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留意到最近一個熱搜新聞,39歲的董潔在新劇《澳門人家》里挑戰18歲女高中生的戲份,卻顏值翻車,被吃瓜er無情踢入「丫頭教」。
還連累了周迅,一年前在《如懿傳》中的「偽少女」造型,又被拿出來重新嘲了一遍。
不知道多少次了,吃瓜er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找個年輕的演員演主角年輕的時候有這麼難嗎?
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還是先來看看董潔是如何翻車的。
董潔這次參演的是一部年代劇,劇中幾乎全部重要角色都有跨年代的造型。而她飾演的梁舒,初登場時還是這麼一位眼神倔強的小蘿莉。
鏡頭一轉,字幕一打,小蘿莉長成了「十八歲」董潔的模樣。
老實說,這次造型師不必背鍋:大光明式披肩發,明朗又清純,搭配學院風的條紋襯衫、針織馬甲、及膝百褶裙 ,是最標準的女學生形象。
讓人出戲的是董潔的狀態。眼眶凹陷,眼神中透露出疲態。
側面看,突出下頜骨搶戲、深刻的法令紋、木偶紋,都讓「年齡感」直線飆升。
跟其他演員的同框效果也頗為詭異。
不說人物關係,大家覺得這兩位更像姐妹,還是母女?
這兩位更像兄妹,還是父女?
這兩位是姑侄關係,但誰是姑姑,誰是侄女?
這樣的「18歲少女」顯然缺乏說服力,彈幕吐槽起來也是完全不留情面。
也有觀眾感嘆,董潔不是「抗老臉」嗎,怎麼突然就垮了呢?
其實有留意董潔近況的,就會發現,這一兩年她已經有點顯疲態。素顏狀態下更明顯:皮肉不再充盈,下半臉的紋路深刻。
作為「小白花系美人」的代表人物,董潔當年的美貌是不用懷疑:一張寬度較窄的小方臉,配上尖尖的下巴,滿滿的膠原蛋白,既顯幼態又不會有混沌感。
眉眼、嘴巴都生得精巧,如果再配上同款鼻子,就是小家碧玉式的清麗,但偏她的鼻基底高,鼻樑高且挺,鼻樑尖翹。這樣的神仙鼻,讓她立馬多了一道傲氣。
既純情又高冷,最適合形容她。
按理說這樣的長相,是不容易顯老的:方臉掛肉,五官精巧更不容易讓人察覺歲月痕跡。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她目前的歲月感,主要來自皮相。
下頜略寬、嘴巴略突的bug,原本有厚厚的膠原蛋白作掩護,為清純的長相增添了個性,如今膠原蛋白散去,它們卻成為增齡的主要兇手。
鼻翼兩側、嘴巴兩側的深刻紋路,配上走勢向下的嘴角,讓整張臉明明肌肉不下垂,卻有了下垂感。
如果是拍時裝大片,角度選得巧,打光打得好,儘量模糊掉她皮相上的這些bug,還是可以找回當年那種輕盈,孤傲的感覺。
但拍影視作品跟拍時裝大片不同,要求把控全場的燈光師、攝像師,為了遷就畫面中的某一位而去做調整,太難了。
何況董潔拍的還是年代劇,並不是以展現「男帥女美」為第一奧義的糖水劇。鏡頭前的顏值如何,主要靠自求多福吧!
那麼用演技能否彌補呢?
董潔飾演的這位少女,因為家庭變故的關係,早熟又敏感。腦補一下畫面效果,大概是:明明是一張青澀的臉,神態卻沉穩偶露憂傷,反差感讓人想一探究竟,心生憐愛。
而董潔的演繹,一張成熟的臉配上同款沉穩、憂傷。反差感不存在了,呈現出:人在中年,生活確實難的觀感。
想演出:少女十八歲生日,第一次喝紅酒,明明hold不住卻強裝鎮定。
但卻演出了:飯局應酬,明明酒量很好,為了不被灌酒假裝不能喝。
是演技問題嗎?好像還是因為「臉不對上角色的設定」。
同款小弧度的青澀微笑,差的就只有臉上的歲月痕跡而已。
對於資深女明星硬凹少女人設,演完整部作品,吃瓜群眾向來意見比較大。
之前的一些偶像劇專業戶就沒少被吐槽。
這兩年,類似情況少了。但還是有資深一點的女明星,會演出成熟角色的少年時代,戲份不多,但仍架不住被評頭品足。
馬伊琍飾演20歲出頭的女研究生。
《如懿傳》里的周迅,一上來就先演15歲的秀女時期,略顯僵硬的臉部狀態配上死亡妝發。短短兩集的戲份,就為周公子留下從影生涯里最大規模的一波赫圖。
章子怡在《攀登者》里先以女大學生的身份登場。
嗯,感覺並沒有很重的違和感?
老實說,經常被誇骨相的章子怡,確實扛老,到現在也是肉貼骨,沒有一點僵腫的感覺。
長期規律的鍛鍊和嚴苛的飲食控制,也讓她的皮膚維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加上電影里偏暗的色調作掩護,演20齣頭的角色,還是有說服力的。
但破綻不是沒有,差在個別瞬間的神態。演技嫻熟的女演員,表現少女式的嬌羞、天真、爛漫,同樣有感染力。
難就難在「不演」的時候,不經意的一瞥,歷練過的眼神,跟真少女還是有差。
所以為什麼資深女演員,不將少年時代的戲份出讓給年輕演員呢?
吃瓜群眾單方面蓋章她們是丫頭教,這是不公平的。
實際上很多資深女演員平時也不凹少女人設,甚至相比於那些被精修圖洗腦的後輩。對於自己的狀態,她們有更清晰的認識。
鏡頭前裝嫩,或者是出於對自己演技的信心,覺得可以憑藉對角色的精準演繹彌補形象上的不合適。
確實也是有成功案例的,33歲的周迅在《孔子》里演小少女,完全沒有違和感,
哪知道40齣頭時在《如懿傳》里演小少女,就徹底翻車了。還是要合理評估當下狀態跟角色設定存在多大的差距。
另外就是要看少年戲份的多少,章子怡在《攀登者》里的學生扮相,出現時間不長,更不容易露出破綻。
但董潔在《澳門人家》演了四五集十八歲,也是很難讓人忽視掉違和感。
十幾歲比二十出頭難演多了,那種混合了兒童和成人的狀態,很難純粹靠演技演出來。
有時候,資深女演員裝嫩是資方要求,擔心少年戲份啟用沒有知名度的新演員來演,會流失觀眾。
但其實,現在觀眾還挺喜聞樂見一些有潛力的新演員的,《小歡喜》、《少年派》里幾位小演員的人氣反超老戲骨就說明了問題。
《都挺好》選的少女版蘇明玉跟姚晨,無論長相還是神態都相似,也為劇增加了亮點。
其實硬扛著演小年輕的不止是資深女演員,之前在《生逢燦爛的日子》,張嘉譯等幾位平均40+的資深男演員,硬是演了好幾集二十來歲的小年輕。
他們還沒有同年齡的女演員注重保養,那畫面效果就更酸爽了。
所以,不要一提到角色形象違和,就槓:好過看摳圖。
更有追求的觀眾,還是希望看到:有演技的演員演更適合他們狀態的角色。至於沒有演技的演員……沒有演技為什麼還要當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