的交友圈,還有經濟上的資助,這都使得荊州成為三國士人逃避亂世,靜觀局勢變化的好地方。不過這些從全國各地而來賢才,為何最後大多投入蜀漢,這又跟劉表的性格與用人有關。
史書說劉表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只想愛民養士,從容自保。對於雲集荊州的這些賢才來說,他們的理想,絕非是劉表這麼保守、簡單,像諸葛亮這種以管、樂自比的人
會願意投入劉表嗎?

也因此,這些隱居在荊州的賢才,他們等到時機合適,就會各奔前程,在魏、蜀、吳尋求發展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XbjTW4BMH2_cNUg0H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