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Boy 被玩壞之後,下一個遭殃的會是「誰」?

2020-07-09     Steppy潮流周志

原標題:City Boy 被玩壞之後,下一個遭殃的會是「誰」?

作者:鏟里給給

誒嘿~進來看的各位兄弟,是否又被 City Boy這幾個字眼所吸引?

不必多說,對於近年來的 City Boy 話題,想必各位都已經聽到「耳朵起疹」了吧?坦白講,因為那些「無腦跟風」的人,讓《POPEYE》、City Boy 成為了被「玩壞」的對象,想想都覺得它們挺無辜,一心一意做事,將優質的內容輸出,沒想到結果並沒有皆大歡喜... 這一事態也讓 國內現在很多真正喜歡 的人都 不敢 說自己喜歡 《POPEYE》、City Boy ,無形中這兩個詞語似乎又與「跟風」捆綁了在一起。

(image:ins@stylistakiohasegawa)

如果有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從今年開始,似乎出現了越來越多的「Fudge 女孩」,雖然人氣遠不及 BM Girl 來得轟烈,但輕鬆好上手、品味又得體的穿衣風格,依然吸引了很多女孩的目光。

與此同時,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疑問,下一本陷入水深火熱的雜誌會不會是《FUDGE》?

(image:ins@fudge_magazine)

鏟地我也很愛看《FUDGE》,每次更新都好比喜愛看的電視劇一樣,必「煲」(還會忍不住存好多圖)!而對於現在越來越多的像小 Red 書、某音、某寶的型錄圖以及一些穿搭博主等,開始「模仿」這本雜誌的造型,首先我個人覺得這是一件好事,畢竟側面反映出她們的審美不再被「主流」所系統化地控制

(image:ins@fudge_magazine)

但老實說,有一點是鏟地擔心的,按照這種節奏發展,你說《FUDGE》會不會成為《POPEYE》的「接盤俠」?恕我直言,鏟地向來很少關注國內各個平台的女性穿搭博主,最近就更不喜歡看了,原因是因為她們大部分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無論穿搭、動作、版面,甚至神態,可做到 99 % 地還原《FUDGE》,很難讓人不把它誤解為「跟風」。

(image:《FUDGE》)

如果只是模特不同,其他都一樣,那我為何不直接看「原版」的《FUDGE》呢,你說是吧?(也許「原版」的模特還沒有[zhěng róng],看著更自然舒服一些)

(image:ins@fudge_magazine)

單獨從型錄圖來看,《FUDGE》也有一些標誌性的「精髓」,比方說動作有慵懶地打哈欠、手抱牛皮紙袋(裡面裝著法式麵包/蔬菜/鮮花)、看報紙、騎車等等,突出一個隨性但又泛著少許青澀的少女感,整體偏復古膠片色調,不由地讓你養成一雙辨別《FUDGE》圖片的慧眼。

(image:ins@fudge_magazine)

但鏟地相信,《FUDGE》的初衷絕對不是為了讓大家來「學習」它的模板,畢竟當中的內容可不止有圖片好看這麼簡單,滿滿當當的「穿搭小課堂」可真的是費勁了心思的。如果是有用心消化的話,出來的效果絕對不是「怎麼看起來和《FUDGE》一模一樣?」

針對不同色系的穿搭(image:ins@fudge_magazine)

由三榮書房於 2002 年所創刊的《FUDGE》,主要面向 20+ 歲的女性群體,以「大人感」為目標出發,像是少女心目中那個理想的自己。比起一些時尚類的穿搭讀物,《FUDGE》的風格很鮮明,為打造鄰家少女的清新感,雜誌中的麻豆都是以「野生感」妝容出現,沒有銳利的眼神,整體的氛圍都被營造得很生活,自然接受度也更高。

(image:ins@fudge_magazine)

濃縮點來形容《FUDGE》的話,那應該就是:英倫、法式、Boyish Style

巴黎倫敦這兩座城市是《FUDGE》穿搭中的很大一部分靈感來源,還會不定期地推出關於這兩個地方的街拍專題。通過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以故事性線索的形式來分享關於這些女孩們的一天,以及她們的穿著打扮,真實鏡頭下讓我們更近距離地去了解英倫與法式風情。

(image:《FUDGE》)

譬如說鏟地很喜歡它去年 8 月刊的倫敦街拍,Tee 恤、休閒褲、牛仔外套、運動鞋...都是一些很 Basic,大家衣櫥里都會有的單品,卻被她們搭配得津津有味,利用是絲巾來作造型的點綴,既顯俏皮又能擋擋風。就算是小情侶的話,也沒有很刻意去「秀」,小面積的色彩呼應顯得趣味又和諧

(image:《FUDGE》)

很多人會覺得穿裙子就很女性化,常穿褲裝的女生就很中性,而《FUDGE》就很好地佐證了這一觀點。裙子穿出帥氣感,褲子同樣也可以很有女人味。這裡不得不提到它非常受歡迎的「一衣多穿」「30 天穿搭不重樣」的企劃,都是基礎的單品,每日的 ootd 該有些新想法了吧?

(image:《FUDGE》)

同理可得,貫穿著 Boyish Style 的這本雜誌,裡面的很多單品及搭配方法男生其實都可作參考,「假小子」的俏皮減齡方法,即便是男女互換也毫無違和感

(image:《FUDGE》)

說到這,也有一點是鏟地十分好奇的。說起 City Boy 造型,大家會很輕易地脫口而出說它是出自長谷川老師之手,那《FUDGE》呢?帶著這些疑問,鏟地發現了這位名為山本香織(YAMAMOTO KAORI)的造型師,她可為《FUDGE》搭配過不少 Look。

(image:《FUDGE》)

山本香織來自東京名為「+chip」公司,該公司主要負責雜誌、廣告、網頁等相關企劃的編輯製作。從她搭配《FUDGE》的造型來看,大部分都是偏上面提到的 Boyish Style 為主,利用「經典+趣味」的組合方式來呈現「女大人」率真可愛的一面,再加上裡面的單品大家都能夠輕鬆 Get 同款,今晚優衣庫要不要約一波(不是恰飯哈)

(image:《FUDGE》)

除了《FUDGE》外,男性系列的《men’s FUDGE》鏟地也同樣很喜歡,比起《UOMO》、《MEN』S CLUB》來說,它的「濃度」沒那麼高,特別適合那些對成熟男性 Style 蠢蠢欲動的潮流少年,同樣主打英倫復古格調,但不是圍繞當季的火熱單品來介紹,以基礎款為主,更系統化地去針對某種風格來教你如何搭配,當之無愧的「手把手教學」。

(image:《men's FUDGE》)

《men’s FUDGE》整體的版面也會延用《FUDGE》一貫的簡潔、帶些許手繪字體及插畫元素,讓主要內容更加得清晰明了。當然,街頭拍攝也同樣少不了,與女性系列一樣,他們還會專門前往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家,去把當地時尚男性的穿搭記錄下來,不同的身形、風格,總能找到一位你能參考的對象。

(image:《men's FUDGE》)

「濃度」與《men’s FUDGE》相接近的還有它的兄弟刊《CLUEL homme》,它是由曾經在《men’s FUDGE》工作過的編輯所成立的男刊,主要也是提供基礎單品的穿搭方案,分享的品牌多半如 Margaret Howell、YAECA 等簡約型風格,非常適用於日常穿搭。

(image:ins@cluel_homme)

《CLUEL homme》的法式感會強一些,專題式的版塊也會讓圖文看起來更加得淺顯易懂,以同一件單品去搭配多種風格,又或是同一色系下的多套搭配,說不定看完之後,你對衣櫥的「舊衣服」重新刮目相看,省錢了!

(image:cluel.jp)

女性版的《CLUEL》則是在《FUDGE》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中性風格,也就是說裡面的很多造型(除開裙裝)男同胞們也可作參考,百慕達短褲、POLO 衫、背帶褲...可以說是該本雜誌的常青單品,還會不定期地推出對應專題,「盤就對了」。

(image:《CLUEL》)

像它今年推出的 2月刊中,就有一個關於「DENIM」的專題,圍繞著不同的顏色、版型出發,囊括有 WHITE DENIM、BLUE DENIM、DENIM OVERALL、DENIM TROUSERS 等系列,怎麼樣?思路泉涌了吧~

(image:《CLUEL》)

不難發現,其實今天說的這四本雜誌的方向大致一樣,實用性都很強。Em?說著說著怎麼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的「教材全解」,模式可以說是很像了哈哈。

至於「Fudge 女孩」會不會「接盤」《POPEYE》?鏟地更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image:ins@fudge_magazin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BA9MnMBnkjnB-0zx8L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