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畢業的大學生,回鄉的次數越來越少,是因為什麼?

2020-10-04   大學校園說

原標題:農村畢業的大學生,回鄉的次數越來越少,是因為什麼?

工作的地方離老家比較遠

一是畢業以後工作的地方離老家比較遠。當時我畢業以後就到了離老家三千公里外的東北工作,回一趟家,坐火車都得好幾十個小時,最少得兩天吧,一來一回的時間都耗在了路上,再加上假期也沒有那麼長,所以回家的次數就比較少。

二是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後需要兼顧家庭。當大學生畢業以後,過幾年後隨著年齡的增加,都會有自己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在工作的城市找的對象,如果你還頻繁會家鄉的話,對象也是會有意見的,所以基本上也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會老家看看父母什麼的。

與家鄉人的溝通越來越少

隨著出去多年,都有自己的生活,等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家鄉的親人也就沒有多少了,剩下的就剩下了小時候的鄰里鄉親了,並沒有值得回去的理由。

當畢業以後,基本上都是在工作的城市生活工作,融入的是當地的習慣,而回到家鄉,由於長時間的不見面,那麼共同的話題也會越來越少,反而不知道說什麼了,就變得越來越疏遠了,所以都不願意回去了。

人言可畏啊

大學畢業只要一回去,鄰里老少,三親六戚,見面就問,在哪工作,多少工資,和這個那個比。某某在啥子單位,某某是公務員,某某多少工資,某某在省城買房,某某開幾十萬的車。好像大學生不衣錦還鄉,不高官厚祿就對不起天下人一樣,大學生不進編制,在外打工在他們眼裡就是不入流,各種擠兌你來滿足他們的攀比虛榮心理。只要一見哪個大學生在村裡露面,馬上村頭巷尾各種品頭論足,搞得人如芒刺在背,相當不舒服。

小編總結

第一、有句話叫人言可畏,不管是單身的大學生還是已婚的大學生,回老家之後,都會面臨很多問題,並且很多問題問得讓人覺得很無語,尤其是單身人士,沒有對象不結婚,在老家人眼裡就像一個怪物一樣,背地裡說三道四,很多人索性就眼不見心不煩,儘量少回去。

第二、工作之後,既要工作還要兼顧家庭,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後,能回家的時間那就更屈指可數了,時間和精力上都不太允許,再加上孩子小更不想讓孩子來回折騰,能不回去就不回去了。

第三、現在農村人外出務工的人比較多,村裡只有老人和孩子,很多大學生的父母也都是在外務工,畢業之後很多人都會選擇和父母在同一個城市,相互有一個照應,父母在哪裡家就在那裡,有能力之後就會選擇在那個城市安家了,回老家更沒有必要了,回去的次數自然就少之又少。

第四、回家的歸屬感不強。年輕人大多數在外,回家同齡人較少,回去和老年人溝通又不是那麼和諧。年齡稍微大一些的,至親的人可能已經離世或者家裡至親的人比較少了,回去之後沒有什麼歸屬感,反而是傷感比較多,回去還不如不回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