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五夜行程,當新兵乘軍列的記憶

2021-01-24     奎先達坂西

原標題:六天五夜行程,當新兵乘軍列的記憶

文/沈子友

1970年12月28日凌晨4點多鐘,一陣急促的哨聲響起,睡在公社禮堂里的我們迅速起床,按照帶兵首長的指揮,在昏暗的燈光下打好背包,來到禮堂外面集合,依次爬上了早已等在院子裡的解放牌敞篷大廂車,向膠濟鐵路上的高密火車站開拔。

隆冬臘月,寒風凜冽。坐在飛奔的敞篷車上,我們反而沒有感到冷。因為我們實現了參軍報國的理想,內心升騰著一團火。同時兩天前發的軍服是冬季著裝,襯衣、絨衣、棉衣、罩衣,按要求我們都穿在了身上,一下子穿上這麼多的衣服,是我們以前從來沒有過。

中午時分,我們到達高密火車站,全縣各個公社的新兵也分別開進,統一集中在軍供站,吃過午飯後,列隊進入站內,陸續登上軍列。

軍列什麼樣?在此之前我們都感到很神秘,走近它後我們才愰然大悟,原來這是由一節節「悶罐車」組成的專列。

這種鐵皮車廂,載重60噸,中間一個推拉的大鐵門,兩面各有上下兩層4個50公分寬的小窗口,密封隱蔽,平時拉貨,戰時運兵,被稱為「悶罐車」。

我們上車時,車內早已準備好了,下面墊著麥草,上面鋪著蘆席。車廂內還有一個燒煤的鐵爐子,供取暖和燒開水用。我們50個人一個新兵排,剛好一個車廂。白天我們打起背包當座位,晚上打開背包,頭朝外腳朝內分成兩排睡覺。

我們全縣1300餘名新兵,編為一個專列,近30節車廂。從列車司令、政委到各新兵連,有一套完整的指揮體系。我們的車廂編為一個排,排長將我們50人編為4個班,指定了臨時班長。同時宣布了行車紀律和作息時間。

傍晚時分,隨著列車的一聲長鳴,軍列緩緩起動。新的征程開始了!

夜幕下列車在飛奔,車廂內我們的思緒在飛翔。此時的我們既有實現參軍報國心愿的喜悅,又有離家遠行的鄉愁,還有對即將到來的軍營生活的憧憬。就是在這萬般思緒中,我們在軍列中度過了第一個夜晚。

第二天早上天亮時,列車已出山東進入江蘇境內。中午到達徐州,我們列隊到達站外的兵站就餐,胡蘿蔔炒肉,每班半臉盆,蒸籠里的米飯隨便吃,大家狼吞虎咽的吃了行軍中的第一頓飯。

就這樣,沿途趕上大的城市和車站,我們便結隊下車吃飯。趕不上吃飯時,則吃車上帶的餅乾等乾糧。

列車出徐州後,進入隴海線,奔馳在中原大地。之後出潼關,進入八百里秦川。沿途風光,一覽無餘。大概在第4天的時候,火車經過寶雞,進入寶成線,穿山洞,越橋樑,沿途便是無盡的高山大川。以前頭腦中關於蜀道難的詩詞,一下子鮮活起來。翻過秦嶺,便又是一幅天府之國的秀麗景色。

汽笛長鳴,車輪滾滾。沿途的壯麗景色,使我的內心興奮不已,我很想把它記錄下來。因此,車進成都我們下車吃飯時,我便想買一個筆記本。並在車站到兵站的路上,留意到一個小賣部。

因此吃飯時我便儘快吃完,約上一位戰友偷偷溜了出來,在那個小賣部買好筆記本後,躺在一個拐角處等我們連隊的到來。結果等到所有的連隊都過去了,我們連隊才最後到來。我想偷偷溜進去,但哪能躲過連長的眼睛。他發現我們後,便恨恨瞪了我一眼,大聲說「入列」。我狼狽地加入到隊伍中,邊上的戰友悄悄告訴我,連長在吃完飯集合點名時,發現少了我們,非常著急,便派人四處尋找,一直等到最後才離開兵站。

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回車廂後馬上寫了一封檢討書交給了排長。排長在車廂內當眾讀了一遍,對我的這種「無組織無紀律行為」進行了嚴肅批評,但最後的結論是「犯了錯誤,改了就好。」這就是我從軍路上的第一課,也算是從老百姓到軍人邁出的第一步。

1971年的1月3日,列車在途中行駛了6天5夜後,到達此行的終點——重慶市北碚火車站。

根據連長的命令,等車停穩後,我們便紛紛跳下車來,列隊進入市區的西南農學院。在這裡,我們將進行3個月的新兵訓練。

2021.1.20於泉城濟南

作者簡介:沈子友(心繫遠山),山東莒縣人,大專文化,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集體轉業至中鐵十四局黨務部門工作。愛好文學,喜歡讀書,有多篇文學作品在報刊和各大網絡平台刊發。

編輯:李勛修《青煙威文學創作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MCFMncBuNNrjOWzrx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