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科技不起的話 指數便越不過前高
今天午後,指數走勢又垃圾了。從板塊上看,主要是因為周五大漲的金融和消費,明顯回落。金融股一日游,給指數走勢增添了非常大的變數。消費股方面,白酒和食品板塊,嚴重的審美疲勞,這兩塊即使繼續天天漲,我估計對大勢也沒啥用了,也改變不了大勢再次回落的命運。
創業板今日跌得多,主要是創業板幾個醫療股(幾大指標股)跌幅較大。這幾個醫藥股,本身已經中期走弱,周五能漲是一位內沾了白酒和食品股大漲的光。沾光的行為,第二天一般都會打回原形。
好了,這盤子接下來的分析思路比較簡單:
1、在指數趨勢比較猶豫的時候,指望大金融持續拉指數並不靠譜。此時的大金融頂多在指數比較危急的時候,偶爾某一天出手拽一把指數。大金融如果要想持續上漲,那必須以「指數連陽上攻,成交量節節攀升」作為背景環境。
2、白酒、食品、醫藥和醫療,繼續抱團下去,即使持續大漲,這行情也不會好。玩太久了,審美疲勞實在太嚴重。而且就經濟層面來看,難道只有「消費」經濟就會好?
3、只有消費是不行的,那麼必須要科技+高端製造,這是一國經濟之兩大基礎點。最近2個月科技股很冷。階段性冷卻沒有問題,這有利於科技股去偽存真,有利於科技擠壓一下過高的估值。但是,科技股如果徹底涼了,徹底掛了,那宏觀經濟層面還搞什麼?
2019年在1-7月期間,消費股唱主角,科技股唱配角,這期間科技股的股價過山車。而後在2019年8月初-2022年2月末,科技股唱主角,消費股唱配角。疫情過後,2020年4月一直到現在,消費股唱主角,科技股唱配角。期間除了幾個消費電子股以外,多數科技都是反覆拉鋸,估計節節低。
在當前形勢下,這盤子必須來一次像2019年8月份一樣的風格切換,科技股+高端製造股扛起市場大旗,接下來的行情才能精彩紛呈。
當然去年8月初,因為外圍衝擊,指數跌了個大的;而現在的大A對外圍的反應比較鈍化,就像今天都在猜測「外圍是不是又出什麼事情了」。
只是事情而已,邊際效應大幅減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swlRHQBURTf-Dn5OP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