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豐後人
圖:來自網絡
「日望金川千張帆,夜見沿岸萬盞燈」。在浙江西部的一個「明珠」山城,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口口相傳著一對母子情系軍營、擁軍一世的故事……
母親名叫吳雙妹,出生於江西革命老區一個窮苦的農民家中,從懂事的時候起,就對家鄉駐紮的紅軍隊伍產生了敬仰之情。那還是戰爭年代,通過多次走動詢問,她認準了紅軍是自己人,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隊伍,於是,常常到軍營里幫助洗衣做飯。
開始,父母親不讓她到軍營里去。可是一段時間以後,她在家門口發現,經常有受傷紅軍戰士從外地抬回來,心想:「部隊該是怎麼了?」她瞞著了父母,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又悄悄地來到了軍營,衛生員正在為紅軍傷員擦洗傷口,「小妹妹,快來幫忙呀」,她二話沒說,就忙活開了。看到受傷的戰士痛苦呻吟的樣子,那一晚,她怎麼也不能入睡,便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明事理的父親,很快就拿出自家的中草藥隨女兒出發了。
等到了部隊,父親熟練地將草藥敷到了戰士的傷口上,戰士的眼裡含著淚花,部隊的首長握著父女的手「謝謝,謝謝」,此時,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父親心裡清楚,戰爭遠沒有結束,軍營缺醫少藥:「必須多采些藥準備!」天亮之後,父親換上山裡的行頭出發了,倔強的吳雙妹也跟著進山採藥了。山崖邊,父女倆相擁攙扶著,大山也向他們敞開了寬廣的胸懷:石斛、金釵、滴水珠、飛天蜈蚣、金鉤釣葫蘆……父女的眼前迎來了一道道曙光。
戰士的傷勢一個一個得到了治癒,戰爭也一場一場地贏得了勝利,雙妹一家的軍營情緣也一步一步得到加深。她還從父親那裡學到了很多的採集使用中草藥的本領。
雄雞一唱天下白。全中國解放了!吳雙妹也嫁夫生子了。她深知,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隊伍流血犧牲換來的。她想:應該好好地報答這支隊伍!
新中國建國後,吳雙妹全家定居到了浙西山城。擁軍的情愫揮之不去,她乾脆在武警某中隊的軍營旁租了一間平房安頓了下來。隔三差五她都要到軍營去走走,軍營也認識了這位「紅軍媽媽」,有跌打損傷的,就從「媽媽」那裡取些中草藥療敷,有立功受獎的,也不忘與「媽媽」分享。
吳媽媽不僅遺傳了父輩的中草藥技術,還把這個技術傳給了兒子小柳。小柳在父母的影響下,本想當一名軍人,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如願。但「愛軍」兩個字刻骨銘心。他除了陪母親采草藥,經常幫助戰士療傷以外,還扛起鋤頭,義務承擔了軍營的種菜工。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小柳變成了老柳,軍營里都尊稱他為「柳大爺」。幾乎是每一天的下班後,柳大爺就開始扮演著「農民」的角色:扛起鋤頭到武警中隊的菜地里開荒、鏟草、施肥、澆水。
有好幾次,柳大爺自己生病想在家歇一歇,但一想到中隊里的事情他就躺不住了,戰士幫助他,他還一再說:「你們的任務是訓練,種菜還是我內行!」每年建軍節的時候,柳大爺種植的蔬菜正是喜獲豐收的季節,連柳大爺幫助飼養的肉豬也是膘壯起用時。每每慶祝聚餐時,柳大爺卻悄悄地離開了。
時間到了1988年,柳大爺的母親吳雙妹臨終前,還反覆叮嚀兒子「永遠不要離開軍營啊……」,柳大爺哽咽地點點頭,含淚地撫平了老母親的雙眼。第二天,他就抹去了眼淚,來到了母親曾經多少次帶他去過的八面山採藥,他把對母親的思念,深深地融入到實實在在的擁軍行動之中。
武警中隊里有一名叫張洪強的山東籍戰士在訓練中不慎扭傷了身骨,柳大爺得知後,深夜兩點鐘就起床採藥研磨、煎藥敷貼,不出一個星期,這位戰士就康復了。中隊二班班長孫龍發高燒臥床不起,柳大爺那天在訓練場沒有看到他,就前去探望,還自墊藥費,配藥煎湯送來讓孫龍服下,兩天之後,孫龍又生龍活虎參加軍訓了。
柳大爺從工廠退休後,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編外戰士」,他每天至少要到中隊一次,一呆就是幾個小時。假如那一天沒有見到他,戰士們就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縣中隊的戰士換了一茬又一茬,可柳大爺熱愛軍營的心沒有變,他從未向部隊提過任何要求,只是有一次,指導員要調走時,年過古稀的他悄悄說:「我想入黨」。
每當老兵退伍時,是柳大爺最為傷心的日子。臨走時,柳大爺會對他們說:「你們只要留一張照片給我作紀念,我就心滿意足了」。半個世紀過去了,柳大爺收藏的戰士照片有幾百張,他常常一個人靜下心來看看他珍藏的幾百張「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