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面前有青蛙和老鼠,蛇會優先吃鼠?不,機會主義者不做選擇

2019-12-06     溫晨動物園

今天跟群里的一個弟弟聊天,他問了我幾個關於動物的問題讓我頗有些感慨。

他知道我在家養了一條蛇,所以他有一個問題是這麼問的:「蛇到底是喜歡吃青蛙還是喜歡吃老鼠?」我回答他,這個不一定,有些偏陸生的蛇可能一輩子沒見過青蛙,有些水蛇和半水蛇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老鼠,就算都見過,它們也還有個體差異,喜歡吃什麼沒有確切的答案。

那個弟弟說,這跟他老師教的不一樣,然後他跟我講了老師是怎麼說的。

這就有點兒意思了,我回憶了一下,好像的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某些領域的少兒科普開始有些矯枉過正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何為選擇?何為機會?

就拿蛇愛吃什麼這件事來說吧,以前人們都普遍害怕蛇,甚至很多地方的人看到蛇會首先想到把它幹掉。後來(大約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為了保護蛇,提高它們在人類心中的地位,許多科普讀物和教材開始進行理念修正,大意是這麼說的:

蛇是對人類有益的,因為它們雖然吃青蛙,但是也會吃老鼠,在蛇的面前擺上青蛙和老鼠,蛇會優先選擇吃老鼠,所以蛇會消滅鼠類,是好的,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需要保護它。

說實話,這種理念是對的,但是方法卻有些矯枉過正、言過其實了。

灰鼠蛇Ptyas korros

同樣的事情還出現在黃鼬身上。

黃鼬Mustela sibirica,俗稱黃鼠狼,在民間形象不算太佳,喜歡偷雞,很多地方的居民會放捕獸夾來防黃鼠狼。

後來很多科普作品中也對此進行了類比:

黃鼠狼不光吃雞,也吃老鼠,而且會優先選擇吃老鼠,所以黃鼠狼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我們不能傷害它。

跟蛇一樣,立意正確,方法和信息錯誤。因為不管是蛇還是黃鼠狼,都是動物界的機會主義者,而機會主義者的特點就是不做無謂的選擇,而是善於發現和把握機會

今天我要說的就是動物界的機會主義者,講一講蛇和黃鼠狼到底會不會選擇老鼠。

黃鼬Mustela sibirica

想在自然界活下去,就要善於把握機會

動物的食性分為很多種,簡單來說有肉食性、植食性、雜食性,細分的話還有食藻動物、食腐動物、吸血動物、食蟲動物、狹食動物等很多類別。

在選擇食物這一點上,動物們會在自身食性允許的範圍內尋找離自己最近的、最容易獲取的食物

動物園裡的動物大多都是飼養員根據食譜進行喂食,動物們沒什麼選擇的餘地,給什麼吃什麼,生病了也有專業的醫生進行救治,基本算是無憂無慮了此一生。

但是大自然是殘酷的,動物們在野外的生活環境很艱苦,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食物可以吃,病了傷了也沒人救,能自愈就自愈,傷勢過重就只能被淘汰掉。

獅Panthera leo

斑鬣狗Crocuta crocuta為例,這是一種被人們誤解了很久的動物。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斑鬣狗被稱為「草原清道夫」,無論是文學作品中還是影視作品中都是作為反派出現的,它們無惡不作,專門偷竊和搶奪其他食肉動物的口糧,還幫助邪惡的刀疤一起謀害正義的木法沙,實在太壞了!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並不

野生動物生態學家Hans Kruuk在非洲歷時七年觀測野生斑鬣狗,發現它們靠主動捕獵獲取的食物比例其實與獅子相當,在所有食物來源中占據絕對的大比例,並不像人們所傳的那樣主要靠搶奪食物。

斑鬣狗Crocuta crocuta

無關善惡,只做有利於生存的事

那麼它們到底會不會搶奪呢?

那當然會了,不光斑鬣狗會,獅子也會,花豹也會,灰狼也會,大家都會

比起自己動手捕捉獵物,別人已經捉到的獵物顯然更容易獲取,但是是否搶奪就不是那麼簡單就能決定的了,畢竟食肉動物捕捉食草動物的損耗較低,而與具備鋒利爪牙的食肉動物搶奪食物就有可能發生戰鬥,導致自己受傷。

如果食肉動物個體之間的戰鬥能力差距較大,那較強的一方會毫不猶豫將弱者驅趕開,搶走食物,例如可可憐憐的獵豹,就經常被力量型的掠食動物搶走已經抓到的獵物,逼得它們只能在非繁殖季節進行集群生活。

棕鬣狗Parahyaena brunnea搶奪獵豹的食物並對其進行驅趕

另一種機會主義者——食腐動物

對於那些能夠接受腐肉的動物來說,可選擇的食物又多了一項

很多食肉動物只喜歡吃獵物的內臟、肌肉和脂肪,最後難免會剩下皮毛、骨頭、四肢等比較難啃、難消化的「廚餘垃圾」。但是食腐動物超強的消化能力可以讓它們進食這些被吃剩下的東西,斑鬣狗就是這樣可以食腐的動物。

它們的牙齒和消化系統極為完善,能夠應付絕大多數的肉類食物,包括皮毛、骨頭和角。所以對於斑鬣狗來說,捕獵可以獲得食物,搶奪可以獲得食物,撿漏也可以獲得食物,一切只看機會,只要能抓住機會,就可以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多一分生存下去的希望。

事實上自然界中很多食腐動物都是可以食腐,而不是必須食腐,也不是只吃腐爛食物,看機會而已。

食腐動物大集合

再回到我們一開始的話題,在蛇的面前擺上青蛙和老鼠,它會怎麼選擇呢?

我們假設這條蛇吃過青蛙和老鼠,並且認可這二者為食物,那麼在理想狀態(不拒食,不應激,無任何干擾源)下會有三種情況:

一、哪邊的獵物離蛇近它就會吃哪個;

二、它自己喜歡吃哪個就會吃哪個;

三、看它的經歷,如果這條蛇之前捕獵青蛙時更順利,那它也有很大的幾率還是去吃青蛙,反之亦然。

黃鼠狼也是同理,這道題沒有正確答案,一切都要看哪邊的選項對食肉動物來說更有機會去爭取

教給大家保護動物是對的,也是科普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是一樣要講究方法,如果為了達到目的而失去了嚴謹性和準確性,那就脫離了科普教育的本質,是另一種形式的造謠傳謠罷了。

花狹口蛙Kaloula pulchr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o2jBW8BMH2_cNUghyJ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