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概況

2019-05-03     旭東讀史

平順縣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縣域面積1510.3平方公里,轄5個鎮、7個鄉,戶籍人口154970人(2014年)。

平順縣地處太行山脈南段西半側,是典型的干石山區和革命老區。全境地形崎嶇,山高谷深,土壤瘠薄,乾旱缺水,自然條件惡劣。抗戰時期平順縣是太行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朱德、楊秀峰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戰鬥。20世紀50年代農業合作化時期,李順達、申紀蘭等先進模範帶領西溝村群眾發展農林生產的事跡家喻戶曉,「西溝精神」成為中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

平順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境內主要種植玉米、穀子、小麥、馬鈴薯等作物,盛產花椒、黨參、連翹。工業門類有採礦、冶金、建材、水電、風電、機械、農副產品加工等。旅遊景區主要有太行水鄉、通天峽、天脊山、神龍灣、西溝村等。瓦日鐵路、長平高速公路橫貫全境。2015年,平順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6045億元,比2014增長4.4%;地方財政收入9626萬元,比2014增長11.85%。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1]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名稱由來

據嘉慶《一統志》,明鎮壓潞城、壺關間青羊山農民暴動後就地置縣,取太平順化。[3]

歷史沿革

上古帝嚳、唐堯時期,今平順縣境屬冀州;虞舜時期改屬并州域。

夏代,復屬冀州。

春秋時期,先屬黎國;黎侯為赤狄潞氏所逐,屬潞子嬰兒國;晉滅潞國,立黎侯,復屬黎國;黎並於晉,屬晉國。

戰國時期,屬韓國;隨趙滅韓,屬趙國。

秦代,屬上黨郡。

漢初,襲秦制。武帝時期置刺史治上黨郡,屬并州域,統轄潞城、壺關等十四縣,今平順境域分屬於潞城縣和壺關縣。

曹魏至北朝時期,隸屬未變。

隋代,平順境域分屬黎城縣和潞城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壺關縣,今平順境域南部屬壺關縣,北部屬黎城縣和潞城縣。

後周,改屬潞州。

宋代至明代中前期,隸屬未變。

明嘉靖八年(1529年),析黎城縣五里、潞城縣十六里、壺關縣十里共三十一里置平順縣(明世宗以「剿平逆賊,地方馴順」之意賜名),屬潞安府。

清順治元年(1644年)建山西省,平順縣屬山西省潞安府。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撤銷平順縣,原平順縣所轄的三十個村劃入黎城縣,七十個村劃入壺關縣,十二里、四十四個村劃歸潞城縣,潞城設平順鄉。

民國年間平順縣地圖(2)

民國元年(1912年)4月,復置平順縣,屬潞安府。

民國三年(1914年),平順縣屬冀寧道。

民國四年(1915年)2月,撤銷平順縣,原平順縣行政區域併入潞城縣。

民國五年(1916年)8月,復置平順縣,仍屬山西省冀寧道。

民國十三年(1924年),撤銷冀寧道,平順縣直屬山西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山西省分設5個專區,平順縣屬第五專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平順縣成立中共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3月,國民黨平順縣政府避駐花園村;6月,以老馬嶺一線為界析置平順(南)縣、平(順)北縣(因上級尚無統一的抗日政權,兩縣均在中共上級黨委統一領導之下);8月,冀太聯辦成立,設太南專署,平順(南)縣、平北縣屬之。

民國三十年(1941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太行行署成立,平順(南)縣、平北縣屬太行四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6月,平北縣、平順(南)縣合併為平順縣,仍屬太行四專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國民黨平順縣縣長率殘部投靠日偽上黨道平公署,國民黨平順縣政府垮台。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平順縣改屬太行三專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改屬太行二專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復屬太行三專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平順縣屬長治專區。

1958年10月,長治專區改稱晉東南專區,平順縣屬之;11月,平順縣與壺關縣合併為壺關縣,壺關縣機關駐原平順縣城。

1959年9月,復置平順縣,仍屬晉東南專區。

1967年,晉東南專區改為晉東南地區,平順縣屬之。

1985年5月,撤銷晉東南地區,設立地級長治市,平順縣屬之。

位置境域

平順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北與黎城縣、河北省涉縣毗鄰,西與長治市潞州區、潞城區接壤,南部和西部與壺關縣相連,東與河南省林州市相接。縣域地跨東經113°11′45″—113°44′04″,北緯35°56′37″—36°27′44″,南北長約53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總面積1510.3平方公里(一說1550平方公里)。

地質條件

構造

平順縣大地構造位於山西斷隆東南緣、太行斷拱南段中軸偏西部位,是中生代燕山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結果。全境總體為向西緩傾的單斜,傾角一般小於10°,由東往西地層時代由老到新展布。晉獲褶斷帶從長治經縣域西部最突出部位的邊緣呈北北東向通過。斷裂構造不甚發育,有兩條近南北向大致平行的構造隆起—岩漿岩帶從中部通過,其中一帶(東帶)北起北秋房,經風澤嶺南至陵川六泉,二帶(西帶)北起白馬,經龍將溝南至壺關雙井。岩體常分布於背斜或向斜構造中。岩漿活動受南北向構造和北北東向構造復合構造的控制,岩漿岩帶呈兩條狹長條帶賦存於奧陶系中統地層中,總體上呈中部厚大兩側頻繁分叉的似層狀形態。

地層

平順縣境內地層出露以奧陶系和寒武係為主,贊皇群、長城系和石炭系零星分布,第四系主要覆蓋在西部;出露的地層從東到西呈現由老到新的特點。太古界贊皇群出露於玉峽關東南角的花園,面積不到0.5平方公里,是境內出露最古老的地層。元古界串嶺溝組由北向西零星分布於濁漳河、芣蘭岩溝、楊坡和花園等地,出露面積約23平方公里。古生界寒武系分布在縣境東部,出露面積263平方公里。古生界奧陶系面積1094平方公里,分布於境內絕大多數地區,僅出露中、下統,上統缺失。古生界石炭系僅出露中統本溪組和部分上統太原組地層,其中中統本溪組在西南部東青北、羊井底、龍鎮、城關西零星分布,由含鐵質岩、鋁質岩和薄層砂頁岩組成;上統太原組僅在新城和消軍嶺等低洼盆地或陷落柱中殘存,主要由砂岩、砂質頁岩夾灰岩及煤層組成。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出露於西北部東青北、苗莊,實會一帶,厚10—50米,上部次生黃土,下部由砂礫石層組成。

地貌

平順縣地處太行山南端的上黨盆地邊緣地帶,為典型的石灰岩干石山區。總體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山地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延伸。東南部為高山峻岭,杏城鎮境內的風澤嶺為平順縣最高峰,海拔1876米;北部山嶺交錯、溝深谷幽,石城鎮濁漳河出口處的馬塔海拔380米,為全境最低點;縣域西部靠近上黨盆地邊沿,大多為台地,較平坦;中部為丘陵區,海拔一般在1200—1500米。

平順縣地形圖

根據中國地貌區劃指標,平順縣全境屬中山區,地貌類型分為山地、丘陵、河谷三類。

山地面積1387.25平方公里,占縣域總面積的89.5%。其中剝蝕構造中山面積1112.9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縣域南部、東部和北部,山勢由北向南逐漸增高,一般海拔高度1000—1800米,相對高差600—1400米;由高度不同的山峰、陡緩不均的坡面和溝陷不同的山谷組成;山谷發育,一般呈「V」字型,山頂主要為圓錐狀和龍脊狀,山體岩石為石灰岩,山坡坡角多在50°—70°以上,多懸崖絕壁,山嶺形狀奇異多變。剝蝕構造低中山面積275.33平方公里,分布於縣域中部和西部,剝蝕構造中山以下,一般海拔高度750—1500米,山頂鈍圓,山坡較緩,坡角多為30°—50°;山谷較開闊,多呈「U」字型;山體土石分布相間,岩石多為石灰岩和頁岩。

丘陵面積122.4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9%。其中黃土台坪面積80.01平方公里,分布於西部北社鄉、苗莊鎮的部分地區,海拔900米左右,相對高度500多米。丘陵溝壑面積42.4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西部、中部和北部北耽車鄉的部分地區,其它地區有零星分布。

河谷面積40.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6%,分布於濁漳河、虹霓河和百里灘河沿岸地帶。

氣候

平順縣氣溫、降水分布圖(2)

平順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時間為4月6日至5月31日,夏季為6月1日至8月31日,秋季9月1日至10月25日,冬季為10月26日至次年4月5日。年平均氣溫9.1℃,1月平均氣溫-5.5℃,7月平均氣溫21.9℃。年平均日照時數2517.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81天,河谷地帶無霜期在200天以上,東南山區在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84.4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2.5%;從地域分布看,東南山涼溫區雨雪較多,城關及西部台地次之,北部河谷地帶降水較少。年平均風速2.2米/秒,西南風的風向頻率占27%,為春秋季主導風向,北到東北風為夏季主導風向。

因境內不同區域存在海拔、地勢的差異,平順縣全境分為3個氣候小區。其中溫和半乾旱氣候區包括青羊、中五井、北社、苗莊等鄉鎮,海拔1000—1200米,1月平均氣溫低於-8℃,7月平均氣溫25.6℃—29.5℃;暖和乾旱氣候區包括北耽車、陽高、石城、芣蘭岩等鄉鎮,海拔400—700米,1月平均氣溫在-6℃以下,7月平均氣溫27℃—31℃;東南山涼溫半濕潤區包括西溝、龍溪、東寺頭、虹梯關、杏城等鄉鎮,海拔1200—1800米,氣候高寒,1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下,7月平均氣溫20℃—22℃,春、夏、秋三季共5個月左右,冬季長達7個月。

水文

地表水

平順縣境內河流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分屬濁漳河、衛河兩個流域,其中濁漳河流域約占總面積的90%,衛河流域約占10%。境內主要河流有濁漳河、虹霓河、百里灘河、西社河、十字河等。

濁漳河河谷柳樹灣段(2)

濁漳河為常年性河流,在北耽車鄉王曲村入境,向東流經陽高、石城,至馬塔村東河口出境;境內幹流長53公里,有較大支溝7條,流域面積936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50米,平均流量20立方米/秒。虹霓河舊名虹梯河,發源於東寺頭鄉,至虹梯關鄉入河南林州南谷洞水庫,河道全長43公里,有主要支溝14條,天然落差419米,平均流量0.25—0.35立方米/秒,平均輸沙量11571噸/年。阱底河又名露水河,源出杏城鎮牛石窯河溝南岸山澗,經老溫溝、陽坡、阱底村進入林州境,流量0.25—0.35立方米/秒,河道總長85公里。十字河屬衛河水系,源出杏城鎮十字河村鹿住圪道東前溝,南下進入壺關縣,長4公里,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10米,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

百里灘河由南河、西河兩條幹流組成,共有乾溝38條、支溝152條、毛溝1400餘條;其中南河自龍溪白家莊河溝深處至城關,總長39公里,流域面積126.74平方公里;西河自車相溝深處到縣城東與西河交匯,經中五井至留村入潞城境,總長54.25公里,俗稱「百里」,流域面積81.7平方公里。西社河流域面積123平方公里,河床坡降3.2%,平均輸沙量7077噸/年。百里灘河與西社河均為夏季暴雨型河流,河水沖刷力大,輸沙量多,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

地下水

境內地下水分布不平衡,北多南少,東多西少,周圍多中間少;埋藏很深,大部分山地都在300—400米以下,西部丘陵區在1000米以下。全境有淺層泉水392處,日出水量約2000立方米,分布零星,流量甚微。較大泉水有辛安泉(平均流量0.75立方米/秒)、八道水(平均流量0.929立方米/秒)、王曲泉(平均流量0.254立方米/秒)、和峪泉(平均流量0.137立方米/秒)、源頭泉(平均流量0.1立方米/秒)和安樂泉(樂頭溫泉)等。

土壤

平順縣境內的土壤有褐土、草甸土、水稻土3個土類,7個亞類,37個土屬,78個土種。褐土為地帶性土壤,面積214.83萬畝,遍布全境海拔500—1800米的山地、丘陵和溝谷中;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褐土、褐土性土和碳酸鹽褐土5個亞類。草甸土面積5984.5畝,主要分布在北部濁漳河沿岸的北耽車、陽高、石城和虹霓河沿岸芣蘭岩片區的沿階地和河漫灘上,土體厚60—120厘米,有機質含量較同一地帶性土壤低;分為1個亞類,2個土屬,6個土種。水稻土面積470畝,分布於北部濁漳河沿岸的實會、陽高鄉王曲和安樂兩村的河谷階灘上,為輕壤淺育型水稻土,潛育性強,土體構型較好,有機質含量較低。

植被

平順縣自然風光(6)

平順縣森林植被少,且分布不均,大都為20世紀50年代以後營造的人工林,在濁漳河兩岸山巒深處有小面積天然次生林零星分布。森林為針葉林或闊葉林,以油松、側柏、遼東櫟、楊樹、柳樹、榆樹、槐樹、椿樹等樹種為主。在陽坡和半陽坡有次生灌木叢,多為虎榛子、胡枝子、枸子木、闊葉莢蓮、忍冬、繡球菊、黃刺梅、連翹、鐵桿蒿類等,覆蓋度多在30%以上;陰坡植被差,多為山柳、山杏、荊條、山皂角等耐瘠薄的灌木和白萆、鬼針草等草本植物,覆蓋度一般在10—30%左右。耕地為季節作物覆蓋,主要有玉米,穀子、小麥、豆類及薯類等。

水資源

平順縣多數地區水資源貧乏。據長治市第二次水資源評價統計,平順縣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9331億立米,地表水資源量2.7254億立米,地下水資源量1.5540億立米,二者重複計算量1.3463億立米。此外平均每年過境客水約10億立方米,辛安泉年涌水量2.35億立方米。境內水能資源理論儲量9.25萬千瓦,可開發量3.24萬千瓦。其中濁漳河水能資源理論儲量9.12萬千瓦,可開發量3.09萬千瓦。2014年全年平順縣水資源總量為3.145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2030立方米。

礦產資源

平順縣礦產資源較豐富。據1986年地質勘探調查,境內探明或踏勘估算有儲藏的礦種15個,產地55處,包括煤礦、鐵礦、鋁土礦、鈷礦、矽石、白雲岩、含鉀岩石、共生硫鐵礦、電石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石膏、大理石、花崗石、紅石板和石榴子石等。其中接觸交代鐵礦探明儲量2256.7萬噸,工業儲量1126.7萬噸;山西式鐵礦探明儲量47.5萬噸,工業儲量0.4萬噸;鋁土礦踏勘估算儲量154.5萬噸;矽石探明儲量2000萬噸,踏勘估算儲量2.6億噸;白雲岩踏勘估算儲量1.75億噸;熔劑石灰岩預測資源總量5.71億噸;電石石灰岩踏勘估算儲量46.8萬噸,預測資源總量103.73億噸;制鹼石灰岩預測資源總量43.32億噸;水泥石灰岩踏勘估算儲量9.4萬噸,預測資源總量6.84億噸;含鉀岩石踏勘估算儲量1.316億噸;石膏踏勘估算儲量2483.5萬噸;大理石探明儲量320.6萬立方米,踏勘估算儲量1.8億立方米;花崗石踏勘估算儲量890萬立方米;紅石板踏勘估算儲量17.5萬立方米;石榴子石踏勘估算儲量3.9萬噸。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樹木用材類樹種有松、柏、楊、柳、榆、槐、桑、椿、楸、榔、樗、檀、桐、椴、楮、棌、皂角等近百種,特種經濟類樹木有漆樹和杜仲,觀賞類樹木有側柏、黃刺玫、白皮松、檜樹、秋海棠、八照花、紅豆杉等

野生果類酸棗、山葡萄、沙棘、山桃、山杏、杜梨、秋果、棠梨、黃山楂、櫻桃等

野草白羊草、拂子茅、狗尾草、畫眉草、稗子、狼針草、野苜蓿、草木犀、裂葉蒿、萬年蓬、野艾蒿、小紅菊、香椿、牛蒡、毛蓮菜、大丁草、糙蘇、龍牙草、燕草、唐松草、紫草、茜草、薇草、節節草、附地草、老鸛草等

山蔬黃花菜、韭花、木耳、樹莪、蘑菇等

山花山丹丹、山菊花(紅、白、蘭、黃)、山蘭花、打碗花、雞冠花、牽牛花、蝴蝶花、丁香、薔薇、梅花、芍藥(紅、白、紫)、粉團花、水紅、月季、刺梅、迎春、山玫瑰、指甲花等

藥材黨參、黃花、黃芩、蒼朮、黃精、柴胡、天花粉、前胡、半夏、藁本、瞿麥、藜蘆、地丁、知母、遠志、丹參、葛根、冬花、白附子、何首烏、馬兜鈴、益母草、紅花、麻黃、荊芥、王不留、紫蘇、白頭翁、淫羊霍、土大黃、威靈仙、細辛、地榆、百部草、大黃、蓮翹、升麻、板蘭根等近300種

動物資源

鳥類雉、杜鵑、啄木鳥、貓頭鷹、石雞、文鳥、黃鶯、鷺鷥、斑鳩、鷹、燕、喜鵲、烏鴉、麻雀、雕、梟、畫眉、雁、鸛、水鴨、鴛鴦、野馬雞、半翅、鷂等

哺乳動物金錢豹、貓豹、鹿、狍、狼、狐、山豬、山羊、田鼠、野兔、花鼠、刺蝟等

魚類草魚、鰱魚、鯉魚、鯽魚、鯿魚、泥鰍等

爬行動物蛇、蜥蜴、壁虎、鱉、龜、鰠等

兩棲動物青蛙、蟾蜍、蠑螈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J2CWwBmyVoG_1ZTM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