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兵季,我們採訪了兩位年輕「老」兵

2020-08-02   津彩青春

原標題:徵兵季,我們採訪了兩位年輕「老」兵

2017年9月14日,八名即將入伍的南開學子寫信給習近平總書記,表達了投身軍營、磨礪意志、共同成長的心愿。他們隨後得到了總書記的回信,總書記在信中對他們的精神表達了讚許,提出殷切的鼓勵。蔚晨陽、賈嵐珺正在這八人之中,當年,他們響應號召,積極入伍,度過兩年軍營生活後,他們得到了關於信仰與使命的答案。

這裡是熔爐

20米、31米、37米......蔚晨陽一遍又一遍重複著投擲動作,足足扔了好幾箱手榴彈之後,接著又去鍛鍊上肢力量。

掄大錘時,他被兄弟單位的戰友認了出來,「這不是收到總書記回信的蔚晨陽嗎?你這手榴彈還不合格啊!」他扭頭笑了笑,心裡卻是比哭還難受,看著地上大錘一下一下砸出來的深坑,「我恨不得能鑽進去。」

剛入新兵連不久,總書記給南開大學八名入伍學生回信的消息已經風傳一時,吹進了速來封閉的新兵營地。本以為這個「大學生」是「全能達人」,一看身體素質和訓練成績,戰士們連連搖頭。

因為身體素質不好,蔚晨陽在新兵連時,許多訓練課目都沒有達標。甚至因為手榴彈投擲不合格而進了補差訓練班。

蔚晨陽正在訓練 圖源央廣軍事

於是他在訓練時額外給自己加量,沒事就央求班長帶他多投幾次手榴彈,手麻到連筷子都拿不住是常事;匍匐訓練被鐵絲網刮下來一大塊皮肉血流不止;負重拉練後背被火箭彈筒磨出了深紫色的血痕;在十幾雙腳和車廂板的夾縫裡淋著頂棚漏下的冷雨睡覺,蔚晨陽變得更加堅韌。

同樣作為八名入伍學生之一的賈嵐珺,成為了一名通信兵。大眾對於通信兵是不大了解的,可「輕鬆」絕對是這個兵種的反義詞。通信是第一戰場,「打仗時候我們不拿槍跟別人突突,但敵人一定先炸我們。」說起通信兵的經歷,她又歡快了些。「沒有接觸過的人會看低它,但我無比驕傲。」

賈嵐珺和戰友在工作 圖源南開軍魂

通信兵不只參加日常訓練,更要熟練運用相關技術知識,當好戰場上的「傳令員」,絕非易事。「晨陽是野戰軍,我們負責向他們傳遞信息,打好配合戰、組合拳。」嵐珺補充道。

「我勸吃不了苦或者身體素質差的人別入伍,軍隊絕不是享福的溫床,要吃很多苦受很多累。」蔚晨陽幽默地說,「軍人不只買票優先,保家衛國更要優先。南方最近汛情災害嚴重,我的很多戰友都去了前線,趕上休假的也不例外。」

參軍入伍也意味著離家兩年。「一家不圓萬家圓」,同批入伍的賈嵐珺和蔚晨陽不約而同地提到。她加重語氣,「真的,我們看到的平和安穩背後有無數人用他們的青春在默默守候。」沒能回家過年的兩年於賈嵐珺來說心酸又自豪,與以往在家裡被保護的角色不同,這次,這個小女生主動成為人民的盔甲,在部隊書寫燦爛年華。

奔赴,一往無前

蔚晨陽的字典里好像沒有「恐懼」這個字眼,比起束手束腳地追求「考慮周全」,他更洒脫一點,「決定遲早要做,不管選擇了什麼,有得必有失,我們要做的就是作為一個成年人去思考,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蔚晨陽入伍前 受訪者供

為了更理智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選擇、更好的了解軍隊生活,那個曾經梳著潮流辮兒,在滑板上飛馳的蔚晨陽,選擇了拿起鋼槍,駐守邊疆。好男兒應帶三尺劍,下定決心之後,他便一往無前地勇敢奔赴理想。

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8名入伍大學生回信中,讚揚他們「將愛國之心化為愛國之行」,勉勵他們「把熱血揮灑在實現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之中,書寫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剛穿上軍裝的蔚晨陽備受激勵,在心裡給自己定下了目標:總書記提出了要求,那我們干不好可不行!

他的朋友圈封面圖有八個大字:「腳踏戈壁,眼觀全球。」黑白底的色調更顯天高地闊,一個端著槍的戰士正正地立著。

蔚晨陽在紅三連做宣傳工作 圖源央廣軍事

蔚晨陽駐守在北國邊疆,所在的「紅三連」在「三灣改編」時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師第一團特務連,是「紅軍血脈黨的槍」。由南開大學國旗護衛隊隊長,成長為陸軍第79集團軍某合成旅的戰士;從穿著禮兵服升起國旗的南開園,到堅守崗位的除夕,蔚晨陽不止一次叩問信仰,「我是從南開走出的軍人,不能忘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更要努力踐行保家衛國的職責!」

有許多人說蔚晨陽是「現實版許三多」——永遠不抱怨生活,積極向上。他靦腆笑笑:「那是比不上,我很喜歡他,努力向他學習。」兩年來,他在新兵連期間參加集團軍「讀家信話初心」演講朗誦比賽獲第一名;被集團軍表彰為「優秀新兵」,還被選為旅、集團軍、戰區陸軍三級共青團代表……磨難和苦累過後,當時的下定決心有了圓滿的句號。

如果說蔚晨陽入伍是「好男兒應帶三尺劍」的決絕,那麼賈嵐珺就是「桃花馬上請長纓」的巾幗氣概。

因為身高和年齡問題,賈嵐珺驗了兩次兵,等了兩年,堅持了兩年。「環境很能同化人。那些因為覺得自己在部隊堅持不下來而猶豫的人,希望你們直面內心的怯懦。一切全在個人,沒有退路可言。」賈嵐珺本就比同屆同學們年齡小些,父母家人實在不忍讓柔弱的小姑娘在軍營里受苦,可她有種超乎年齡的成熟和堅定:「我想去軍營不是臨時起意,是從小根植在心裡的那種使命感。」

賈嵐珺在訓練 圖源北方網

賈嵐珺高考第一志願是解放軍藝術學院,卻因身高原因失之交臂。來到南開之後,「允公允能」的校訓和愛國精神再次激勵了她,「我覺得大家心裡都有一種使命感,所以我決定從軍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考慮,嚮往軍隊,不怕吃苦。」短短半小時的採訪里,她提到了5次「使命感」這個詞,她像一頭小獅子,卯著勁兒往前沖。當你想用狹隘的眼光衡量她時,她回頭甩你一臉率性。

下一站,啟程

賈嵐珺不大像傳統意義上的女兵,剪短的頭髮沒有掩蓋這個小女生的柔和。

她的畫里有很多花:入伍前她畫春天的「飛燕草」,在稍冷的藍天下探頭,水彩淡雅、輕快,有著飽滿的生命力;後來她更愛美艷的芍藥,一顆手榴彈隱匿在花瓣下,色調偏暗,手法愈加純熟。

賈嵐珺的畫 圖源受訪者

不因為做過的決定後悔,是蔚晨陽和賈嵐珺的原則。兩年艱苦訓練,賈嵐珺得了腰間盤突出,膝蓋也有些問題,「和部隊帶給我的那些比起來,這都不算什麼。這兩年真正失去的應該是那個幼稚的自己吧。」

而剛入軍隊時的蔚晨陽明顯不大適應,原本對軍隊的嚮往,被孤獨和無力感包裹。他時常一個人安靜地思考,好似跟周圍的戰友們之間隔了一層「保護罩」。戰友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內向、深奧」。

然而短短兩年間,他和戰友們親如手足,性格也變得自信親和,軍旅大熔爐讓這個曾經吟詩作賦、透著「書生氣」的男孩「淬鍊成鋼」。如今的蔚晨陽身上有著一種勁兒,在侃侃而談的功底之外透露著幹練。

去年退伍歸來,有一位80歲的退伍老兵特意從天津北辰區趕來,給南開大學入伍八學子送上了親手製作的禮物,冊子裡收錄了八名學子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總書記回信、八人在部隊淬鍊成長的種種經歷。

「無限感動」,賈嵐珺用了「無限」這個字眼,「我何德何能啊,向老先生敬禮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八個變成一種符號,一個標誌,新一代的青年們,勿忘使命擔當。」這一幀一幀的剪報,都化作拳拳愛國之心,在新老兵之間傳遞交融。

如今兩人退伍一年之久。從軍隊到校園,起床號變成了自己的鬧鐘,日復一日的體能訓練被體育鍛鍊打卡app「創高」替代,但環境和體制的改變帶來的空虛和不適應感並未擾他們太久。

賈嵐珺沒閒著,她在學習之餘接手書院,還參與音樂空間,不戀過往,不困於今,「對部隊最好的懷念就是延續部隊充實的狀態」,賈嵐珺一步一步規划著腳下的藍圖,「我不想要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一成不變的,我還要折騰下去呢。」

「-你覺得作為女兵哪點值得驕傲?

-就本身作為女兵這一點就足夠了。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守護了大家兩年,我很幸福,從來沒後悔過。」

蔚晨陽也在「好好活」,在做有意義的事,就像他入伍說的那樣:「暫時放下了手中的筆,就要牢牢握住手中的槍。」未來很長,他更重當下,在軍營抑或校園,都保有一顆紅心,不管何時,都無愧於信仰。(記者 | 張帆)

圖文來源 | 津媒、北方網、央廣軍事

編輯 | 王紹佩

審核簽發 | 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