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降臨!經歷過「八一開航」的天津機場以後要變這樣!

2020-08-01   津彩青春

原標題:T3降臨!經歷過「八一開航」的天津機場以後要變這樣!

昨天清晨7:00,天津機場有一趟具有特殊意義的航線——廈航MF8331航班,從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出發飛往武漢,以此紀念最早的國內航線開通。

最早的國內航線

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未來的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又將變成什麼樣子呢?

津小青只想說——

排面十足

天津機場三期工程

今年4月13日,天津機場三期項目立項獲民航局和天津市政府聯合批覆。7月17日,基本完成可研報告編制。目前,天津機場已和市發改委成立三期改擴建項目專班,全力推動工程進度。

機場三期工程按照 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的目標,新建40萬㎡的3號航站樓,新建一座停車樓,延長東跑道及平行滑行道。屆時,京濱鐵路、京津城際機場線及地鐵Z2線、M2線東延、Z1支線等5條軌道交通在天津機場彙集,機場和軌道交通可實現無縫接駁。

T3室內效果圖

機場全景效果圖

機場全景效果圖

1號航站樓升級改造工程

除了天津機場3號航站樓外, 天津機場積極推進1號航站樓升級改造工程,改造面積2萬餘平方米,將進一步優化國際旅客進出港流程,升級服務設施, 可以滿足國際及地區旅客年吞吐量600萬人次的設計目標。

1號航站樓改造效果圖

積極打造「一中心兩樞紐」

在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在民航局、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天津機場正朝著「 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區域航空樞紐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的定位奮勇邁進。

區域航空樞紐

天津機場在客運方面,加密國內和周邊國家、地區的幹線航班,打造「空中快線」;貨運方面,形成全貨機與客機腹艙互為補充,國內及地區通航主要貨運樞紐點,國際連接東北亞、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北美和歐洲的貨運航線網絡。 2019年天津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381.4萬人次,貨運吞吐量達到22.6萬噸,在津運營客貨運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59家、運營航線281條、通航城市167個。

國家綜合交通樞紐

如今,「軌道交通+航空運輸」的聯運模式已經成為廣大京津冀旅客的重要出行習慣。機場長途客運站面向京津冀地區,先後開通了機場往返北京、唐山、廊坊、滄州、武清、薊州等班線。 在地面交通1.5小時的行程內,天津機場市場覆蓋區域遍及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可為近7000萬人口提供航空服務。

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天津機場目前已具備進口冰鮮、苗木、藥品、水果、食用水生動物等5項指定口岸功能;近期,國際郵件互換局進駐空港大通關基地 ,預計今年年底,天津機場將實現國際郵件互換功能。與此同時,不斷提升物流保障和中轉能力以及硬體水平。

今年上半年,天津機場爭取到267班定期貨運航線加班和臨時貨包機在津運營,執飛機型包括全球最大貨運飛機AN225和最大螺旋槳飛機AN22。推動航空公司使用客機載貨在津運營94個航班,執飛機型包括世界上最大客改貨飛機A380。

其實,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高光時刻」

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在閃耀

今天,就隨津小青一起來看下

它所承載的厚重歷史吧!

創造過「四個第一」

天津機場素有「新中國民航的搖籃」之稱,創造了新中國民航史上的四個第一。 這裡誕生了新中國第一支機隊,新中國第一所民航專業技術學校、新中國第一個國營民用航空運輸企業,新中國民航首批航線也開闢於此。

1950年8月1日8時30分,天津經由北京、武漢飛往重慶的首航班機「139」號在天津機場起飛。 當日上午10時30分,由毛澤東題名的「北京號」飛機從廣州飛向天津,這就是新中國歷史上的「八一」開航。

1950年「八一」開航

「八一」開航

工作人員為「北京號」剪彩做準備

《人民日報》報道新中國民航「八一」開航

可以說,天津機場是新中國民航事業開闢和起步的親歷者、見證者。天津機場的事業也隨著新中國民航的事業,由弱小走到壯大。

天津機場航站樓歷史照片

1953年投入使用的航站樓

1979年1月23日啟用

老航站樓1990年11月啟用

天津機場T1航站樓2008年4月啟用

2014年8月28日,天津機場2號航站樓正式啟用

日前,《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 明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市。

曾經,它承載著記憶與擔當

未來,它閃爍著光芒與榮耀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值得我們每一個天津人驕傲與希冀!

圖文來源 | 天津廣播、津雲

編輯 | 王紹佩

審核簽發 | 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