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景觀的存在,是不斷變化且契合城市發展現狀的一個創意。所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怎樣讓鄉村更加具有吸引力,就成了業界追求的目標。如今,農田景觀不僅僅是農田的點綴,它是建設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打造綠色都市農業強市的科技支撐要素之一。在景觀規划過程中,農田比例設計一旦出錯,就很難後期更正,重新設計的可能性較低。如何合理規劃,怎樣設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這其中大有文章,蘊含著智慧。這對農田景觀設計者和開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花海景觀有丰度:吸金+吸睛
田園花海景觀打造,不在於大小,在於花海內容的豐富度,在於規劃建設的精緻度。花海小則便於管理、便於標準化、便於連鎖化經營,小花海才能儘快盈利,才可以撬動大產業;但小花海也有缺陷:因為規模小,而沒有足夠容納遊客的能力,因為規模小,門檻較低,很容易被複製和超越。
花海如果僅僅是看花,那是失敗的花海,需要的是服務和運營的品牌化。花海也應該是做網際網路+的入口,是一個場景,能跨界整合各種能結合的能源,如餐飲、購物、婚紗、親子、科普、拓展、體驗等,讓人們進行二次消費。同時應加強與線上的電商結合,把人們引到線上消費、線下體驗,形成O2O模式。
觀光農業多元化:化風景為「錢景」
農業生產不僅是獲得農產品的過程,其間,利用現代化農業的生產性、觀光性、娛樂性、參與性、文化性、市場性,可以開發旅遊觀光農業,還可以作為農業教育基地、農業科研基地等。農田景觀在做觀光農業規劃時,必須考慮到田園景觀要素的功能實用性,其次才是它的造景功能。比如在植物栽植上,可選擇一些既具有經濟價值、又具有觀賞功能的經濟林果,一定要用農業來造景而不是用園林樹木,充分體現「春華秋實」的景觀效果。
觀光農業可以搞出文體娛樂、生態餐飲和度假休閒概念,最好可以保留一些生態農業的本質,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僅僅是遊覽和娛樂,其實趣味性太容易被複製和替代,也很容易審美疲勞,前期大量投入到娛樂休閒項目的錢都還沒賺回來可能就又到這些項目該升級的時候了。因此,建議開拓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這不僅是在引導潛在客戶,更是在培養忠實粉絲。產品越是暢銷,自己的觀光農業開發所涉及的投入和產出就越有保障。
因地制宜最重要:突出特色,持續發展
首先是選址非常重要,因為客流量決定了這類景觀項目的成敗。要儘量選擇交通便利的位置進行景觀農業建設,最好有多種生態系統存在,以農田為主,兼顧林地、池塘、坡地、設施大棚等,方便造景和體驗活動。其次,農田觀光點不僅要突出特色,還要想辦法讓景觀延續。
旅遊發展到今日,其內涵已經變得非常豐富,農田景觀更多地已經成為扮靚環境的背景,不需要一定是核心吸引物。特色民宿、當地美食、民俗表演、獨特生活方式、靜享生活的氛圍等,都有可能是吸引遊客的要素。
在打造節慶活動方面,農田景觀設計更應該摒棄動輒油菜花節、桃花節這樣的定勢思維,用創意營造更具吸引力的項目,比如可以嫁接相關的稻田藝術節、音樂節、藝術博覽、體育賽事、會議會展、綜藝節目等。當你不再強調農田景觀,它反而給遊客創造意外驚喜。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與小編聯繫,將及時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