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點映、貓眼評分虛高,《銀河補習班》涉嫌惡性競爭?

2019-07-20     貓影文娛

作者 | 貓叔

《銀河補習班》上映2天,票房已經突破2億。在《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願望》相繼被撤檔之後,《銀河補習班》儼然已經成了暑期檔國產片的頭號「種子選手」,被市場和觀眾寄予厚望。

然而,不少觀眾注意到,在7月18日正式上映之前,《銀河補習班》已經舉行了為期12天的超大規模超長時間超高排片占比的「非正常點映」,點映排片占比一度高達7%,超過了大多數國產影片正式上映的排片占比。

除此之外,《銀河補習班》還因貓眼評分虛高、涉嫌惡意營銷等不正當競爭,遭到部分影迷的質疑。

點映即上映?《銀河補習班》「非正常點映」是否合理?

點映,是指選擇在個別的地方影院,預先放映還未正式上映電影,是影片常用的發行手段之一,《瘋狂的石頭》當年可就是靠點映建立口碑慢慢獲取了影院更多的排片。

因為是點映,所以大多數影片的點映都是在臨近上映前的一兩天,排片占比一般不會大於1%,場次大多數也都選在零點場。

貓影文娛(ID:maoyingtv)整理了熱門影片點映期間的排片占比,不管是經典影片《千與千尋》,還是爆款大片《戰狼2》,點映排片占比都低於0.1%,即便是排片比較高的《格拉斯2》,排片占比也只有0.4%。



而《銀河補習班》的「點映」,卻跟以上影片的點映有著明顯區別。

《銀河補習班》在上映前舉行了為期12天的點映,其中7月4日-7月12日,還算正常,但是從7月13日開始,《銀河補習班》的排片開始突飛猛進,占比高到算為「正式上映」都不為過。

在7月13日-7月17日這段時間,《銀河補習班》每天安排占比都在6%-7%中間,最高時高達7.2%,按照每天總場次34萬計算,《銀河補習班》點映排片在2萬-2.5萬場之間。



而且據虎撲網友透露,《銀河補習班》每天點映的這2萬-2.5萬場並不是零點場,而是黃金場次。

如此超大規模超長時間的「點映」,而且大面積擠占影院黃金場,對同檔期影片明顯不公平,怪不得《銀河補習班》被質疑「惡性競爭」了。

貓眼數據顯示,《銀河補習班》票房破2億,用時1天9時55分,竭力營造火爆之勢。但事實上,這1天9時55分的時間,還需要加上為期12天的點映時間。


因為這2億票房裡,有一半以上票房都是「超長點映」的功勞。在上映前8個小時,《銀河補習班》點映票房就已經破億。


從《銀河補習班》點映情況來看,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上座率徘徊在20%左右,而在上映之後,《銀河補習班》的票房成績更令人擔憂,首日票房只有6200萬,遠遠不達預期。上映首日上座率只有10.8%,甚至低於《掃毒2》和動畫片《豬八戒傳說》《哪吒之魔童降世》。

既當選手又當裁判,貓眼評分9.5是否存在水分?

《銀河補習班》豆瓣評分只有6.2,剛剛過了及格線。但淘票票評分9.0,貓眼評分更是高達9.5分。



貓眼評分9.5什麼概念?

貓影文娛(ID:maoyingtv)整理了一部分熱門影片的貓眼評分,《千與千尋》9.3,《流浪地球》9.2,《復仇者聯盟4》9.1,《紅海行動》9.4,《唐人街探案2》9.0,《速度與激情8》9.3,《西虹市首富》9.2,《無雙》8.9,《飛馳人生》8.8……

也就是說,《銀河補習班》比《流浪地球》《千與千尋》《紅海行動》這些熱門高口碑影片的評分還要高,只比《戰狼2》和《我不是藥神》略低。

這也遭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貓眼9.5的高評分似乎跟影片本身的質量並不匹配。

而不少網友注意到,貓眼(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不僅是《銀河補習班》的出品公司,而且是影片唯一的發行公司。

也就是說,《銀河補習班》是貓眼自家影片,貓眼既當選手,又是裁判,在這樣的情況下,《銀河補習班》貓眼9.5的超高高分,是否存在水分,確實令人生疑。

而這已經不是貓眼第一次被質疑了。上一次貓眼被質疑,是《後來的我們》。

很巧的是,《後來的我們》當時也曾曝出「票房造假」惡性事件,而貓眼同樣既是出品公司,又是發行公司。

電影行業的不正當競爭何時休?

這幾年,電影行業的不正當競爭頻繁發生,從票房注水到偷票房,從水軍刷票到水軍刷分,從「幽靈場」到「粉絲鎖場」……惡劣行徑屢禁不止,造假手段不斷翻新。

早在2015年,《捉妖記》就被央視曝出票房造假。2016年《葉問3》票房注水事件遭到了廣電總局電影局的嚴肅處理,不僅相關違規影院被勒令停業整頓,連《葉問3》的發行方大銀幕公司也因此破產倒閉,《葉問3》最大的投資方快鹿集團陷入兌付危機,董事長施建祥跑路,甚至還引發了後來范冰冰偷稅漏稅等一系列事件。

即便有《葉問3》的前車之鑑,赤裸裸的票房造假事件已經消停,甚至連傳統的票補手段都得到遏制,但新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卻依然層出不窮。

2017年8月,劉亦菲、楊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發生了粉絲「鎖場」事件。粉絲們有組織有規模,一場只買一兩張票,目的是鎖定場次,不讓影院換成其他影片。

而2018年五一檔,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更是發生了讓人震驚的「退票風波」。當時「有人」在影片預售階段用大量帳號,購買了不同地點、時段的電影票。如此一來預售票房大幅提高,促使院線根據數據增加排片,造成虛假「繁榮」吸引觀眾買單,然後再進行集中零手續費退票操作!因為事件太過惡劣,國家電影局也已經介入,就連網票平台都被迫暫停了退改簽功能。

如今,《銀河補習班》又進行了超大規模超長時間超高占比的非正常「點映」,是否涉嫌不正當競爭不正當營銷我們不敢輕易斷言,但確實值得引起行業關注。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涉嫌惡性競爭的幾部影片,似乎都跟貓眼有關。

《銀河補習班》和《後來的我們》背後出品公司和發行公司都是貓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背後的出品公司和發行公司是光線傳媒,而光線是貓眼的第一大股東,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持有貓眼27.8%和19.35%的股份,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同樣也是貓眼的董事長。


在美國,「不允許電影公司開影院,力求避免垂直壟斷」。而在中國,票務平台既做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直接參與影片的拍攝、製作、發行,滲透力越來越大,甚至已經形成了壟斷之勢。

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嚴重滯後和缺失的情況下,壟斷之勢已經不可避免,但至少,像《後來的我們》《銀河補習班》這種不規範操作,該歇一歇了。

建立起規範化、法制化的電影市場監管機制,已刻不容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O3VFWwBmyVoG_1ZUk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