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熬的夜,不知道大家都補回來沒有?熬第一夜是為了準點搶貨,熬第二夜是為了準點退貨(然後總拼不過賣家發貨的手速)。
一進一出之間今年馬雲家又衝擊了世界記錄。
這幾天,爆賣的店家也開始公布數據。
女裝區,網紅店霸屏,不意外。引起F圍觀興趣的是,打敗了張大奕的這位Anna,她是怎樣一個存在?她的對手可是連CPB都敢打版的狠人啊!
據買家情報,這位Anna特別牛氣,不搞預售、不搞定金、雙11晚直到10點才上新……卻依舊在零點之前反超那些已經預熱過一大輪的網紅店。
她家官微還特意在雙11當天關閉評論區,防止「黃牛在線交易哄抬價格」。(這賣的是衣服還是肖戰、王一博的演唱會門票啊......)
是衣服價格特別便宜嗎?別的網紅店,冬裝百元起步,了不起千元出頭。
她家的冬裝,大部分作價小兩千,
皮草單品,更是6000起跳~
是店主特別會營銷圈粉嗎?
就在雙11前的一場直播里,明明是自家上錯連結,個別買家不過是在線抱怨了兩句,店主就激情澎湃,用長達半分鐘的時間在線教大家做人。
其中金句包括:我沒有逼你們來買啊!是不是我做福利還要雙手奉上給你們磕頭啊……
直播間內的模特,直播間外的百萬買家,就這麼呆若木雞等她傾泄完情緒。
發飆完還要在微博簡介寫上:老娘就是脾氣烈。
所以到底是什麼支撐著大家,寧願多花錢,寧願被懟,也要將她家買成網紅店C位呢?
這位Anna做店已經超十年了,在網紅圈卻屬於「店比人紅」的類型。
雖然她也會在微博營業,展示一下「今天歐洲買時裝,明天日本買土地」的網紅日常。
但相比於張大奕、雪梨這類抓住一切機會自我曝光、自我營銷的人氣網紅,存在感還是低不少。
她家征服買家的秘訣,是高於「網紅店平均水平」的質量。
不同於別的網紅店,打版大牌+貼牌代工,高頻率推新。
她家捨得花錢自設生產線,出品不太追潮流,以基本款居多,剪裁比較利落,配色也不會花里胡哨。
譬如這件爆賣將近三萬件的「魔鬼外套」,就是冬天很多女生會屯的款。
別家文案多喜歡用「爆、炸、潮、酷」,她家喜歡用「貴、高級、大小姐」。
為了達到看起來比較貴的效果,她家的出品,特別是冬裝,還是比較捨得用料的,羊絨圍巾的山羊絨含量100%,毛呢大衣的羊毛含量經常在95%以上。
同等用料,她家的出品,對比商場出品(右),又確實有價格上的優勢(如果不考慮品牌效應的話)。
靠著「高性價比」的tag,讓粉絲就算挨罵也要死心塌地買買買,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問題來了,她家的出品就真的如此「物有所值嗎?用「它家的名字+質量」為關鍵詞搜索,可以看到不少買家曬圖吐槽:質量一年不如一年。
高質感時裝不止捨得用料一項,Anna家雖然自設了生產線,但製作工藝上似乎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不靠材質取勝的夏裝,「洗一次就不能穿」的評論高頻出現。
而且她家出品看起來貴,也是因為用上了不少「網紅套路」。
譬如「打版」,只不過別家網紅都是打版當季新款,很容易被抓包。她家因為定位問題,更愛從「簡約的經典款」中獲取靈感,看起來仿若原創。
20萬的私服貂也拿來打版,用上丹麥進口天鵝絨皇冠水貂,只賣四位數,聽起來感天動地?但說到底依舊是「高仿」。
又譬如善用「烘託大法」,她家的衣服,搭配的包chanel起步,愛馬仕也尋常。
拍攝的背景不是大牌門店前,就是日韓時髦的小道上,配上貌美腿長的模特小姐姐展示,再平平無奇的衣服都突然有了「白富美」的光環。
最簡單直白,看賣家秀VS買家秀。縱然買家也是精心搭配過,但沒了名包和場景加持,「貴氣感」還是差一大截。
總的來說,她家的出品並不值得被神化,甚至也沒跳脫出網紅店的套路,能拿下雙十一C位,也確實靠「同行襯托」。
粉絲們真的不必忍著店主的脾氣,被罵還要夸一句真性情,
想退個貨,還怕被拉黑,如此卑微。
這個雙11除了Anna家爆賣,吃瓜er熟悉的張大奕、雪梨、林珊珊……都你兩億,我三億地貼出了「銷售捷報」。
所以大家都從這些網紅店裡買了些什麼呢?F圍觀了幾家銷量比較高的網紅店發現,明明是最尋常的內搭、褲襪,銷售卻最是火爆。
雪梨的打底套裝買了5萬+,張大奕的打底褲賣了3.5萬+。明明同款低價有更多選擇,為什麼要扎堆買網紅?
然後是各種聯名款,大概是因為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打版大牌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很多有財力的大網紅,這兩年都開始正兒八經地買版權,搞聯名。
周揚青合作小丸子,雪梨合作史努比,張大奕合作美少女戰士。
「打版」自此絕跡?天真了哈!明明擁有史努比版權的雪梨,還是忍不住打版了zara,畢竟只是買了個版權,設計還得自己弄(打版)啊。
提問:「有正版授權的zara打版款」,到底算不算山寨呢。
隨著網紅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她們還試圖去定義時尚。
這次雙十一,好幾家大的網紅店都在力推這種「就是讓你胖」的夾棉單品。
還有這種「合理懷疑是從酒店偷來」的非一次性毛拖鞋~
乍看會吐槽:都是些什麼鬼,連續幾家網紅店逛下來,也有上萬+的買家真香淪陷了。
要不要再來一身瑩光色氣球羽絨服?也是千+銷量哦。
這兩天,伴隨著爆賣效應,這些網紅店也一如既往暴露了發貨慢,快遞費藏貓膩,同貨源賣高價的問題……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網紅店會這麼受歡迎?
原因很複雜,一是被商場實體店逼迫,就算四五線的品牌也敢賣千元價位,有些質感、設計還不見得比網紅店強,畢竟後者更沒有成本和版權壓力。
二是成名比較早的這批網紅店主確實會營銷,把控了網上賣貨的各種通道,將自己打造成了強帶貨體質。現在很多實體品牌搞網上促銷,還得藉助她們幫忙導流量。
三可能是最可怕的一條,很多買家對於網紅店主,是真的粉絲對偶像的心態,張大奕爆賣後,評論區里不少買家表示自己也有一種「參與了三億大事業」的自豪感。
Anna家被吐槽質量對不起價格,不少鐵粉買家直接幫她懟回去,擔心她降價賺不到錢。優衣庫就算賣第一,也沒有粉絲這樣替它說話。
買品牌貨是衝著牌子去的,買網紅貨卻是衝著人去的。
談感情最傷錢,明明只是買賣,用性價比說話就好。一旦投入了情感因素,極有可能被割了韭菜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