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在香港街頭舉行。
與其他遊行不同的是,參加這場活動的人都是當時活躍在影壇的明星大腕,例如梅艷芳、張國榮、成龍、劉德華等。
他們舉著「天地不容」「抵制暴力媒體」的牌子,義憤填膺地走在街頭,要為一個人討回公道。
這個人,就是劉嘉玲。
12年前,劉嘉玲開車去曾志偉家打牌,途中遭到黑社會綁架。
她被關押了3個小時。期間,她被綁匪以各種手段凌辱,被迫拍下了許多不雅照片。
12年後,出獄後的綁匪將照片賣給了東周刊,於是劉嘉玲的裸照出現在了東周刊的封面上。
東周刊樣刊
這件事在當時的香港掀起了狂風巨浪,東周刊的銷量也跟著直線上升。
就在東周刊享受著由巨大流量帶來的收益時,當事人劉嘉玲卻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
整整半個月,她把自己關在家裡,沒有走出房門一步。睡覺的時候,總會夢到自己被綁架時的畫面。
一向樂觀的她,甚至產生過要自殺的念頭,但最後,她還是選擇勇敢地站出來,承認自己就是照片中的那個人:
「我今天來這裡,想對愛護我的人,支持我的人,和一些想傷害我的人說同一句話:我比我想像中更堅強。
如果這樣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可以令大家警覺到傳媒的職業道德對大家的生活環境的重要性,那其實我受到的傷害真是算不得什麼。」
最終,站出來的劉嘉玲打敗了東周刊,也打敗了內心那個曾經怯懦的自己。
東周刊被迫停刊,而劉嘉玲人生的另一扇門,也悄然打開。
扛過來的劉嘉玲,最終站到了最後。
她變得越來越寬容和慈悲。在節目《巔峰問答》里,主持人問她,你是原諒了周刊的人嗎?
她答,原諒,我全部都原諒。
其實,大家都知道,只有真正走出了這道坎,當事人才能說出原諒二字。
但大家並不知道,這個叫劉嘉玲的女孩,生命中遠遠不止「裸照風波」這一道坎。
她的前半生里,至少還有三道坎,
而每一道坎,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現在,人們說起劉嘉玲,都會對她讚不絕口。但如果時間回到三十年前,人們對她的評價是另外一番模樣。
與很多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港星不同,劉嘉玲是蘇州人,15歲前一直在蘇州生活。
江南水鄉出美人,劉嘉玲也不負眾望,從小便是美人胚子;只不過,氤氳的江南水鄉並沒有將她的性格薰陶得如何甜美乖巧。
劉嘉玲的父親是一個華僑,在一家船舶公司供職,但這個身份並未給家庭帶來任何的「好處」,相反,由於收入很低,當時劉父竟然需要到蘇州老城門閶門外賣麻袋,維持家用。
母親王馥梅是蘇州工藝美術廠的畫師,專攻仕女圖。
劉嘉玲清楚地記得,母親每月領工資的日子就是家裡還債的時候,還完就又得去借,家裡的米缸經常沒有米。
劉嘉玲一家四口
所以,從小在艱苦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劉嘉玲,練就了天然的「抗壓力」。
她操持著家裡的大部分家務,並且將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上初中的時候,她還擔任了班長,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她。
如果劉嘉玲一直在蘇州生活下去,也許她將會平平淡淡地過完這一生。
但這時候,劉父一位同鄉在香港的親戚要求其到香港打理家業,這位同鄉誠邀劉父一起去香港謀求更大的發展。
於是,1976年,劉父毅然來到了香港。後來,他在香港站穩了腳跟,成為一家銀行的職員。
1980年,劉父將妻兒從蘇州接到香港,一家人成了貨真價實的「港漂」。
一開始,劉嘉玲是極其不願意離開蘇州的,香港對她來說很陌生,只是一個名詞而已。
但父命難違,劉嘉玲在深圳羅湖上了通往香港的火車,在一片熙熙攘攘的熱鬧里沉默著駛往香港。
17歲的劉嘉玲
「我沒有太大的期盼。我是被動的。到了陌生的環境,語言不通,文化也不同,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幹嘛。」
火車上,她很容易分辨出大陸人和香港人。大陸人的穿著總是帶有一絲「土味」,香港人則時髦鮮亮。
為了讓自己顯得不那麼格格不入,她讓爸爸給她買了一條紅色的喇叭褲,這是劉嘉玲理解和想像中最時尚的單品。
她還特地配上一件明亮的黃色衣服,希望自己能夠快點融入這座國際大都市。
但很快,她就發現了不對勁——周圍的人都用不懷好意的眼光打量著這個「大陸妹」,她的「番茄炒蛋」式穿著不但沒有穿出一絲時髦感,反而越發襯得她土氣土氣。
這讓在青春期的劉嘉玲更加敏感和不安。所以她來到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叫爸爸給她買一套港派衣服。
與蘇州的熟人文化不同,香港這座城市散發著高冷的氣息,幾乎每個人都擺著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劉嘉玲開始感覺到文化隔膜,香港社會的冷淡和高效,讓她渾身不適。
「我感覺自己與所處的環境格格不入,這讓我感覺不舒服。」
她開始越發不想出門,常常窩在家看電視劇,研究香港人的化妝和衣服。
那個時候,TVB的《網中人》正在熱播,裡面有一個畫面讓她印象深刻——「阿燦」在圍觀中大口吃著漢堡包。
她覺得,自己就是身邊人口中的「阿燦」。
但劉嘉玲這個「阿燦」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阿燦,因為她天生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她一定要在這個地方站穩腳跟,讓人對她刮目相看。
很快,機會來了。
1982年,TVB藝人培訓班招人,劉嘉玲憑藉出色的外貌過了初試。
劉嘉玲年輕時的照片
但複試的時候,她傻眼了——複試中有項題目需要用粵語念一份司儀稿,但是她的粵語根本不熟。
於是,劉嘉玲只能尷尬地用普通話念完了稿子,全場都呆住了。
當時,現場有兩位考官,分別叫劉芳剛和甘國良。
劉芳剛是TVB訓練班的金牌導師。後來捧紅了梁朝偉、周星馳、王家衛等人,是一個慧眼識珠的星探。
在劉嘉玲看來,自己肯定選不上。
但劉芳剛覺得這個女孩有潛力,於是兩周後給劉嘉玲打了個電話,對她的條件表示認可,就是粵語問題比較讓人頭疼。
他甚至還跟劉嘉玲打包票,「不如你去參加香港小姐吧,我可以包你進前15名。這樣你有知名度,就可以去拍電影,電影不需要現場收音,那語言就不是問題了。」
但劉嘉玲的回答讓這個金牌導師愣住了,因為她一口拒絕了這個提議:
「我不喜歡穿著泳衣在台上走來走去。這樣吧,你給我一年時間學粵語,一年後我再來面試。」
劉芳剛答應了劉嘉玲的請求。從這以後,劉嘉玲開始瘋狂學習粵語。
她每天捧著報紙一遍一遍地練習,可以連續讀兩個小時不停歇;她跟著電視劇里的演員念台詞,常常念到忘記吃晚飯。同時,她常常蹲在街邊觀察路過的女生們如何穿搭。
最終,她學會了大部分粵語,儘管依舊藏著抹不去的蘇州口語,但比原先的境況已經好許多了。
一年後,劉嘉玲如願以償進入了TVB培訓班,與劉青雲、吳君如、藍潔瑛做了同學。
她原本以為只要進了培訓班,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的順利起來,卻發現自己的「劫難」才剛剛開始。
培訓班臥虎藏龍,劉嘉玲的容貌在常人里算是漂亮,進了培訓班卻開始有些「泯然眾人矣」。
tvb出美女
她一張帶著嬰兒肥的娃娃臉,不算驚艷。加上粵語不大標準,總給人一種「土裡土氣」的感覺。
每次在班上,劉嘉玲當眾表演的時候,總有人因為她的口音而哄堂大笑。漸漸地,一些人開始暗地裡嘲笑她,說她是個「北姑」,還有人質疑她能進培訓班,是用了不正當的手段。
面對其他人的質疑,劉嘉玲只能更加發狠去練習粵語,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讀報紙。
只不過,在同學的質疑中,她第一次感覺到了「人性的複雜」:
「明明自己放棄了最輕鬆的路,靠自己一路打滾進的訓練班,還是被人戴著有色眼鏡去懷疑。」
有句話很殘忍,卻是鐵打的事實,「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劉嘉玲的努力雖沒白費,但與同期同學相比,仍然差了許多。
畢竟,就在劉嘉玲努力讀報紙的時候,同班同學曾華倩已經在電視劇擔任女主角,藍潔瑛已經「靚絕五台山」,自己仍然因為口音問題在跑龍套,甚至因為念不好對白而被導演罵粗口。
劉嘉玲在《射鵰》飾演丫鬟
但劉嘉玲生性樂觀。一直被排擠的她並沒有放棄希望,北姑一直在努力逆襲。
終於,她的努力被一個人看到了。
這個人就是香港電影圈有名的暴君導演,王家衛。
王家衛,李安口中的天才導演,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就獲得了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提名。
但凡是天才,都會有點不一樣的路數。
王家衛也不能逃過這個定律,而他的路數就是讓演員聞風喪膽的「片場強迫症」。
《阿飛正傳》試鏡的時候,王家衛叫來了在門外等候的張學友,讓他坐在攝像機前吃意面。
一臉青澀的張學友不明所以,坐在那裡乖巧的吃。
張學友
沒想到,王家衛叫他吃了一盤又一盤,吃到第二十二盤的時候,張學友終於忍不住衝出去,「哇」的吐了。
門外等候的其他人看到這個狀況,都被嚇得面無血色。
就在這時,場務出來叫了劉嘉玲的名字,劉嘉玲進去以後,王家衛指著一包煙和一個打火機,叫她自由發揮。
劉嘉玲《阿飛正傳》劇照
「我當時很怕,因為習慣了按照劇本走,當無限量給你發揮的時候,原來是很恐怖的。」
劉嘉玲幾乎是手抖著拍完了這個試鏡片段,還好最後,王家衛將她「留下了」,讓她飾演《阿飛正傳》里的舞女lulu。
「我當時覺得自己好幸運。畢竟張學友吃了二十幾盤面才通過了試鏡,我只抽了一根煙就通過了。但我後來才知道,後面的狀況比這慘的多。」
有一個鏡頭是舞女lulu跪在地板上擦地。拍攝的地方十幾年沒有人住過,地板上都是灰。
劉嘉玲沒有想到,王家衛竟然讓她在這整整擦了27遍的地板,因為沒有讓他找到「擦地的感覺」:
「我當時在那裡擦了27遍地,我們走的時候,地板鋥亮鋥亮的,還反光。我當時都快崩潰了,但我還是很幸運演了這個角色,因為在王家衛的片子裡,我才想起自己原來是個『女人』。」
劉嘉玲《阿飛正傳》劇照
在王家衛殘暴的「執導」下,劉嘉玲成功蛻變,更是因為舞女lulu這個角色獲得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北姑」劉嘉玲獲獎後,港媒也轟動了。
一向拜高踩低的雜誌媒體馬上向劉嘉玲發出了拍攝雜誌封面的邀約。
在他們的報道中,劉嘉玲儼然成了一個逆襲成功的「勵志角色」,往期挖苦嘲諷過她的人也紛紛厚著臉皮向她拋出橄欖枝,加上香港金像獎的評選近在眼前,所有人都篤定,這一期的影后一定是劉嘉玲。
劉嘉玲也是這樣認為的。面對眾人的奉承,她欣然接受。
畢竟吃了那麼久的苦,終於熬出了頭,只要拿到香港金像獎影后,她之前受的苦也值得了。
「頒獎那天,跟我同台競選的女主角都識趣的沒來。因為大家都覺得我會是這屆金像獎的影后得主。」
在頒獎之前,她已經和頒獎嘉賓林青霞約好,如果信封里的名單上寫的是劉嘉玲,就提前向她使個眼色。
結果,林青霞拉出信封的一剎那,表情突然由興奮變得有些凝重。她有些尷尬地將名單遞給了一起頒獎的周潤發,周潤發看了後再推回來,這讓劉嘉玲頓時不知所措。
最後,周潤發以極快的語速念完了影后的名字——飾演《表姐,你好嘢》的鄭裕玲。
一瞬間,不懷好意的媒體將鏡頭轉向了原本興奮不已的劉嘉玲。
她的臉上寫滿了失落,儘管她後來迅速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但她一臉失望的照片仍然登上了各大媒體娛樂版的頭條。
在幸災樂禍的人們看來,她迫不及待的樣子,毫無體面可言。
有人甚至將她與張曼玉做了個對比——在拍攝電影阮玲玉的時候,關景鵬向大家問了一個同樣的問題:「你希望在半個世紀後,還有人記得你嗎?」
張曼玉回答道,「我認為半個世紀後,別人還記不記得我,不是很重要,即使真的有人記得我,也是跟阮玲玉不同的。」
張曼玉
劉嘉玲則哈哈大笑道:「希望談起90年代的明星,不管數到第幾,起碼會數到我。」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張曼玉的豁達與劉嘉玲的野心成了鮮明的對照,眾人從此把張曼玉推崇為偉大的演員,劉嘉玲則淪為了膚淺的井底之蛙,眼中只有名利,看不到其他東西。
這個打擊對於劉嘉玲是巨大的。一向樂觀的她,也忍不住在頒獎典禮後嚎啕大哭。
但她並不知道,這只是一個噩夢的開始——在往後的4次頒獎典禮上,她滿懷希望的前去領獎,卻又一次次鎩羽而歸。
漸漸地,這個要強的「北姑」終於在一次次失意中明白,她越是想要用獎項證明自己的實力,老天越是不給她這個機會,倒不如扎紮實實磨鍊好演技,用演技征服粉絲和觀眾。
劉嘉玲磨鍊演技的路,一走就走了20年。
從1991年得到提名開始,直到2011年,她才憑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武則天一角,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金像獎影后。
《狄仁傑》劇照
從26歲到46歲,她從一個年輕氣盛的女孩變成了一個優雅得體的中年女人,功名利祿也早已看淡。
但主持人念到她的名字時,她還是狂喜地站起身來,一路哈哈大笑著走向領獎台。
在獲獎感言里,她說道:
「其實,我已經連續五次與這座獎盃失之交臂。失意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這次那麼得意,我居然有些不習慣。原來獲獎,可以那麼開心。」
徐克形容她笑得十分「狂妄」,但個中心酸只有劉嘉玲自己能明白——這個獎項,她足足等了20年。
其實,很少人能承受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和失敗,但劉嘉玲堅持了下來,只因她相信,她的努力,一定會得到肯定,她也相信,自己有這個實力。
就像她說過的一句台詞:「只要你自己不放棄,你永遠還有機會。」
在劉嘉玲的前半生里,最令人非議的,是她和梁朝偉的愛情。
在眾人眼裡,梁朝偉是「男神」,他性格孤僻,演技精湛,與性格開朗,演技「三流」的劉嘉玲而言,好像怎麼都配不到一塊去。
反倒是同樣有著神仙氣質的張曼玉,走進了更多粉絲的心。在粉絲眼裡,張曼玉氣質高雅,比劉嘉玲的「市井氣」好上百倍。
同時,她又是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與同樣獲得五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梁朝偉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拍攝《花樣年華》時非常默契,舉手投足之間有著一股無法言說的親昵,更讓人覺得他們應該在一起。
從此,梁朝偉13年的正牌女友劉嘉玲,與張曼玉成了媒體口中的「情敵」——
這也成就了坎城電影節上的經典一幕,梁朝偉左手牽著女主角張曼玉,右手牽著女友劉嘉玲,所有閃光燈爭相捕捉這個戲劇化十足的鏡頭。
很多人覺得,這段愛情里,付出更多的一定是劉嘉玲。
可事實上,梁朝偉對劉嘉玲的依賴已經到了離不開的地步——梁朝偉很容易陷在一個角色里出不來,只有回家聽到劉嘉玲的笑聲,「他才覺得自己得救了。」
「梁朝偉就是一個甩手掌柜。家裡一遇到什麼事情都是我去處理,燈泡也是我去換,裝修也是我來弄,他只負責『拎包入住』。
所以,他看女人的眼光比我看男人的眼光更好,畢竟他買了一個實力股。」
很多人覺得,般配的愛情會更加動人,殊不知,互補的愛情才是使得婚姻細水長流的重要因素。
所以,性格開朗、能修燈泡的劉嘉玲,才能和性格孤僻、萬事不管的梁朝偉在一起三十年。
期間,多次感情危機都在劉嘉玲樂觀的笑聲中一次次化解,悲觀的梁朝偉在妻子的影響下,也對生活充滿了新的期盼。
對於張曼玉,劉嘉玲更是不吝誇獎的說道:「如果梁朝偉喜歡她,那也是很正常的。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演員。」
多年以後,劉嘉玲在微博上發出一張自己和張曼玉的合影,從她的墨鏡倒影里能看到,拍攝者正是梁朝偉。
這時候,人們才發現,原來大家已經默認劉嘉玲是「梁太」很久了——再也沒有人說劉嘉玲配不上樑朝偉,這個女人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征服了所有的觀眾。
因為她足夠自信,足夠強大,也足夠愛自己。她是現實版的「武則天」,也正因為此,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
縱觀劉嘉玲的半生,我們會發現,她的前半生並不順遂。
剛進TVB時被人排擠、陪跑多年才拿到金像獎影后、愛情多次陷入輿論危機,自己甚至被人綁架後拍下裸照,受辱三個小時,遭遇了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
但每一步,她都咬咬牙挺了過來。她甚至說:
經過那些階段對我來說,走的每一步都是賺到的。
有人說,劉嘉玲就像一杯陳年女兒紅,時間越長,味道越香醇。而我們之所以欣賞她,是因為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什麼光芒萬丈的明星光環,而是一顆永不言敗的倔強靈魂。
她用半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永遠用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坎坷,終會苦盡甘來。
願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像劉嘉玲一樣,所有經歷過的苦難,都能成為往後的笑談。
「讓你傷心的事情,總有一天,能讓你笑著說出來。」
與所有人共勉。
參考資料:
1.魯豫有約《劉嘉玲:御姐傳奇》
2.魯豫有約《劉嘉玲:智慧女人》
3.金星秀第39期
4.叉燒往事《劉嘉玲和張曼玉:情敵二十年》
5.十點人物誌,被排擠的劉嘉玲的前半生
6.最人物,28年後,劉嘉玲再談「綁架門」:真正的牛逼,是敢於向生活復仇
7.南方人物周刊《劉嘉玲 讓皺紋的歸皺紋,年歲的歸年歲》
文:球在江湖騷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