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貼門神有講究,別貼錯了

2020-01-25     小眼兒看社會

  門神,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是深受中國民間歡迎的守護神,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除了要貼春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貼門神。人們將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保衛家宅、祈求平安、盼望吉祥等。貼門神的習俗在我國起源非常早,已經流傳了數千年,是根據古代的「祀門」禮儀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朝以前,我國就已出現了「祀門」禮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典禮

  起源: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過春節貼門神的習俗。門神的最初的含義是「司門之神」,源於上古時期中華民族的自然崇拜。古時候的人認為,一切事物皆由神靈掌管,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事物也不例外,比如住宅、樹、花,包括家中的門、灶、井,甚至床,都有神靈在裡面。古人看來,門主出入,每天要經過無數次,在整個家宅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所以從很早開始,我國就出現了「祀門」活動,而且為「五祀」之首(門、戶、中溜、灶、行,五種祭祀活動),後來演變為門神,上至天子,下至黎民,都對門神禮敬有加。最早的門神,為神荼和鬱壘二神。

  關於這二位神靈的傳說,在《山海經》、《風俗通義》、《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先秦的志怪古籍《山海經》中,就有這樣一段記載(原文就不引用了,大致意思如下):說東海有座神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樹,蟠屈三千里,樹上有一隻金雞,樹下有神荼、鬱壘二神。

  東北有個門,叫「鬼門」,西南方的門叫「神門」,神門由神荼守衛,鬼門由鬱壘把守,邪神常入神門偷桃,萬鬼出入鬼門竊果。天快亮時,日照金雞,雞則大鳴。天下眾雞從而齊鳴,金雞從樹上飛下吃惡鬼。如果邪神被神荼抓到,就用桃木劍砍他的頭,用桃枝穿他的腮,並扔到海里喂毒龍。如果惡鬼被鬱壘抓到,就用桃木箭射他,用葦索捆上,扔到山裡喂老虎!

  由此不但產生了門神,還衍生了許多民間傳說,比如桃木辟邪,雞、虎、葦索驅鬼,都是由此而來。拿老北京來說,舊時在臘月二十三日以後,每家都要貼門神、飾桃人、垂葦索、在門上畫虎,門左右掛二燈,象徵虎眼,用以鎮宅驅邪。

  發展與分類:

  其實最早的門神並不是畫,而是用木板雕刻出來的人形,用於雕刻門神的木板是正是桃木。後來慢慢演變成畫,而且新增了許多門神,逐漸取代了神荼、鬱壘等先秦門神的位置。門神的含意、形式和內容隨著歷史的變遷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逐步形成幾大類:有「驅邪類」、「祈福類」、「宗教類」、「武將類」和「文官類」等。

  驅邪類:

  早期門神以驅邪類為主,多為神荼和鬱壘,金雞和老虎。

  祈福類:

  祈福類門神,多以福、祿、壽星三神像貼於門上。這類門神並非為把守門戶,而是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為賜福天官,也有劉海戲金蟾,招財童子小財神。

  宗教類

  宗教類門神多為道教中的神靈,比如唐代出現的門神「鍾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們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節將鍾馗圖像貼在門上,用來驅邪辟鬼。另外「哼哈二將」也屬於宗教類,出自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一名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一名陳奇,能口哈黃氣擒將。

  武將類:

  武將類門神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為了鎮住災星、惡魔從大門而入,所以這些門神都手持兵器,十分威武。武門神流傳最廣的是秦叔寶、尉遲敬德,和關羽、張飛。另外,也有一些地區以岳飛、溫將軍、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馬武、銚期為門神的。

  文官類:

  文官類門神即畫著朝服的文官像。這些文官大都是清正廉明的一代名臣,百姓敬仰他們,認為他們一身正氣,能驅除惡鬼、鎮壓邪氣。我國以文官作門神的並不多,最著名的莫過於包公、魏徵、海瑞和文天祥。

  地域差異:

  貼門神的習俗隨著歷史的變遷不斷發展,不但各個歷史時期作為門神的人物不同,地區之間也有許多差異,尤其是明清時期至民國期間,門神已經發展到十分繁榮的階段,全國各地供奉的門神各有不同,比如河南地區有供奉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趙雲和馬超的;河北部分地區供奉馬超、馬岱;冀西北有供奉薛仁貴和蓋蘇的;陝西部分地區供奉孫臏和龐涓,還有供奉黃三太和楊香武的;漢中一帶是楊家將里孟良、焦贊二位好漢;此外還有些地方供關羽和關平、徐延昭與楊波、裴元慶和李元霸、岳飛與韓世忠、岳雲和狄雷,何元慶與陸文龍、趙匡胤和楊袞、胡大海與常遇春,白起、李牧,扶蘇、蒙恬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秦瓊、敬德:

  當然,除了神荼、鬱壘作為正統門神之外,普及最廣的,尤其是北京地區,還是以秦瓊和尉遲恭最多,這二位作為門神,應是元明時期出現的,因為將這二位大將軍奉為門神,主要是源自於《西遊記》和《隋唐演義》兩部小說:說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後,因為殺虐太重,導致睡覺的時候經常做惡夢,夢見被冤魂惡鬼纏住不放,白天忙於朝政,晚上睡不好覺,身體越來越差,再加上害怕,李世民受不住折磨,召眾將群臣商議,最後決定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夜間披甲持械在宮門口守衛。

  結果真的有效,冤魂惡鬼懼怕二人威武,不敢近前。可老值夜班也受不了啊!太宗感念兩位愛將日夜辛勞,於是讓宮中畫匠繪製了兩員大將的戎裝像,手持兵刃,怒目而視,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兩張畫像懸掛於宮門兩旁,從此太平無事。此後,民間競相效仿,才有秦瓊、尉遲敬德二位武將作為門神,替萬千百姓鎮宅驅邪

  貼門神的「規矩」:

  您發現沒有?不管是上古時期的神靈,還是著名的文官武將,都是人們所推崇敬仰的,才被奉為門神,所以民間對於貼門神也是十分重視的,哪位門神貼在哪裡,誰在左誰在右,位置都是不能隨意變動的。按照過去迷信的說法:如貼錯了,叫「反貼門神」,那樣的話會一年中諸事不順,左右為難。當然這是過去的說法,不過呢,既然形成了「規矩」,那倒是不妨介紹一下,舉幾個例子吧:比如文門神和武門神,武門神一般貼臨街的大門上。

  北方地區大都是坐北朝南的院子,大門一般朝南開,那麼就是東邊為上,西邊為下;如果大門不朝南,就是面朝門口的方向,左為上,右為下;如果貼神荼、鬱壘,左扇門貼神荼,右扇門貼鬱壘;要是秦瓊、敬德,東邊貼秦瓊,西邊貼尉遲敬德;如果是關羽、張飛,那就是左邊貼關羽,右邊貼張飛;要是哼哈二將呢,東邊是鄭倫,西邊貼陳奇......


  而文門神一般是貼在正堂屋及廂房門上的,大多為天官賜福、招財進寶、五子登科之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4Y23m8B3uTiws8KJU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