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7日 宜陽手機報

2020-03-27     富美宜陽


2020年3月27日 宜陽手機報 農曆三月初四 星期五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全面建設高質量「富美宜陽」

==導讀==

縣委常委會召開

桃鄉春光美 振興路更寬

買尚勇:白衣丹心 一生無悔

【天氣】

28日 多雲 16℃~6℃

【今日宜陽】

縣委常委會召開

26日,縣委書記安穎芳主持召開十二屆縣委第125次常委會議,安排部署全縣重點工作。張漢智、曲萬濤、陳寶國、王定澤等縣四大班子領導參加會議。

縣領導王智朋、安濤、侯慶軍、伍干東、朱丹、金洪敏、朱蕾等分別彙報了各自分管領域關於2020年重點工作謀劃情況的彙報。會上,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代主任伍干東彙報了關於《縣委2020年巡察工作計劃》《縣委2020年巡察村居工作計劃》起草情況和中國共產黨宜陽縣第十二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籌備情況。

安穎芳要求,要吃透「上情」。準確理解、全面把握,把總書記、中央、省市對工作的要求部署與基層實際相結合,明確工作任務。

要把握「下情」。要了解和掌握全縣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情況。真正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安穎芳強調,要找准抓手。對中央的方針政策,既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也不能各行其事。必須找准「上情」與「下情」的對接點,把中央大政方針與本地的實際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嚴格要求,狠抓落實,扎紮實實地推進各項工作。

要勇爭一流,與會領導和部門負責人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自我加壓,拼搏奮進,各項工作要不落下風,勇爭一流。(王俊秀 周偉星)

桃鄉春光美 振興路更寬

近日,宜陽縣上觀鄉桃花紅了梨花白,連翹油菜遍地黃,爛漫花海迎接著花香四溢的春天。

上觀人用11年時間辛勤耕耘,開闢出包括1萬餘畝水蜜桃、3萬畝花生、7500畝核桃、4500畝煙葉、1000畝油用牡丹在內的現代「桃花源」,打造出有顏值、有特色的豫西民俗農耕文化小鎮。

上觀鄉堅持走「生態路」、念「山水經」、打「休閒牌」,形成以「桃」為核心、以休閒和生態為特色的旅遊產業鏈,並連續舉辦4屆桃花節、採摘節。從千畝荒山到桃林滿山,從種田度日到大搞水蜜桃經濟、發展鄉村休閒遊、打造秀美鄉村,一朵朵桃花,蘊含著480戶桃農、7020名山鄉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蘊藏著鄉村振興「密碼」。如今,這裡的綠色發展動力正被逐步激活。

目前,宜陽縣加快旅遊業擴容提質,聚焦「全景引客、全時迎客、全民好客、全業留客」,持續推進「一心兩核雙翼八園」項目建設。上觀桃緣風情園作為「八園」之一,將以舉辦桃花節、採摘節為契機,全力構築「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果、冬養生」的鄉村休閒旅遊大版圖,發展水蜜桃主題深加工產業群,特色農業增效、延鏈、擴規模,生態旅遊擴容、提質、增魅力,讓村莊更美,讓群眾更富,讓桃花紅出特色紅出彩。(洛陽日報)

【政務快訊】

安濤到三鄉鎮督導砂石廠清理工作

24日,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安濤到三鄉鎮督導砂石廠清理工作。

安濤先後到河南隆聯實業有限公司、洛陽程祥礦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現場查看清理整治情況。

安濤指出,要提高站位、強化落實,加強現場清理工作;要高度重視,保持高壓態勢,重拳打擊非法砂石生產經營加工企業,嚴防違法生產;要強化督查,嚴格落實河長制工作,加強鎮域內采砂的管控力度,鞏固提升整治成果。(劉瑤)

汽車專業市場項目開工

24日,我縣汽車專業市場項目開工。縣領導金洪敏、仝愛民、趙珂、馬耀章等參加活動。

該項目集汽車銷售、維修售後、汽車美容、汽車文化推廣、物流等為一體。總投資1億元,占地約98畝,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計劃在2020年6月完成,二期項目計劃12月底全部竣工,將打造成洛陽周邊最大的高端汽車服務中心。

副縣長趙珂要求,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始終秉承重商、親商、愛商、安商的理念,為項目建設提供最優質、最便捷、最高效的全程服務。項目業主和建設單位要抓緊項目進度,嚴把工程質量,確保項目早日建成、早日運營、早日見效。(張藝瓊)

宜陽縣反詐中心成立

26日,我縣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第一次會議暨縣反詐中心揭牌儀式舉行。副縣長杜耀輝,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陸冬等參加會議。

杜耀輝強調,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反電詐工作責任感,要突出重點,全面啟動新一輪反電詐宣傳活動,要聚合優勢,形成打擊治理的強大合力,各成員單位要不折不扣、認真貫徹落實縣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堅持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勢頭,為維護我縣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保障全縣經濟社會更好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黃珂)

【脫貧攻堅進行時】

香鹿山鎮:脫貧攻堅再發力

近期,香鹿山鎮繼續加大幫扶力度,落實脫貧攻堅方案,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全面做好脫貧自查提升攻堅月活動。

轉移就業促提升,量身定做設崗位。通過「點對點」、包車返崗等措施幫助貧困勞動力儘快有序返崗,目前全鎮已有2052名貧困勞動力復工;對部分不能外出務工貧困戶增設疫情防控、光伏等公益崗位數量,解決增收問題,共新增公益崗位235個;對特殊貧困群體,用足用活兜底政策,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抓好產業謀發展,創新機制促增收。繼續管護好5.5萬畝花椒種植基地,切實提高群眾收入;開發趙老屯民俗文化村、東韓村聖井莊民俗文化園等旅遊項目,優先為貧困戶提供保安、保潔員等崗位,鼓勵貧困戶自主經營攤位及開辦「農家樂」等特色餐飲,增加群眾收入。

鞏固脫貧好成果,多措並舉防返貧。逐戶逐人制定幫扶措施,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建立返貧預警機制,加強對脫貧戶及邊緣戶的動態監測,確保脫貧不返貧。(張新果)

【新聞故事】

白衣丹心 一生無悔

——追記宜陽縣白楊鎮衛生院辦公室主任買尚勇

「沒想到並肩戰鬥的老夥計走得這麼突然,現在疫情防控已經見到勝利曙光了,他卻再也看不到了」,3月25日,宜陽縣白楊鎮五區村村委委員馬慣武語帶哽咽,回憶起在疫情抗擊戰場上並肩作戰的好戰友,雖然事隔兩個月,他仍然心緒難平,紅了眼眶。

馬慣武口中的老夥計、好戰友,不是軍人,沒有上過戰場經歷硝煙,但他夙興夜寐兢兢業業在抗擊疫情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他不是醫生,但在抗擊疫情工作一線突發心梗,倒在了他深深熱愛,為之奉獻一生的家鄉土地上。他是村幹部們眼中靠得住的「主心骨」,村裡武漢返鄉人員最信任的貼心「白衣天使」;他一生平凡,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熠熠生輝的榮耀,他的葬禮因特殊時期,沒有群眾相送,同事們擦乾眼淚後馬上又投入了抗擊疫情的繁忙工作中,但他用一顆丹心,一生勤謹,詮釋了基層醫務工作者的使命,農村黨員的擔當。

沖在抗疫一線,他是五個大村的「守門人」

買尚勇生於1967年,是土生土長的白楊鎮五區村人,是不穿白大褂的「白衣天使」,是在抗擊疫情防線上執著堅守到人生終點的勇敢戰士。

上世紀八十年代,高中畢業的買尚勇憑著一雙巧手就近在家門口白楊鎮衛生院找到了一份做水電維修工的工作,30多年職業生涯中,他做過鍋爐工、120急救車司機,身旁的醫生、護士換了一茬又一茬,他一直堅守在這一方小小天地中,不會開藥方,沒有拿過手術刀,更沒有上過手術台,只是一直默默無聞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保證水電暢通無阻,為白衣天使們照亮手術台;燒熱鍋爐,讓病患們喝上乾淨的開水;把救護車開得又快又穩,和時間賽跑,從死神病魔手中搶回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同事們都說,買尚勇是沒有穿白大褂的白衣天使,醫生護士治病救人,缺不了買尚勇的後方保障。大家有啥事找買大哥,他准能妥妥噹噹給解決好。直到擔任鎮衛生院辦公室主任,他依然是同事們的「及時雨」老大哥,有求必應,急事難事糟心事,到了買尚勇那都不是事,都能細緻妥帖辦到位。

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席捲全國,這個豫西小鎮也全員上陣,大家迅速切換模式,投入緊張繁重的值守卡點、進村巡邏、入戶疏導等防疫工作。衛生院的同事們分片包村,有人到入村卡點執勤,有人進村噴洒消毒液,有人入戶為重點對象測量體溫,有人負責留守值班,買尚勇承擔起了白楊鎮一區到五區五個大村的防疫工作督導任務。

夫妻檔齊上陣,攜手守護村莊安寧

買尚勇的妻子丁麗娟是五區村衛生所的村醫,從1月21日開始,夫妻倆就一起開啟了「戰時」模式。每天早上七點左右,天光初亮,啃兩口饅頭烙餅就點麵湯,買尚勇匆匆趕往衛生院,和同事們分組行動,開始進村入戶督導疫情防治工作,丁麗娟則留守村衛生所,兩人幾乎一忙一整天,只有中午能偷個空回家吃飯,要麼煮一碗麵條,要麼就著饃饃吃兩口菜,話也說不上幾句,就又要投入下一輪工作中。

「夫妻檔」披星戴月並肩戰鬥,雖然辛苦勞累,但也因為做了自己家鄉的「守護者」,倆人都幹勁滿滿。丁麗娟清楚地記得,疫情防控剛開始,鎮上有個籍貫武漢的服裝店老闆,有人看見他剛回到鎮上,暫住在賓館四樓。

得知這一消息,剛結束巡邏督導工作回到家中的買尚勇,又拉上妻子,還有一位同事、一名村幹部,四人頂著夜風冒著大雪來到賓館,買尚勇走在最前頭,囑咐別人戴好口罩,一行人到了四樓,卻不見店老闆。又是一番打聽,多方問詢,撥通店老闆電話後,才知道他從未離開白楊,未回過武漢。他們又登門為店老闆測量體溫,叮囑他在家隔離,又在門口標註隔離線,把詳情上報以後才放心離去,當時已經是深夜十二點了,第二天七點鐘,買尚勇又準時出現在了防疫一線。

不是醫生,卻是「白衣天使」

因為在衛生院工作,買尚勇成了同行的村幹部們眼中的「權威」,遇到急事難事危險事,不用大伙兒說,他也總是自覺沖在最前頭。

有次,大家巡邏到五區村裡重點人員老蔡家裡,他的女兒在信陽上大學,年前剛從當時疫情較重的信陽歸家,正在家隔離,買尚勇和村幹部們隔著大門喊話,詳細詢問小蔡的每日體溫、隔離情況。

老蔡無意中說到,閨女因為對新冠肺炎的恐懼,哭了好幾場,買尚勇馬上讓老蔡打開大門,要進屋去給小姑娘寬寬心鼓鼓勁兒。當時物資緊缺,大家都只有一個薄薄的口罩保護自己,別人都勸,小孩子哭一哭就過去了,現在情況不明,不值得冒險進去。但買尚勇仍然走進小蔡單獨隔離的房間,和小姑娘好好聊了聊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臨床症狀,為她答疑解惑,鼓勵她安心隔離,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和家人接觸,一家子健健康康比啥都強。

一場貼心的嘮嗑過後,小姑娘送買尚勇到了房間門口,笑著說:「有買叔這些話,我就放心多了,俺在家一定認真隔離,等疫情結束了,戰疫勝利了,再去看買叔。」

諾言無法兌現,戰鬥從未停止

誰也不會想到,1月27日,大年初三,這個步履匆匆一向康健的敦厚漢子,走到了自己53年人生的終點。

和前幾天的工作流程一樣,買尚勇早早和村幹部們匯合以後,一起到幾個村的進村卡點值守哨崗上巡查了一遍,又到五區村衛生所詳細察看了特殊人員報表,妻子丁麗娟還和他開了句玩笑:「領導又來俺這巡邏嘞,看俺工作做得到位不」,買尚勇笑著說:「報表做得挺詳細,咱多辛苦點,鄉里鄉親的就多安全點,等疫情結束了,我多幹些家裡活,你好好歇歇」,目送丈夫離去後,丁麗娟又開始埋頭工作,她並沒有意識到,這是相守半生的丈夫留給她的最後一句話,最後一個無法實現的承諾。

從村衛生所離開後,買尚勇又獨自到自己所分包的三戶重點人員家中,一一測量體溫,詳細叮囑了注意事項,返回到五區村村部,村幹部們正在開會安排工作,覺得胸悶不適的買尚勇不忍打擾,忍痛蹣跚回到家中緊急服藥,隨後聞訊趕來的妻子為他進行了心肺復甦,並撥打急救電話,鎮衛生院急救中心醫生迅速趕去施救,但回天乏力,16時左右,他的心跳,永遠停止了。

「買尚勇是千千萬萬農村醫務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員,在護衛群眾健康安全的道路上,我們還會繼續走下去,和疫情戰鬥,和病魔鬥爭,我們無所畏懼」,白楊鎮衛生院院長蔡柏濤說,買尚勇犧牲後,疫情防控工作正是吃緊時候,妻子丁麗娟簡單辦完喪事,收拾悲痛心情,馬上又投入工作;朝夕相處的同事們、村幹部們擦乾眼淚,又紛紛踏上了防控疫情、復工復產的征程。一棵丹心,一身白衣,一生無悔初心無愧使命,這條路,還在繼續,他們從未停下奮進的腳步。(張珂)

【基層傳真】

坡底村:勾勒鄉愁底色 開啟振興新篇

3月26日,在宜陽縣趙保鎮坡底村,村民們仍舊在地里忙活,有人挖樹坑,有人扶樹苗,有人開水車,大家正齊心協力忙著栽種、管護全村的「搖錢樹」軟籽石榴苗。不遠處,紅門樓、白牆、灰瓦的傳統豫西農家院兒整齊排列在平坦的村道旁,家家戶戶大門前小花園裡,修竹翠綠,櫻花盛開,一派田園村居圖徐徐展開。

2019年,坡底村被選為趙保鎮鄉村人居環境提升的重點樣板工程,改造村居環境,選擇支柱產業,坡底村鉚足了勁開始爬坡過坎。

鎮黨委政府以定風格、定決心、定工期三定為重心,以抓質量、抓產業、抓特色三抓為抓手,不斷提升坡底村基礎環境及設施。因地制宜,坡底村選擇了在原有居民房屋的基礎上添加紅白灰統一色調,建設紅門樓、白牆、灰底、灰瓦院的傳統典型豫西民居風格。

美化村居環境不能盲幹蠻幹,鎮黨委政府組織鄉村幹部外出到濟源市花石村、孟州市莫溝村參觀學習,並邀請花石村支部書記周全喜到鎮授課,到村指導。思路清、士氣足,3天時間內,全村違建全部拆除完畢。樹起招牌,成立坡底村示範村建設指揮部,全力推進示範村建設。

根據總體規劃,全村所有施工項目分成10個工作段,由10個工作隊分片包干;工程進度倒排工期,定期督導,確保快速推進。每名黨員分包一段項目,全程監督質量,督促進度,一天一驗收,一周一例會,確保建成百姓放心的民心工程。

老村老物件,滿滿是鄉愁。村幹部發動群眾捐贈傳統古物,建成鄉愁館、村史館,邀請村內文化名人從紅色歷史、傳統美德等村莊特點深入挖掘,為村內建設獻計獻策,讓示範村建設更有文化底蘊,更有歷史深度。

沒有支柱產業,也就沒有振興動力源泉。2019年秋天,趙保鎮租了一輛大巴車,把村民直接拉到素有「中國石榴之鄉」之稱的滎陽市,專門到當地的石榴基地進行考察。

村民們在基地里走一走,看一看,又打聽幾句,心裡都有了底。考察回來,說干就干。趙保鎮成立軟籽石榴種植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平整栽植和植保。村民簽訂託管協議後,以種植戶身份參與日常管理,並按照比例進行分成。合作社出面與滎陽市新格林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發展合作協議,後者統一提供樹苗、管理技術、代銷等。

一畝地可以種110棵軟籽石榴,進入盛果期後可平均畝產1250公斤軟籽石榴,按照每公斤6元的市場最低價來算,每畝可收入7500元,村民按照比例分成,可獲得收益約4500元,村集體可獲得收益2250元。

今年春天,坡底村330畝軟籽石榴已經完成種植,以坡底為核心,還將輻射西趙村、史莊村、東趙村等村,進行軟籽石榴連片種植,建設集觀光、採摘、旅遊為一體的農業綜合體,打造軟籽石榴種植基地。

走進如今的坡底村,石榴樹苗茁壯成長,蘊含著產業希望;整齊排列的農家院兒里深藏著兒時的老家模樣;擺滿了老物件、土寶貝的鄉愁館內,彌散著泥土芬芳,鐫刻著鄉愁印記。坡底村正奮力向上、向前,在振興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張珂)

「面子」美「里子」強 養馬村裡好風光

陽春三月,百花齊放,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機勃勃。在蓮莊鎮養馬村村口的果園裡,村支書陳興國和村「兩委」成員正在疏花剪枝、鬆土除草。「這片果樹可是我們養馬村的寶貝,不僅是我們村美麗鄉村建設的組成部分,更是帶動群眾致富的重要產業」陳興國說。

走進養馬村,第一印象就是「村在林中建、人在景中居、車在畫中行」,街道寬敞整潔、花草茂盛宜人,整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養馬村堅持以豫西民居建築風格為引領,突出灰、白色調,在農戶改造中利用好舊磚舊瓦、老椽子、舊時農耕用具等材料,突出傳統元素,門樓改造增加磚雕鑲嵌,打造精品工程,配套建設景觀牆200餘米,古香古色的花牆點綴其間,恢復原有農村的印記和味道。

對村內整體情況統一規劃設計,做好點與線的有機結合,在村內街道栽植月季、薔薇、雪松、金枝槐、紅葉石楠等綠植12000餘株,村周沿線通道綠化0.5公里,在農戶門前建立「小花壇」,打造「微田園、微果園」,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立體綠化效果。建設群眾文化休閒廣場、農耕文化廣場、兒童趣味園、打造環繞村莊2公里水系景觀,優化村莊功能分區,擴大公共綠地面積,使群眾生活環境更宜居。

談起村裡的集體經濟,陳興國這樣說:「村裡的『面子』有了,『里子』也要跟上。」

養馬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區坡地和荒地種植花椒1200餘畝,走「小花椒、大產業」之路,以花椒產業為龍頭,開發花椒深加工產業。種植軟籽石榴50餘畝、酥梨50餘畝、大櫻桃150餘畝,打造春季可田間賞花,夏秋兩季入園摘果的經濟產業鏈。

同時,準備動工修建跑馬場、人工景觀湖、開發建設老窯洞,參照當地文化特色,建設休閒養生地,打造以田園風情的美麗鄉村,達到產業與溝域景觀的雙贏,發展壯大村集體產業。

「使村莊變美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集體產業讓人民群眾致富。」生態文明鄉村、人文發展理念,養馬村在鄉村建設中不斷推進提升美麗鄉村的顏值與內涵。(趙友誼)

商務局:多舉措保障外貿企業復工復產

近日來,縣商務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外貿企業經營信心,多措並舉為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打通全鏈條。

積極指導外貿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防疫管理制度,制定疫情應急預案,加強對返崗復工人員的健康監測與篩查,優先保障企業一線員工防護用品。

及時掌握全縣外貿企業復工復產計劃和情況,幫助企業協調解決防疫物資短缺、招工用工難、物流運輸不暢等困難和問題,確保企業在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復工復產。

強化項目資金支持,協調縣財政局,將省財政廳下達的2020年第一批省級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共計30萬元,發放給企業;同時申請穩定全縣外貿發展對重點外貿企業支持資金21.6萬元,進一步穩定外貿業務,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

本期手機報出現的編輯差錯、您對本報的意見和建議,均可發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繫我們。感謝您閱讀本期手機報!

線索及稿件徵集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68887404

宜陽手機報,周一、周三、周五下午6時左右發送。

主辦:中共宜陽縣委宣傳部

承辦:宜陽縣融媒體中心

總值班:李炳輝

本期編輯:蔡流錦

封面:周偉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fBFHXEBfwtFQPkdEt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