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末在我國東北虎、豹一度消失、瀕臨滅絕。而近些年,我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實施改善了虎豹的生存環境。如今,虎豹種群又重現在我國東北林區。現在,我們通過科技的力量,不僅可以實時看到虎豹的活動情況,還能夠觀測到它們棲息地的細微變化。那麼,「王者歸來」到底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呢?
近些年,研究人員發現東北虎和東北豹的數量穩定增長,到東北林區定居的雌虎數量持續增多,虎豹種群正在得到有效恢復。
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 馮利民:那只應該是一隻雌虎,這兩隻是它帶的,昨天晚上的一個痕跡,這是一個掌墊,這是四個指墊|從這個新舊程度上看應該是昨天晚上出現的————
冬季,這裡剛剛下了一場雪。
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記者看到了大量珍貴影像,這些數據讓科學家們更多地了解東北虎、東北豹的活動軌跡和生存狀況,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專家介紹,老虎夜間活動居多,在夜晚它的視力非常好,四處在尋找著獵物,尤其晨昏十分活動頻繁。
虎豹位於森林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在其棲息的自然生態系統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首次實現了對自然生境下野生東北虎豹生存狀況的實時監測,那麼除了能看到這些平常根本難以看到的真實的野生動物生存狀態以外,它還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加強對東北虎、豹棲息地內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系統研究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一大特點。
區別於其他保護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打破傳統的保護模式,融入網際網路、現代通訊、AI和大數據等科技力量,在轄區內一些盜獵嚴重的地區、動物遷徙通道都安裝了實時監控設備,精準打擊盜獵。有了森林裡的「電子眼」就可以實現看得見虎豹、管得住人。
以往打擊盜獵全靠人來巡護,上山清山清套,多方發動力量,而今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完全顛覆了以往的保護方式。
這是2019年5月,一名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偷獵的人員,擔心自己被照相機拍下來,而直接偷走了相機,沒想到這一切,都被實時傳回了監控中心,不久該犯罪嫌疑人就在內蒙被抓獲。實時監控設備對非法盜獵人員產生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 李平 :有違法或者是盜獵的這種嫌疑人的時候,(監控中心)第一時間會向我們的森林公安部門和我們保護部門報告,然後我們也形成聯合,聯動,這種打擊力度也會較往年會更大。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未來將安裝三萬個攝像頭,通過實時傳輸技術實現全區域監控。
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專家組組長 葛劍平 :相比與人力成本,這個投入成本還會節省很多, 一次性投入了。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地跨我國吉林、黑龍江兩省,東部與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相鄰,面積1.46萬平方公里。但是曾經多地區、多部門的管理難度很大,為了適應這片森林的保護地位,需要走出一條體制改革的新路。
在我國同時有野生虎、豹種群同存的區域,目前僅剩東北這片林區。
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 馮利民: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好處在亞洲溫帶針闊混交林長白山系北部,這個地方孕育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東北虎豹公園)還保存著這樣完整的生態系統,在中國乃至在全世界都是十分罕見的。
豐富的物種,是珍貴的生態資源,而虎豹被譽為是森林系統穩定的風向標,虎豹種群數量得到恢復,將意味著森林生態價值的巨大提升。
長期研究虎豹的專家葛劍平教授通過多年研究,向上級部門建議能將虎豹所在的這片林區能提升到國家層面的保護地。
2017年吉林琿春、汪清部分地區,黑龍江的四個林場都劃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是國家公園體制的核心內容,國家公園正式在這樣的背景下營運而生。
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 馮利民:巨大的改變。老百姓到各個政府觀念產生極大改變,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社會的共鳴。
保護級別提升,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保護共識,建立國家公園治理模式,在國家公園內逐步建立國家級監測平台、大數據管理平台,實施統籌管理。
在保護投入上,加強科技資金的投入,建立以中央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將國家公園建設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唐芳林 :通過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從空間上解決了自然保護地分散和棲息地破碎化的問題,體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整體的理念。從管理上就解決了多頭管理交叉層面問題。保護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