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發病速度快、危害程度大、防治困難,可以這樣做

2019-07-24   果蔬小靈通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後,以辣椒為代表的新大陸的食材紛紛湧入舊大陸,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舊大陸文明的飲食文化,川菜就是辣椒創造的最具特色的菜系。明代戲曲家和養生學家高濂的《遵生八箋》印行,其中記載有「番椒」,描述是「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這是中國已知最早的辣椒記錄。

辣椒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種植起來比較容易,然而在種植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病蟲害,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果實的品質與產量。特別是在高溫多雨的夏季,不僅溫度高,而且降雨頻繁,這樣的天氣特別容易爆發辣椒細菌性葉斑病,這種病害普遍發生在我國各大辣椒種植區。

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發病速度快、危害程度大、防治起來比較困難,嚴重影響了辣椒的品質和產量,輕則為害葉片,產生病斑,重則造成葉片大量脫落。那麼到底什麼是辣椒細菌性葉斑病,應該如何科學防治,及時控制病害呢?

今天,我們就從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的症狀表現、發病規律、發病時間及防治措施這四方面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一、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的發病症狀

該病在田間點片發生,主要為害葉片。成株葉片受害,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綠色水浸狀的小斑點,形狀不規則,後期擴大變為紅褐色或深褐色至鐵鏽色,病斑膜質化,大小各異。氣候乾燥時,病斑一般呈紅褐色。

該病一經侵染,發病速度極快,一株上個別葉片或多數葉片發病,植株尚能繼續生長,發病嚴重時會出現葉片大量脫落的現象。該病與辣椒瘡痂病的區別是:細菌性葉斑病病健交界處明顯,但不突起

二、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的發病規律

(一) 病原

病原為丁香假單胞桿菌適合致病型,屬假單胞桿菌屬細菌。菌體兩端鈍圓,呈短杆狀,大小(0.8~0.3)μm×(0.5-0.6)μm;單極生或雙極生1~3根鞭毛,長約3~10μm。病菌在5~35℃內都可以存活,發育的最適溫度範圍在25~28℃。

(二) 發病原因

1. 品種因素

不同品種抗病性差異顯著。中晚熟品種,像線椒2006、中華神九、新金、香辣28號發病較輕;早熟品種,像新豐2號、新早豐306和佳線1號則發病嚴重。

2. 環境因素

病菌發育適溫25~28℃,最高35℃,最低5℃。但溫度高和葉面長時間存有水滴更有利於病害的流行和擴散。植株受到侵染後,相對濕度高於85%時,就會逐漸表現出病症,短時間遭遇低溫,病害的發展就會受到抑制,一旦恢復高溫,病害可繼續擴散,因此,辣椒在生長過程中,若遭遇高溫多雨或暴風雨的天氣,病害發生就會加重。

3. 管理因素

病菌可在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連作年限的長短,決定了土壤中積累的病原菌的數量,當氣候條件適宜時,病原菌就會大量繁殖,從而造成大發生和病害的流行。

三、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的發病時間

辣椒細菌性葉斑病菌一般在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通過辣椒葉片傷口侵入,在田間藉助雨水、灌溉水或農具進行傳播及再侵染。病菌發育溫度最高 35℃、最低 5℃。高溫、濕度大發病重,相對濕度 85%以上就能逐漸顯症,7~8月是治療此病的關鍵時期,當天氣較冷後病害慢慢停止侵染或較緩慢擴展。

四、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的防治措施

(一)農業防治

1. 實行合理輪作

與非茄科蔬菜輪作2~3年。前茬蔬菜收穫後,要及時徹底地清除病菌殘留體,並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結合深耕曬堡,促使病菌殘留體腐解,加速病菌死亡。

2. 加強田間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多施優質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實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適當噴施葉面肥,或噴施含硼的復合微肥,加強肥水管理。

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快,採用高壟栽培,並覆蓋地膜,嚴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及時清除田間雜草。

適時播種,培養適齡壯苗,適度蹲苗,達到壯苗指數,要求秧苗株型矮壯,第1分杈帶花蕾定植,耕層土溫穩定在13℃以上,適時、精細定植,儘量減少根系損傷。

定植後要早中耕、多中耕,增溫、保濕、通氣,促進根系發育。

(二)化學防治

1. 種子消毒

可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不斷攪拌,然後移入冷水浸種3~4小時後催芽播種;也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用高錳酸鉀浸種2小時,然後用清水洗凈催芽播種;還可用1%硫酸銅溶液浸種5分鐘,或72.2%普立克水劑700倍液浸種12小時,撈出,然後用清水沖洗,將種子與少量草木灰或生石灰攪拌後再播種。

2.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用撲菌凈500~8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春雷黴素混合使用,隔7~8天噴1次,連噴2~3次,

也可用14%絡氨銅水劑300~500倍液,或8億個1支蠟質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隔7~8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噴洒或澆灌7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與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使用,連續防治3~4次,雨後及時補噴,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選用30%氧氯化銅7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劑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防治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的藥物有很多,以上列舉的藥物可以參考使用,購買藥物時可到當地的農業局或植保站進行諮詢,不可只使用一種藥物進行噴洒,要多買幾種進行交替使用。

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發生面積廣、危害程度深、傳播速度快,已經嚴重威脅辣椒的生產。為了防止辣椒細菌性葉斑病的發生,在種植之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杜絕種子帶菌,以避免病害的發生。

在種植期間要適時播種、合理輪作、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定期對辣椒田進行巡查和管理,及時發現病症,並進行藥劑防治,在雨後要補噴。在對辣椒細菌性葉斑病進行化學防治時,要抓住最佳的防治時期,並使用相應的藥劑。噴洒的藥物一定要合理,太多會造成藥害,太少會達不到藥效。應用科學的防治方法,做好防治工作,就能帶來高品質、高產量的辣椒,帶來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