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考試預測試題

2019-11-01     傳道授業者說

部編八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考試預測試題

【提示】

1.全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本試卷設有附加題,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該題得分作為補償分計入總分,但全卷最後得分不得超過100分。

一、基礎(24分)

1.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2)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曹操《龜雖壽》)

(3)故漁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______________。」(酈道元《三峽》)

(4)______________,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5)默寫完整王績的《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中國第一位成功著艦的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風采,定格在人們的鏡頭裡,juānkè(_______)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2)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yìnyángdùncuò(___________)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

(3)有的從圖拉駕車來,在客廳里zhèngjīnwēizuò(________)地等待這位大師的接見。

(4)到了晚上——簡直是jīngpílìjìn(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部小說凝聚了創作者畢生的智慧,構思非常巧妙,故事情節抑揚頓挫,引人入勝。

B.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泰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的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

C.歷史告訴了我們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驕傲的人最終總會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謙虛的人才會永遠鶴立雞群。

D.當敵人衝進大廳的時候,只見他正襟危坐,那副處變不驚、視死如歸的氣節真讓人敬佩。

4.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通過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盲目修建核電站存在的隱患。(去掉「通過」或「使」)

B.會不會用心觀察,能不能重視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提高」改為「增強」,「基礎」改為「前提」)

C.市文明辦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有利更多人研究、了解國學經典。(將「了解」和「研究」調換位置)

D.有人說他的落選與個人恩怨有關,但他反駁時非常肯定地否認不是與個人恩怨有關。(刪去「不是」)

5.根據下面這則新聞內容,按要求答題。

南方網訊至6月4日,三峽工程蓄水進入第四天,越來越多的漂浮物,在庫區水面成片聚集,給三峽大壩垃圾清理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自秭歸縣鳳凰山頂放眼望去,一條條長短不一的垃圾帶和一片片面積不等的漂浮物明顯可見,形成一道道與峽江平湖美景極不諧調的「另類風景」,向庫區上游延伸。附近居民告訴記者,大壩蓄水後,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工業廢物和牲畜屍體等。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環境,而且極易使三峽發電機組進水口攔污柵破損、破裂,威脅發電機組的安全,降低發電效益。不少有識之士強烈呼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括這則新聞的主要事件。(不超20字)

(2)將這則新聞的結論補充完整。

二、閱讀(46分)

(一)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6.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相與步於中庭(___________)

(2)無與為樂者(__________)

(3)竹柏影也(____________)

7.翻譯下列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8.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詞,把作者的喜悅興奮之情躍然紙上。

B.作者描寫的「積水」「藻」「荇」,其實是寫皎潔的月光。

C.本文表達了作者豁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D.「念無與為樂者」寫出了作者被貶期間知己難尋,迫不得已去尋找張懷民。

(二)

陸元方賣宅

陸少保,字元方,曾於東都賣一小宅。家人將受直矣,買者求見,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買者聞之遽辭不置。子侄以為言,元方曰:「汝太奇,豈可為錢而誑人。」

(選自《封演聞見記》)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買者求/往事耳

B.遽辭不/乃取一葫蘆於地

C.此宅子甚好無出水處/手熟耳

D.家人將受矣/視無礙

10.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此宅子甚好但無出水處耳買者聞之遽辭不置。

11.結合內容,說說你對陸元方的「不利己」行為的看法。

(三)

藤野先生

魯迅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

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全是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

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

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12.作者為什麼感到「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 )

A.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

B.對噪音特別反感。

C.聽不慣日本學生的瘋狂歡呼。

D.認為課堂上不應該大聲歡呼。

13.下列對課文主題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文章抒發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

B.文章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C.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日本右翼青年的憤怒。

D.文章歌頌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14.作者在課文中寫道:「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導致作者意見變化的事件有哪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四)(17分)

隔壁的父親

父親敲門的時候,我正接著一個電話。電話是朋友打來的,約我中午小酌。我從父親手裡接過一個很大的紙箱,下巴上還夾著嘰里呱啦的電話。我對父親說,朋友約吃中飯。不過,不著急。我打開紙箱,裡面塞滿烙得金黃的發麵燒餅。

這才想起又該七月七了。我們這裡風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發麵燒餅。

和父親喝了一會兒茶,電話再一次響起。我跟父親說,要不一起過去?父親說:「這怎麼行?我一個鄉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圈朋友吃飯?」我說:「那有什麼?正好把您介紹給他們。」父親一聽慌了,說:「不去不去,那樣我不僅會拘束,你的朋友也會拘束。」我說:「如果您不去,我也不去了,當爹的進城給兒子送燒餅,兒子卻沒管飯,等我回村,別人還不把我罵死?再說,我早想跟您吃頓飯了!」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與父親達成協議——偷偷在那個酒店另開一個只屬於我和父親的小包房。這樣,我就既能夠不駁朋友面子,又能陪父親吃一頓飯了。父親倒是勉強同意,但路上還是一個勁地囑咐我別點菜,就要兩盤水餃就行了。去了,小包間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請客的大包廂的隔壁,我沒敢驚動朋友,悄悄幫父親點好菜,又對父親說:「等菜上來,你慢點吃,我去那邊稍坐片刻,馬上回!」

做東的朋友一連敬酒三杯,廢話連篇。我念著隔壁的父親,心裡有些著急。我說:「要不我先敬大夥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會兒,有點事。」朋友說給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就放你走,否則,罰你六杯。我笑笑,我說:「我爹在隔壁。」

滿桌人全愣了。我說:「今天我爹進城給我送燒餅,我把他硬拉過來。讓他過來坐,他死活不肯。現在他一個人在隔壁,我想過去陪他一會兒。」朋友們長吁短嘆,說:「你爹白養你這個兒子了,你這算什麼?在隔壁給他弄個單號?虐待他?你愣著幹什麼?快請他過來啊!」我說:「他肯定不會過來。如果你們不想讓他拘束讓他難堪,就千萬不要拉他過來。」朋友說:「那我們現在過去敬杯酒,這不過分吧?」我說:「這挺好。不過你們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話,就一起過去。千萬不要一個一個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們全體離桌,奔赴隔壁。然而推開門我就愣住了,房間裡只剩一個埋頭拖地板的服務員。我問剛才那位老人呢?服務員說:「早走啦!你點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過他還是打包帶走一盤水餃,他說,想給鄉下的老伴嘗嘗。」

父親進城一趟,送我五十六個燒餅,一兜大蒜,一兜土豆,一兜菜豆,一兜韭菜,兩個絲瓜,八個南瓜,然後,在一個小包廂里獨坐一會兒,再然後,餓著肚子回家。而他的兒子,卻在隔壁與一群朋友吹牛扯皮,還美其名曰:周末小酌。

我端起杯,對朋友們說,咱們敬我父親一杯吧!朋友們一起舉杯,乾了。

可我的父親,既不會看到,更不會知道。此時,他正坐在開往鄉下的公共汽車上,懷裡抱著一個裝了城裡水餃的飯盒。

15.請你根據提示,概括故事的主要情節。

接電話應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實情,一起去敬酒。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段的畫線句,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17.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說說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8.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你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

三、寫作(30分)

19.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30分)

在暗夜裡,你會感謝那個為你提燈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樣的「提燈人」,為你撥開迷霧,讓你找尋到人生的方向……

請以「感謝那個為我提燈的人」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500字;凡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不得抄襲。

附加題(10分)

閱讀下面的名著選段,完成後面小題。

「賀龍的外表怎麼樣?」我問李。

「他是個大個子,像一隻老虎一樣強壯有力。他已年過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們說他在長征路中背著許多受傷的部下行軍。即使他還當國民黨的將領時,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樣簡單。他不計較個人財物——除了馬匹。他喜歡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馬,這匹馬給敵軍俘獲了。賀龍又去打仗奪回來。結果真的奪回來!雖然賀龍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謙虛。他參加了共產黨後,一直忠於黨,從來沒有違反過黨的紀律。他總希望別人提出批評,留心聽取意見。……」

賀龍對有錢人的仇視,在中國是到處流傳的——這似乎主要回溯到他的紅色游擊隊剛剛開始組成的年代,當時湖南蘇區還沒有處在共產黨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鍵「農民大屠殺」時期許多農民有親友遭到犧牲,或者反動派在何鍵統治下奪回權力後,本人遭到地主毆打和壓迫,都抱著深仇大恨來投奔賀龍。據說。如果賀龍還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紳都要聞風逃跑,哪怕有南京軍隊駐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為他以行軍神出鬼沒著稱。

……

我忽然問李長林結過婚沒有。「我結過婚了,」他慢慢地說,「我的妻子在南方被國民黨殺死了,」

我開始有一點點懂得中國共產黨人為什麼這樣長期地、這樣毫無妥協地、這樣不像中國人地進行戰鬥。我以後在路上還要從其他紅軍旅伴那裡了解到更多這方面的情況。

1.選文選自_____________所寫的紀實文學作品《______________》(2分)

2.根據選文,聯繫原著概括賀龍的性格特點。(3分)

3.結合選文分析原著的藝術特色。(5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D1sKm4BMH2_cNUgR8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