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次洪水記憶

2021-02-01     奎先達坂西

原標題:童年那次洪水記憶

楊衛東

1975年我八歲,二年級暑假。當時我們家在鳳台縣,因傳言要發生地震,父母讓姥姥帶著我和弟弟回舅舅家躲避。舅舅家在臨泉縣八里槐公社杜莊,三里橋西南一華里,阜臨河北岸。

那時阜臨河水清澈透明,七八月正是熱天,我和村裡小夥伴時常下河洗澡,嬉水打鬧。河裡小魚兒很多,坐在岸邊將腿伸入水中,便有成群的小魚游來游去,用嘴叨著身體,有種痒痒的感覺。

八月莊裡氣氛緊張起來,聽說要發大水了。各家都在做準備,大人們忙忙碌碌的在河堤上搭建簡易住所。我和弟弟每天跟著姥姥幹些家務活,做飯時我燒柴鍋,弟弟拉風箱。舅舅家共有11口人,糧食需要得多,更多的時候是和姥姥一起磨面,拉磨的驢是舅舅從生產隊里借來的。

舅舅和妗子將家裡的糧食、農具還有衣服都搬到莊南邊阜臨河大堤上,莊裡的人們也都各自忙亂地將自家的東西往河堤上搬。姥爺則帶領全莊的青壯勞力,依河堤將莊子東北西三面圍了一米高的土堤,防止洪水進村。全莊都做好了準備,可幾天了洪水沒有來。姥姥說洪水不會來了,當時我心裡還有一點失望呢。

8月11日,中午飯後,姥姥和我正在廚房裡磨面,突然外面傳來喊叫聲:水來了!快上河堤!姥姥連忙出門看看,回來後立刻將驢卸磨,磨好的紅薯面裝進口袋,沒有磨的糧食也收拾好。讓我牽著驢,拉著弟弟,姥姥背著剩餘的糧食和磨好的麵粉,慌忙地往河堤上走去。此時河堤上已站滿了人,姥姥讓我和弟弟及老表們,共七個小孩坐在臨時搭建的棚子裡,不能亂走,大人們全部去看守莊堤了。

下午4、5點的時候,忽聽莊裡有人往大堤上邊跑邊喊,莊子進水了!看見大人們拿著鐵杴等工具迅速的往河堤上跑,後面跟著混濁的洪水,大水很快淹沒了莊子流到河堤邊,水面上有很多的漩渦。

大堤四周一片汪洋,水中樹枝、雜草、木頭等物漂流而來。我和老表們驚恐地圍坐姥姥身邊,看著水一點點的上漲,非常的恐懼。河堤南岸,洪水一望無際,堤下村莊已被淹沒,整個村莊的人都困在河堤上,慌慌張張。

天漸漸的黑了下來,我們老表七人在姥姥的呵護下,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夜裡颳風下起了小雨,雨打濕了衣服,醒來後感到寒冷與恐懼,心裡更加的惶恐不安。記憶里難忘那天的黑夜,為什麼這麼的漫長?

天亮了,河堤上站滿了人,洪水浩浩蕩蕩地向東流。混濁的河水夾雜著雜草、樹幹、家具等物順水而下。莊裡的房屋靜悄悄地浸泡在水中,只露出一半。不時傳來沉悶的撲通聲,堤上會傳來人們的哭聲,從大人的口中知道誰家的房子倒塌了。

為了生活,人們在河堤靠近水的地方,挖了個小坑,很快泉出了一潭較清的水。用水桶將水提到水缸里,加一點明礬充分攪拌,水就變得清澈乾淨,可以做飯了。

最激動人心的是解放軍來了,出動了直升飛機空投賑災食物,那個時代很多人連汽車都沒有見過。直升機在天空中盤旋著,人們跟著飛機喊叫,飛機轉了一圈飛走了。很快大人們將紅色的的被面拿出來,四個人將被面展開上下抖動,讓飛機發現這裡有人。飛機又盤旋著來了,飛的很低,我看到上面的解放軍向下看了看,然後用力將一隻麻袋推了下來,盤旋著飛走了。

人們將麻袋打開是一包烙饃,莊裡將烙饃按人口多少分了下來。舅舅將烙饃拿回來,我們七個老表每人分了巴掌大小一塊。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小口,在嘴裡慢慢的咀嚼細細的品味,真香真好吃,吃了兩口我就放進了口袋,捨不得吃了。

在河堤上沒有青菜,只能吃窩窩頭,一天海賓哥給了我一顆大鹽粒,讓我吃一口窩窩頭舔一口鹽粒,還真的有味呀。飯後我將大鹽粒放在口袋裡,玩耍時丟了,為此我還哭了一場。

十多天後,洪水逐漸回落。但阜臨河水流很急,到處是漩渦,還有動物的屍體。又過了幾天,洪水終於退去了。人們回到了莊裡,莊裡泥濘不堪,到處是泥污和雜物,樹上掛著水草瀰漫著腥臭的氣味。

莊裡的土坯房,在大水的浸泡下,全部倒塌了。舅舅的堂屋下面是用磚頭,上面使用土坯沒有倒塌,牆壁上面清晰地留下了洪水的印跡,我伸手都夠不到的水位線。

這場洪水是我人生最為驚險的經歷,讓我明白,人在洪水面前是何等的弱小無助。這場洪水造成的災難,給當時的人們留下了無盡的傷心記憶。

作者楊衛東,安徽臨泉人,1983年11月入伍,1986年12月退伍,臨泉作家協會會員,有多篇文章在報刊和網絡平台發表。

編輯:李勛修《青煙威文學創作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l_xW3cB9EJ7ZLmJTU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