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上下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上下一條心怎麼能實現呢?
個人認為最起碼的應該是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現在很多公司管理層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這就是近年來中國式管理領導者曾仕強教授提出的「上侵下職」現象。
上司與下屬之間,能不能互相了解,彼此體諒,是管理是否成效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上下的默契,從「避免上侵下職」開始,必然獲得下屬的信心,增加對上司的向心力。
所謂上侵下職,意思是:「上司把下屬的事情搶著辦了,反過來指責下屬偷懶、不負責。」
很多管理者之所以陷入這樣的管理誤區,可以簡單概括為如下幾個原因:
01 看不慣;
對於一個在職場混跡多年升職到領導層的管理者,在能力經驗上總是比下屬更勝一籌,所以對下屬不熟悉、缺經驗、不靈活的做事風格總是不能接受,總之會各種看不慣。看不慣下屬笨手笨腳的樣子,所以總會出現 I CAN I UP的奮勇前進。
其實當你盯著下屬去做一件事,他肯定會因為緊張做不好,但是你如果放手了,用他自己的方法也會做得很好。
每一個領導者,應該對你自己招進來的下屬給予起碼的信任。
02 不放心;
不放心部屬馬馬虎虎的態度,很可能是上司對部屬不信任的結果。
通常上司越不信任部屬,越可能對部屬產生不放心的感覺,以至部屬怎樣認真,在上司的眼中,都是馬馬虎虎的樣子。這種主觀的偏見,必須由上司自己來修正。只要經由小小的信任,透過不斷的考驗,賦予部屬更大的信任,部屬自然不敢(至少不好意思)馬馬虎虎。上司由不放心而稍微放心,更進而到達放心的地步,才是上司自求多福的有利途徑。
除非特別有所交代,一般都不需要上司操這種心。
上下之間有這樣的提防心,大概很難產生高度的默契。
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03 怕出錯;
很多時候,大家都有一種心思:不求武功,但求無過。在企業可能沒有這麼惰性,但是上司會因為怕出錯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避免風險。
如果是至關重要的事情,這樣做可以理解,但是事事躬親,不僅自己累,其實也是剝奪下屬成長的機會。
管理上原本有一條法則,稱為「例外法則」。
凡是下屬能夠辦理的事情,上司不可以處理,應該放手讓下屬去做。因為上司的職責,在處理下屬所不能做的事。甚至下屬不會做,上司也要以教導、輔助的心情,幫助其學會、做好。
實際上大多數上司也自認樂得清閒,他們經常這樣說:「我並不是天生的勞碌命,一定要折磨自己才甘心。部屬會做的,我當然讓他們去做。但是部屬做不來、做不好的事情,我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教他們,不如自己拿起來做,反而方便得多,至少不必受氣。」
上侵下職和上司是不是天生的勞碌命,也扯不上關係。
把下屬應有的工作空間歸還給下屬,讓下屬在自己擁有的工作空間裡,學習、磨練,並且獲得成就感,不過是上司應有的修養。
下屬能做的事情,讓下屬去做,上司越少干預越好,下屬才能夠自己承擔應有的責任,加強「自作自受」的體認。
上司依循「例外原則」,要做的事情仍然很多,包括合理地指派工作,全面掌握部屬的動態,及時加以指導和輔助,確保部屬如期完成使命等等,實在也不很輕鬆,更談不上偷懶。
上侵下職,不但妨害部屬正常的學習、成長,而且破壞上司與部屬之間的合理關係,必須及早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