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15年的明道落選:李少紅的幾句話,道破了職場中年危機的真相

2019-10-15     璃語職美人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開播前被各種預告片刷屏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在前幾天終於播出了。

在最近的這期里,許久沒有冒泡的明道出場了,讓很多觀眾欣喜不已。

在第一場演員battle中,明道和陳若軒出演《破冰行動》的一個片段,明道演林燦,陳若軒演李飛,演的是兩人劫持了對方父親對峙的情節。

令人驚訝的是,出道15年的明道和出道5年的陳若軒比起來,演技上並沒有顯著的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八斤對八兩」。

尤其在肢體語言方面,明道明顯露出了「不專業」的一面:本應該拿槍指著趙嘉良的林燦,被明道演得遠離趙嘉良,根本沒留意趙嘉良是否會逃跑,一旦逃跑,這個彆扭的姿勢根本來不及第一時間瞄準開槍。

後來李少紅點評的時候,也指出了明道肢體語言的不專業。

有人說,大概是演多了偶像劇,導致明道不太能夠駕馭的了這種煙火氣的角色;但不論如何,作為出道15年的專業演員來說,演技方面的不專業不精進著實是一塊硬傷。

放在職場中更是如此。

在我看來,所謂「中年危機」,恰恰就是你在相應的年齡缺乏相應的能力,當年齡紅利消退後,你就漸漸沒了市場。

溫馨提示:凡是文中出現的諮詢案例,一律事前徵得了當事人同意,並且對於隱私信息做了文學加工與處理;一是出於諮詢師保護當事人隱私的職業操守,二是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盡相同,不具有普適性,因此,文章只能對問題進行大概的敘述和分析,對於當事人後來的情況不便透露,謝謝各位的理解和配合。

一、

在職場中,最尷尬的一群人莫過於34-40歲上下的中年人了。

這個年齡段的人,職業上是否取得了質的突破儼然成為事實,同時,家庭、生活及工作方方面面的夾擊讓中年人在體力、精力和創造力和年輕人無法同日而語,如果這個時候,TA的專業不精,能力停留在低階階段,則是「職場高危人群」,很容易在變故到來的時候,被列入公司的「清退名單」里。

來訪者曉霞(化名)最近就好不懊惱。

曉霞大學畢業後來到一家國企做採購專員工作,做了幾年,因嫌工資少晉升慢,便來到了一家民企。

然而民企也未能滿足她賺錢的渴望,幾年下來,曉霞再次萌生退意。

這一次跳槽,曉霞也是徵集身邊人的各種建議,有人告訴她,如果要賺錢,肯定要選擇發展勢頭不錯的行業,於是她就搜集比對了很多信息,覺得電商很符合未來的發展潮流。

那個時候的小霞差不多30歲,如願應聘到一家電商平台做起了運營崗位。

但事情遠沒有她想像的那麼簡單。

據曉霞的描述,電商運營崗位的事情特別繁雜,不僅需要分析各種數據,還要反應迅速,對於各種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例如,你需要提取商品關鍵詞作為賣點,同時還要選取好的圖片,想出有創意的標題吸引客戶下單,等等。

每逢促銷節假日,更是曉霞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加班加點更是常態。

曉霞用了兩年多時間才漸漸適應這份工作的節奏,由於績效和業績掛鉤,想要拿到滿意的薪資,就要達成相應的銷量,這讓曉霞每天繃緊神經,不敢有一絲懈怠。

就這樣在高壓的狀態下工作了一兩年,曉霞和很多女性一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考慮到高壓的工作狀態不適合備孕,結了婚的小霞便辭去了電商運營的工作,安心在家備孕。

這一晃就是兩年。

等到曉霞打算復出重返職場的時候,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

去電商平台繼續做運營吧,畢竟行業經驗有限,中間還間隔了兩年,另外快35歲的年紀意味著精力和體力的下降,同時之前的職場經驗和能力方面並沒有顯著的提升,所以很多公司都沒有錄用曉霞。

這下曉霞徹底慌了神,難道自己真的遇到了傳說中的「職業危機」了嗎?

想要了解「職業危機」的真相,不得不從能力的層級入手。

二、

1955年,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學者羅伯特·卡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高效管理者的三個技能》一文,在該文中指出,有效的管理者應當具備三種基本技能:技術性技能、人際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

這三個技能也可以用來分析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能力層級。

1、技術性技能;

這一技能指的是使用某一專業領域內有關的工作程序、技術和知識完成組織任務的能力。

例如工程師、會計、技術員等。

2、人際性技能;

這一技能指的是在組織內部與外部,與處理人際關係有關的技能,如人際交往等。

3、概念性技能;

即能夠洞察企業與環境相互影響的複雜性,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分析、判斷、抽象、概括,並迅速做出決斷的能力。

具體包括:系統性、整體性能力、識別能力、創新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等。

在職場中,不同的人擁有的技能屬性和層級不同,註定了崗位職能的千差萬別。

以財務崗位為例。

例如,基層會計核算人員只需要用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會進行核算、報稅等工作即可;

但如果再想提升,還需要在人際技能上下點功夫,例如對內和同事及領導的溝通,對外和稅務局、工商局這些部門的溝通,等等,如果這一技能不錯,結合技術性技能,做到主管級別問題不大;

如果再拔高一點,這名財務人員能夠根據政策預判企業經營走向,並給到管理層一些決策性的建議,同時還能夠對這家企業的稅務進行全盤籌劃,對於財務部門崗位人員設置有獨到的心得,等等,這種人往往可以再往上,做到總監級別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不難發現,由於曉霞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出現過從採購到電商運營的職業切換,在運營上的經驗和積累並不豐富,加上中間結婚生子的職業斷檔,不論經驗還是知識難免老舊。

最關鍵的在於,曉霞的能力遠遠沒有達到社會上對於34歲職場人的要求,即,最好兼具技術性、人際性和概念性三種技能,做事能夠獨當一面,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先人一步,用更高一級的思維和概念進行思考和實踐。

唯有達到這個要求,才能抵銷年齡、體力和精力帶來的不足和尷尬。

三、

曉霞在34歲這樣的年紀遭遇「就業難」的尷尬,根本原因如下:

1、入行新領域時間較晚,且積累時間不夠長;

算下來,曉霞是30歲入行,但在入行的一兩年,不論是學習效率還是做事效果方面,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

所以才會出現感覺工作吃力、壓力大難以承受等狀況。

於是她會在結婚之後萌生退意,然而逃避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2、沒有掌握到核心的技術性能力;

比如在電商運營崗位上,曉霞總是疲於應付,並沒有真正掌握核心的關鍵技能。

例如,開直通車對於電商運營而言,就是一項非常關鍵的能力。

但可惜的是,對於這項複雜且需要鑽研的工作內容,曉霞沒有深入研究,兩年下來,並沒有形成足夠的職業敏感度,導致業績平平,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3、中高級能力匱乏;

在曉霞這裡,她的人際性技能一般,不論是之前的採購還是後來的運營,都沒有任何人脈積累;同時,概念性技能更是無從談起,沒有形成自己對這份工作的實操性心得體會,更別提提煉萃取崗位中的概念和思路了。

在這樣的背景和前提下,曉霞想要復出重返職場,可謂阻力重重。

四、

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很多職場中年危機的根源,正是源於這三種能力的缺失導致的。

如果一個專業性技能較強,隨著時間的推移,TA在這個專業或領域內越來越精通,甚至達到了「行家」的水準,失業這種事情通常不會發生在這樣的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的人際性技能很強,擅長整合資源,即便專業性技能弱一點,可以利用現成的資源、聯合一些專業人員做些事情,也不至於無路可走;

如果一個人的概念性技能很強,做事自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方法,則可以著書立說乃至開宗立派,成為行業翹楚,又怎麼會害怕失業呢?

回到明道這位演員身上。

在出道15年之後,不排除明道希望通過參加這個節目為自己拓展一些戲路,尤其當他選擇陳凱歌為導師的時候,可能多少有點想突破自己演技的意思,畢竟他也清楚,自己的「霸道總裁」人設成就了他,但在某種程度上更是制約了他在專業道路上的發展。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一晃15年過去了,由於自己並未在演技上獲得突破,沒有取得質的飛躍,和入行5年的新人PK輸了,因為年輕不僅僅是新鮮,更是市場、可塑性、學習力、潛力......

不過,作為演員的明道在專業道路上的探索與轉型雖未如願,但他早早地開了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投資拍戲、簽約藝人、自己當老闆,所以即便專業道路上的嘗試失敗了,對他來說算不上什麼,他還可以繼續當他的老闆。

而職場中的你我呢?

「別到處埋怨這個世界欠你一個美好的生活,世界什麼都不欠你,它比你先到。」——馬克·吐溫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p-q1m0BMH2_cNUg8u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