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365」龍仁元,湖南,大山裡的「120」

2019-11-28   經典美拍

龍仁元湖南

大山裡的「120」

龍仁元,男,1958年10月生,湖南省株洲市攸縣連塘坳鄉下洞村衛生室鄉村醫生。2019年10月,龍仁元入選「中國好人榜」。

  48年來,無論白天、黑夜,天晴、下雨,只要村民一個電話、一個口信,他就會隨時趕到,號脈、拿藥、打針……默默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被群眾稱為大山裡的「120」。

  他,就是湖南省株洲市攸縣蓮塘坳鎮四鄉八里村民都熟悉的「龍大夫」——龍仁元。

龍仁元。圖片來源:攸縣新聞網

  13歲時,龍仁元被大隊黨支部送到鄉衛生院跟師學醫。在一名老中醫的帶教下,他從此邁入醫學大門。21歲時,龍仁元在村裡當起了「赤腳醫生」。

  攸縣蓮塘坳鎮下洞村是個小山村,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且多是婦孺老幼。在過去,村民要看病,得步行6公里,到最近的銀坑衛生院。因路途遙遠,村民生病大多忍著,就這樣,許多小病生生被拖成了大病。

  「那時沒有交通工具,出診全靠走路。」龍仁元說,缺少對症的藥品,他就在山裡找草藥;沒有醫療器械,他學會了扎銀針。

龍仁元在出診途中。圖片來源:攸縣新聞網

  儘管條件艱苦,但龍仁元盡職盡責。鄉親們需要看病,一個電話或一個口信,不管下雨下雪、白天深夜,他都及時出診。自己治得了的,就盡力去治;治不了的,就送醫院治,有時他還親自陪著送去。有時要步行兩個多小時,爬十幾公里山路。摔個跟頭、擦破點皮,那是家常便飯,但他卻說:「看到鄉親們治好了病,我心裡比什麼都高興。」

龍仁元(右)為患者看病。圖片來源:人民網

  為了精進醫療技術,龍仁元曾南下深圳,辦起一家私人診所,生意很是紅火。2001年發生的一件事,令他回到老家。那年,家鄉的銀坑衛生院因管理不善、醫療設備簡陋等原因,職工工資難以兌現,瀕臨倒閉。消息傳來,龍仁元毅然將自己在深圳的診所交給徒弟,回到了家鄉。

  看到醫院的窘況和老百姓就醫難的現狀後,龍仁元向衛生院和有關縣局領導自薦到衛生院工作。2005年2月,龍仁元被縣衛生局聘為銀坑衛生院主治醫師。

  「有錢不賺,非要從米籮筐跳進糠籮筐。」周圍不少人這樣形容龍仁元。

龍仁元(左)耐心為患者診治。圖片來源:攸縣新聞網

  由於醫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加上對待病人細心體貼,找龍仁元看病的人絡繹不絕。龍仁元24小時應診,每天工作在15小時以上。無論節假日,他從不收取加班費、夜班費或急診費,還主動承擔起了下洞村等八個村子5000餘人的預防和診療任務。對於那些生活困難的病人、老年、殘疾人等,他還常年提供免費就診。他說:「既然選擇做醫生,就要不計個人得失。」

  一天晚上,龍仁元正準備休息,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他出門一看,一名男子背著一名「血人」闖進來,口裡焦急地喊著:「龍醫生,快,快救救我老婆!」

  原來,這對夫婦是漣源人,在附近村裡打工,在山上背木頭時,妻子不慎一腳踏空摔至路下。龍仁元趕緊搶救,病人終於轉危為安。隨後,他還騰出家裡一間住房,讓病人夫婦住下來,並精心照顧。7天後病人康復,龍仁元沒收一分錢醫藥費、伙食費,讓這對夫婦感激不已。

  2014年6月,家住蓮塘坳鎮巨田村的73歲老人劉放生突然中風偏癱,無法動彈。由於兒女不在身邊,當他被鄰居發現時已經人事不省,鄰居趕緊叫來了龍仁元。經過他的緊急治療,20分鐘後,劉放生甦醒過來。當時,龍仁元看老人生活清苦,醫藥費一分沒收。「要是沒有龍醫生,我這條老命早就沒了。」在村裡,劉放生逢人就夸龍仁元。

龍仁元所獲榮譽。圖片來源:攸縣新聞網

  48年來,龍仁元共免費診治4860多人次,免費金額達8萬餘元,還經常為病人提供免費就餐和住宿。對每個就診病人,他總是認真負責、細緻觀察,反覆詢問病情,因人而異制定治療方案,從未出現過醫療差錯、糾紛或事故。此外,他還認真鑽研,拜師求教,親身體驗,大膽探索治療過上千人次的十幾余種疑難病症。

  「心胸常掛農桑苦,耳內常聞呻吟聲。」龍仁元常常告誡自己,做醫生不但要看好病,更要憑良心,要做一位讓農民放得心的好醫生。他多年的堅守,換來了周圍群眾的信任和尊重,甚至很多外省市的病人都慕名前來看病。

  當記者問龍仁元打算什麼時候退休時,他笑了笑說道:「我也不知道,等到走不動的那一天吧。」

(中國文明網綜合人民網報道 實習編輯 李佳琪 責任編輯 陶恆)

快評

一把草藥一根針

救死扶傷為鄉民

近半個世紀的默默堅守

展現了一名村醫的精神與風采

譜寫了一位農村健康守護者的博愛與胸懷

你奉獻的樣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