薈千峽之秀——壺關紅豆峽

2019-05-17   味道山西

紅豆峽,一處美麗神奇的旅遊勝地,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和中國最美十大峽谷。

相思盡托紅豆峽。綿延八百餘里的太行山,隔開了山西高原與華北平原,卻讓壺關拴住了相思的那一頭。被譽為「中國情峽」的紅豆峽,因一棵棵珍貴的紅豆杉,讓人的情愫與水的脈動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於是,沿峽而進,展現在眼前的是,林海的滔天連接;懸崖的刀削斧劈;山石的千奇百態;瀑布的如練似銀;深潭的碧波蕩漾……儼然,紅豆峽是人們返璞歸真的絕佳境地。

在峽谷深處的裙褶形溝坡上,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成片生長著兩萬餘株天然南方紅豆杉,這在北方地區實為罕見,故而峽谷也被稱為「中國情峽」。

紅豆峽呈東北——西南走向,主峽縱深15公里,區域總面積700公頃,由四條支峽、八條毛峽組成,流域面積102平方公里,高低落差1000餘米。

紅豆峽雄奇險幽,集北方陽剛粗狂與南國陰柔和美於一體,可謂是薈千峽之秀,納萬種風情。

從地貌特徵上講,整條峽谷是由億萬年前的造地運動形成的,所以紅豆峽絕壁對峙,瀑潭疊出,岩層豐富,化石眾多。這裡以寒武紀、奧陶紀兩大岩層為主,裸露在河床崖壁的三葉蟲、甲冑魚等130餘塊古海域生物化石,是地質生物科學研究的集中區域,是重要的地質遺產保護區。這裡有原始森林、天然浴廊。

峽谷里林木蔥鬱,曲折蜿蜒的河谷山嶺上,1000餘種原始野生植物依海拔差形成不同的林帶。據植物學家初步考察認定,峽谷現長有330餘種植物,稀有植物、觀賞品位較高的植物頗多。此外,森林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仿佛一座天然氧吧。

「此景本應在天上,醉佛失手落人間。」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紅豆峽的美景,最為合理不過。

紅豆峽,兩頭出口狹窄,腹地開闊,形似葫蘆,更像一枚天成的紅豆。沿峽而進,兩側懸崖聳立,峰巔怪石交錯。依傍在崖壁上的古寺遺址,或許只是風雨千年的一個瞬間。崖間處處泉眼,懸出瀑布簾簾。水影遺廟這樣明暗奇巧的搭配,很神奇。

漫步於紅豆峽中,高峽平湖,懸泉飛瀑。峽谷上游5道水源和谷內300餘處泉眼奔涌匯聚,沿河床斷崖形成形態各異、規模不等的30餘條瀑布、30餘個湖潭,造就了瀑高百丈、潭深千尺、湖廣十里的壯觀景象。

據介紹,紅豆峽主要景點有雙龍潭、三疊潭、龍眼泉、七仙峪、紫雲嶺、鋸齒嶁、滴谷寺、石樹苑、紅豆谷、植物園、鵝掌溝等。

沿著紅豆峽清澈的小溪逆水前行,峽谷腹地曲折蜿蜒,轉過急彎,迎面便是瀑布,瀑布分成兩股從高處跌入深潭,落差達10米,這就是雙龍潭瀑布。雙龍潭深達十餘米,潭水清澈見底,波光漣漪,映照著峽谷兩側懸崖絕壁的秀麗景色。

過了雙龍潭,沿著小路行走,光線會越來越暗,正前方是一處黑色斷崖。爬上鐵梯,便能望見三疊潭。三疊潭窄如帶,縱深3000米,呈東西走向,河床呈三截斷裂,且每截底部成潭,三潭互疊。

走進三疊潭深處,危崖直壁,高聳入雲,泉邊積掛著巨大的「水銹壁」,壁孔泛出青草野花,給色調單一的峽壁增添了無限生機。

紅豆峽,一步一景,來到這裡才真正領略到奇妙無比的峽谷風情。當然,這裡也少不了些許的人文氣息。

據了解,過去的紅豆峽被叫做「洪底溝」。走過較為狹窄的深谷和隘口,會看到谷中河床突然開闊,良田阡陌,屋舍儼然,一派田園風光。這就是洪底村。

洪底村是個有著16戶人家、60多位村民的小山村,小村有一條長1000米的人工開挖隧道。由於條件限制,隧道內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

當地村民稱這條隧道為紅線洞,由於該洞地勢複雜且沒有照明設施,遊客和戶外攀岩人員稱其為摸摸洞,意為摸著石壁走路的山洞。

慕名來到這個景區的遊客都想走走這條摸著石壁走路的洞穴,於是這條洞穴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後來,景區為了安全,在洞內進行了亮化,但遊客穿越洞穴依然要小心謹慎。

此外,這裡還有商煙隋磚。商殷時期,從上黨到中原的白陘古道穿峽而過,直至明代中葉,這條古道無不與歷朝歷代的商賈興衰、烽火狼煙所聯繫。如今,這段厚重的文化成了探索、考察、研究史前文化、古代歷史和佛教文化的現實教材。

穿梭在峽谷中,還會發現眾多遺落的古蹟。穿峽而過的白陘古道是上黨古八陘之一,建於隋代和明代的滴谷寺、九連寺,遺址尚存,壁畫、石刻、碑碣等遺產頗豐。

滴谷寺位於紅豆峽中部,是一座佛教寺院。該寺始建於宋代,原是一座二進院落,有山門、香亭、正殿、側廊等建築30餘間,後毀於戰火,於明萬曆年間重建。至今,滴谷寺中依然保存著大量明代石雕塑、壁畫等藝術精品,值得駐足慢慢觀賞。

關於「滴谷寺」名稱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相傳,由於滴谷寺建在紫團山麓的懸崖峭壁下,交通不便,運糧困難。當時建寺的僧侶、工匠飢腸轆轆,再也幹不了活。忽然,從懸崖峭壁的一個石孔里滴落出許多穀粒,解決了僧侶、工匠的吃飯困難。僧侶便給寺院起名叫滴谷寺。後來,一個貪心的僧侶偷鑿開石孔,妄圖獨占裡面的穀子。不料從石孔中飛出一對金鴿,自此再也沒有穀子從孔中滴出。

值得一提的是,紅豆峽中還保留有抗日戰爭時期的保衛戰炮台遺址。

紅豆峽里,石樹相依,渾然天成,如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卷,任誰見了都會拍案叫絕。如今,峽谷已成為集自然生態旅遊、地質古道旅遊、宗教民俗文化旅遊、攀岩探險旅遊、愛國主義教育旅遊等一系列項目為一體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