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把徐崢逼哭,張愛玲拒絕與生母和解:不是不愛,而是怕了

2020-02-05   漫風點點說教育

01

春節假期,你看電影《囧媽》了嗎?



徐崢飾演的老闆,為了和快離婚的老婆爭奪共同開發產品「暖霸」的專利,陰差陽錯坐上了和老媽一起開往俄羅斯的火車。

六天六夜的行程中,全封閉的空間裡,母子倆囧事連連,最終達成情感的互相諒解。

封閉空間,兒子和老媽的日夜相對,想想就讓人頭大。

在電影花絮里,導演徐崢也這樣說說道:

「成年的一個男人,

跟他自己的媽媽在一起 ,

是個災難。」



從電影名中就能看出來,電影主要探討的是「中國式親子關係」的暗涌。

兒子徐伊萬和母親的關係,屬於「相愛相殺」。

因為這位喜歡控制的母親,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地要把兒子改造成自己心中的樣子。

只要兒子醒著,媽媽就不停地向他投食,滋補豆漿、小番茄、各色零食。兒子幹什麼事,媽媽都想發表意見,插上一腳。



管他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膀胱排水,什麼時候要孩子。

如果兒子稍有反抗,媽媽就說「兒子不乖」。

可以想像嗎?一個40多歲的老爺們,還被老媽用「不乖」、「不聽話」來評價,是不是讓人窒息!



「我是為你好呀!」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你怎麼一點都不乖啊你!」

兒子不厭其煩,卻又如困獸一般難以逃脫。

02

片中,有一段母子倆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老媽問徐伊萬喝不喝粥,徐伊萬說不喝。

沒過一會,老媽又讓兒子起來喝粥,兒子瞬間爆發,吼道:

「我剛才跟你說我不喝,你聽到了嗎?如果你每次問我喝不喝的時候,我回答你不喝,然後你心裡又認定了我一定要喝的話,你又何必問我喝不喝呢?」

老媽始終不明白,不喝就不喝唄。為什麼一件小事,會讓兒子突然爆炸?

因為老媽一直在用這種方式,控制著兒子。

「有一種冷,叫老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老媽覺得你餓」,相信這些話,也會勾起很多人的回憶吧。

真正的愛,絕對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學會接納和尊重。



有多少父母,能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呢?

您的成長過程中,也受過父母的「愛的控制」嗎?

「如果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很多事情都需要按照對方的方式來執行,這樣在一起生活的兩個人都會很累,一方會不斷的需要,一方會不斷的反抗。」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親密關係,同樣適用於親子關係。

用片中兒子徐伊萬的話說就是: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



03

對於「中國式親子關係」,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經有過一段經典的論述。

他說外國作品裡出現的主角,常常是自己面對自己的人生。而中國人作品的主角,要不就是被「家人」團團圍住,要不就是被「國家民族」當頭罩住,悶死人。

在蔡康永眼裡,《紅樓夢》里的賈寶玉,是中國文化里知名度最高,也是最慘的「正派少年」。

假想一下把《紅樓夢》改造成「通關遊戲」,立刻就能體會出賈寶玉的人生艱辛了。

賈寶玉,不斷被家裡的女人攻擊著。不是被林黛玉的眼淚攻擊,就是被賈母老祖宗的美食攻擊......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會心一笑,這不就是和《囧媽》里的情節一樣嗎!

和外國羅密歐為了愛情反抗家族相比,中國的賈寶玉們,卻是被家裡的三姑六婆煩到窒息!



04

在養育的過程中,懷揣讓孩子少走彎路的期許,父母總是習慣於對孩子指手畫腳。

更有甚者,事事都對孩子進行指導。不管對方愛不愛聽,總是想要改造對方。

就算出發點是好的,時間一長,這種罔顧別人願望進行的改造,只會讓對方身心俱疲。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許多父母以愛的名義,殺死了孩子的情感,殺死了孩子的童年。而他們的孩子長大之後,又變成了和自己父母一樣的人,一代又一代。

作家張愛玲和母親黃逸梵關係也十分糟糕。有人評論道,如果說別人家是母女情,她倆可被成為「母女劫」。

更有甚者,把子女當作自己的「生命延伸」,如果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放棄自己的教養責任。


黃逸梵也是民國時代的一枚「奇女子」,出身名門望族,不僅美麗大方,而且思想十分西化。

嫁給張愛玲的父親後,因為無法忍受對方的舊社會思想,不到幾年就分道揚鑣,成為民國第一批驚世駭俗的「單身女性」。

據說黃逸梵對張愛玲的嫌棄,早早起在女兒抓周之際。她一本心思把姑娘培養成西方淑女,誰料張愛玲在抓周時抓了個金錠子,真是好生庸俗。

黃逸梵還嫌棄女兒張愛玲蠢笨,唯一誇獎女兒的話,是說她「頭圓」。

蹉跎半生,當黃逸梵想和女兒修好之時,張愛玲早已失去了承歡之心。

令人悲嘆!



作為女性,想要爭取自己的獨立與幸福,無可厚非。但是作為母親,如果只愛惜自己,對子女「吝嗇」情感的話,那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的。

張愛玲看似通透的文字背後,就可以讓我們看到一個沒有得到足夠愛的孩子,是多麼悲哀。



05

《母愛的羈絆》一書中說:

「自戀母親能完成一些早起的養育工作,因為她可以控制嬰兒,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塑造孩子。但當孩子逐漸長大,發展出自己的心智時,母親對她不再有相應的控制力。」

「這讓母親開始貶損和批評孩子,以期重新控制孩子。」

這就是所謂的母愛嗎?細思極恐。

養育孩子屬於社會生活,孩子擁有自由的權利。

媽媽付出的愛,只有是尊重孩子的,才能被對方所接受。

如果偏離了這個方向,那麼無論犧牲多麼大的母愛,那麼孩子還是無法接受的。

片子的最後,徐崢有過這樣一段給妻子的獨白,同樣適合送給天下父母。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是對於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意識到:比起訓誡,自己的孩子更喜歡自由與溫暖。

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而不是專橫。

退一步說,如果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那麼餘下的人生之路,更要好好地走。

記住:你無需光芒萬丈,卻可以做自己的溫暖太陽!

共勉!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