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寺內 漢代古柏待枯木逢春

2020-04-06   西昌發布


川南勝境,紅塵一瓴,撫邛海萬頃之波痕,拒市井浮華於檻外。

儒釋道,三教合一,鼎立一山。

松風水月,古樹參天。

漢唐古柏,如入蒼穹。殿門洞開,祥瑞普降。

常念彌陀,霽日光和。瀘山依然,安詳寧謐。

——沈毅


文雅 攝


3月30日,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突發,位於瀘山山腰處的古剎光福寺成為重點保護對象之一。這處佛教建築群,擁有十大「巴蜀樹王」排名第四的古漢柏、乾隆年間鑄造的一噸多重的銅鐘以及傳統木結構的寺廟建築。4月1日,光福寺主持釋照州告訴記者:「目前,光福寺安然無恙。」



釋照州說,光福寺始建於唐代,整個建築群落依山勢分七級建造,由天王殿、望海樓、觀音殿、大雄殿、蒙段祠、三聖殿組成。雖然目前僅有大雄寶殿是清代建築,但其餘的天王殿、望海樓等建築,完全是近代按古建格式修復,茂林之下重重疊疊、錯落有致,形成蔚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大雄寶殿中,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所鑄、重約1000餘公斤銅鐘,是光福寺內貨真價實的文物。邛都八景之一的「古寺晚鐘」,便是指這口古鐘。敲擊時,鐘聲渾厚悠長,在瀘山邛海之間久久迴蕩。



光福寺最為有名的古柏,曾經鑑定為漢代所植。釋照州說,這株古樹樹齡2000多年,是巴蜀「十大樹王」之一,排名第四,尊為「九龍漢柏」。晚清舉人劉景松曾寫有膾炙人口的《蒙段祠古柏歌》:「……柏乎!柏乎!大廈防傾須棟樑,萬牛將爾貢玉堂!」遺憾的是,古柏在幾年前因樹幹完全裸露、樹心腐化嚴重等原因,已枯萎死亡。如今,遊客在此只能看到它虯枝盤錯的樹幹,再也不能一睹其鬱鬱蔥蔥。釋照州說,光福寺並不打算將古柏移走,「因為古樹或許有朝一日就可能枯木逢春再發新枝。」


來源:涼山日報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