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緊扣宜賓產業發展需求,緊盯國際前沿和區域重點任務,努力將我校在智能製造和物聯網等領域的優勢特色與宜賓優勢產業集群培育深度融合……」近日,在成都理工大學產業技術學院奠基儀式上,成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龔灝信心滿滿地說。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科技和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2016年10月,在市第五次黨代會上,一個立足破解我市科教發展短板,著眼未來長遠發展的重要部署提出—— 「打造科教強市,建設宜賓大學城和科技創新城」(以下簡稱「雙城」)。成都理工大學產業技術學院奠基正是我市強力推進「雙城」建設的又一個生動實踐。
一路行來,市委、市政府切實發揮優勢、搶抓機遇,積極推進「雙城」建設,宜賓在築夢科教強市的征程中邁出鏗鏘步伐。
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張航 宜賓日報記者 何川 攝
系統謀劃 破解難題補短板
回眸往昔,2016年,我市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2.5萬人,與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極不相稱,科教發展相對滯後曾一度成為制約宜賓跨越發展的短板。
「著力創新驅動,努力建設科教強市,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和核心動力。」2016年10月,市第五次黨代會召開,會上明確宜賓要實施科教強市戰略,作出了加快建設「雙城」的決策部署。明確要以大學城建設為突破口,推動教育產業大發展;要以科創城建設為突破口,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雙城」建設是百年大業,是宜賓發展所需,是時代潮流所需。為在更高的平台上抓好「雙城」建設,我市建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挂帥的高規格「雙城」建設領導小組,系統謀劃「雙城」城市功能、空間尺度、產業布局、公共配套、生態綠化等規劃,只為一張藍圖繪到底,不留歷史遺憾。
「雙城」建設立足宜賓,輻射川南,服務四川,影響全國,面向世界。宜賓市委、市政府委託上海同濟、新加坡邦城等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在宜賓高新區高起點規劃36平方公里,用於大學城和科創城建設,一期規劃面積約12平方公里,按照「城市圍繞大學建、產業依託教育興」理念,與建設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相結合,著力打造宜賓高端創新人才的集聚區、高端技術研發集成的核心區、高端成果轉化的示範區和城市建設的新地標。
作為宜賓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的重大支撐,「雙城」規劃有大學校區、科研中心、孵化中心、配套服務商業、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等一系列配套功能。
據悉,「雙城」計劃到2021年,實現「雙10」「雙基地」目標,即全市高等院校達10所、在校全日制大學生達10萬人,建成中國西部地區具有影響力的留學生基地、科技創新基地。
西華大學宜賓校區。宜賓日報記者 羅友莉 攝
強力推進 高校招引成果豐
「宜賓市與西華大學開展合作以來,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宜賓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西華大學宜賓校區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效!希望通過深化合作,為宜賓培育更多優秀實用人才。」2019年12月,宜賓市與西華大學校地合作交流座談會暨協議簽署儀式舉行,西華大學黨委書記邊慧敏在儀式上高興地說。這是繼今年9月西華大學宜賓校區開學後,該校與宜賓的又一次深入交流。
近年來,我市緊扣城市和產業發展需求,與相關高校座談協調來宜辦學和開展合作,集中力量招引高校,高起點設置優勢學科,高水平設定教學標準。西華大學與宜賓的「聯姻」僅僅只是「雙城」建設中的一個縮影。
為確保「雙城」建設高標準高起點高效率推進,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雙城」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在機構改革中創新設立宜賓市大學城科創城建設服務局;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宜賓大學城和科技創新城建設的意見》《關於支持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成立宜賓市科教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專門負責「雙城」項目的招引、投資、融資、建設、管理、運營等相關工作……
全市各級各部門統籌協調緊密配合,強力推進「雙城」建設。截至目前,在大學城建設方面,我市已與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8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華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15所高校簽訂項目落地協議,大學城及南溪高職園已新建成四川大學宜賓園區、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宜賓分院、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西華大學宜賓校區、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宜賓校區等5所高校;全市建成開學高校達7所,在校大學生5.7萬人,留學生有來自50餘個國家的700餘人;明年成都理工大學產業技術學院、成都工業學院宜賓園區、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宜賓校區3所高校將建成開學,西南交通大學宜賓園區也即將落地。
在科創城建設方面,宜賓市科創中心今年3月順利開園,引入清華啟迪公司進行整體運營,已入駐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宜賓同濟汽車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宜賓產業技術研究院等9家產業技術研究院以及鄧中翰院士工作站(中星技術公司),即將入駐寬東方長江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等4家產業技術研究院。
科創中心。宜賓日報記者 羅友莉 攝
產教融合 發展增添新動能
人才培養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撐。
近年來,以「雙城」建設為突破口,我市積極培育連結載體、集聚發展要素、夯實人才基礎、完善融合體系,不斷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為全市產業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緊扣宜賓「8+2」產業發展,我市集中力量招引產業發展龍頭高校,圍繞白酒、智能終端、汽車等產業,共建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中國白酒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宜賓智慧信息系統產業技術研究院、宜賓同濟汽車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圍繞「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戰略,共建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西南財經大學長江金融研究院,充分發揮產業發展智庫作用,多方位、多層級創辦特色學院學科,培養各類高端產業人才,著力將教育教學優勢轉化為產教融合優勢,全面助推宜賓產業轉型升級。
2019年4月,宜賓市與省教育廳簽署《建設四川省深化產教融合創新試驗區備忘錄》,8月,省教育工委、教育廳黨組印發《關於支持宜賓市建設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的實施方案》,決定支持宜賓作為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成為新時代四川高等教育區域開放發展新標杆。這標誌著全省唯一的試驗區正式落地,宜賓在深入貫徹落實「城市圍繞大學建、產業依託教育興」理念和「科教興市」發展戰略,推進 「雙城」建設,全力打造科技、教育、產業、城市融合式發展示範市的探索實踐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回望來路,各大高校簽約緊鑼密鼓,各類科研院所紛至沓來,各個項目建設有序展開。展望未來,「雙城」奮進崛起正為我市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宜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如虎添翼,駛入更具競爭力的快車道。
宜賓日報記者 陳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