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肉鬆
董思怡最近得了個聽起來倍有親切感的稱呼——大寶,來自她在《二十不惑》里的角色暱稱。
大寶的全名叫段家寶,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20歲女孩。她的身上有不少標籤和看點,富二代、追星族、吃貨、大四畢業生……更有種人如其名的萌態,乖巧短髮、大雙眼皮,胖得蓬鬆綿軟,雙下巴「神出鬼沒」,笑起來又有幾分甜。
面對這麼個可愛到人心坎里的人物,觀眾自發地跟著劇里的角色「大寶、大寶」地叫開了。所以在董思怡的微博下,無論她發關於自己還是《二十不惑》的相關內容,都能看到不少稱其為大寶的留言。
上周,她的另一部作品《拾光的秘密》開播。她自己追劇的時候,也沒少看到類似於「這不是大寶嗎」「大寶,你怎麼在這裡」的彈幕飄過。她覺得「還蠻神奇的」,並清楚地知道這是好事,這說明自己的角色被觀眾記住了。
對她而言,兩部作品同期在播有點像是幸福的煩惱。開心歸開心,但除了宣傳期的疲憊,也難免覺得,忙碌的結果一個個往外放,似乎才是更適宜的節奏。好在目前來看收成不錯,剛起步就拿下兩張豆瓣評分7+的成績單。
往後,這種幸福的煩惱或許更多,也理應更多。翻看她近期的微博,為數不多直呼其本名的評論里,有人在認真地祝福她,「董思怡一定要戲約滾滾來」。
01
如今看到《二十不惑》的成片,董思怡意識到一直以來的錯誤認知。這部劇的定位是現實主義題材的都市勵志成長劇,所以她就總覺得自己演了個畫風很正的作品,結果出來的感覺更像喜劇。
她還私下裡跟飾演姜小果的卜冠今犯嘀咕,被對方點醒,「卜老師說,『你沒發現演的時候就變成這樣了嗎』」。
四個性格經歷各異的同寢女孩,在大學畢業的關口,面臨著來自擇業、愛情和友情的考驗與壓力。但人生大事的推進,都成了歡樂日常進行時。
而董思怡飾演的大寶,幾乎是劇中的笑點擔當。加上直播的話,董思怡每天要刷4遍劇,凌晨2點彈幕變厚的時候看最後一遍。她發現,每當大寶出場,彈幕就從討論劇情和人物關係變成滿屏的「哈哈哈哈」。
觀眾的笑聲里,必然有一部分要給到大寶那股委屈巴巴的勁兒。
以往的國產影視劇中,富二代總是飛揚跋扈居多。大寶則不同,她是標準的討好型人格。比如開頭幾集,因為喜歡同一個明星,她就對剛認識的女生出手非常大方,人家卻把她當提款機。
董思怡無法理解,「怎麼會有這樣的人,現實中遇到肯定翻白眼,趕緊跑,一分錢都不會給她」。類似的情況下,她演著演著就動氣了,這時候導演就會來提醒她,「(演得)太社會了」。這是大寶身上超出董思怡本色的部分,更直觀的地方在於體型。
劇剛開播那會兒就有觀眾發現,段家寶比董思怡要胖。
準確地說是胖15斤,還未展開這15斤的來歷,董思怡的表情已經還原出幾分當初的糾結。人要想長胖總不是難事,糾結的是她當時的處境,胖了、瘦了都不安穩。但那份情緒,還不同於很多女生對長胖這件事的心理負擔。
在《二十不惑》開機之前,她還拍著另外一部戲,所以不敢胖得太明顯,只能默默地、偷偷摸摸長兩三斤。等到了深圳的劇組才真正開始放肆吃,在片場休息的時候點外賣,用甜點、奶茶、炸雞等各種容易長胖的食物輪番「轟炸」自己。只用了半個月時間,體重就上去了。
新的掙扎也會隨之而來,「你知道,(體重)一下子增上去,其實很容易浮動,所以我在戲裡就胖胖瘦瘦的,瘦了我就害怕」。因為她聽說,這部劇的製作公司檸萌影業曾經在拍戲拍了一段時間之後對演員不滿意,中途給換了。她當時擔心的是,自己要是瘦了,會不會被換掉,「我就想不行,不能被換掉,然後瘦了就趕緊吃」。
但也不是胖就完事了,「導演會很委婉地問我,『你今天是不是有點腫啊』,我就想『完了』,今天得少吃點,很掙扎」。
讓她沒想到的是,和觀眾如今的反饋一樣,自己胖起來還真是挺可愛的。最近甚至有不少人都跟她說,「怎麼感覺你瘦下來沒有胖了好看」,搞得她也有那麼點恍惚,「我又看了最近幾個採訪,好像真的胖些更好看,不知道為什麼」。
問她,要不就胖著?她立刻笑著擺擺手,「我好不容易瘦下來的」。她用可以出教程的細緻程度,回顧起拍完戲的減肥經驗。
嚴格來說是一天一頓,自己做那種在下廚房app里收藏的減脂食譜,背起來如數家珍:雞肉丸子、西葫蘆雞肉餅、豆腐丸子……正趕上疫情不能出門,她也不愛運動,就在家躺著看視頻,「那時候剛好新入坑了一個團體,每天800個物料追著我跑」,看著看著就不餓了。結果是,十天瘦下去十斤,自己都沒發現。
聽到記者的感嘆後,她忍不住自問自答了一回,「很卑微的感覺是嗎?我每天很努力的」。
採訪過程中,董思怡不止一次用努力和卑微來形容自己,相比演員,似乎更像是當下的另一個群體——社畜。如果非要追溯原因,可能在於,不管具體到飾演段家寶的機會,還是以演員身份被認知的局面,都確實來之不易,又有一點幸運的成分,所以格外珍惜。
02
早在《二十不惑》剛公布組訊時,她就投過資料,但一直沒回復。等到快要開機了,她聽說這個角色還沒有找到人,就猶豫著又投了一次。
經過見導演、製片人以及試戲等環節後,角色屬於她了,她可以為這個原先只存在於劇本的段家寶注入靈魂了。
但反過來看的話,段家寶及其帶來的一切有點像照亮董思怡的存在,她說是看不到未來的生活里「照進來了一束光」。
她在微博上分享過與《二十不惑》兜兜轉轉的緣分,當時,劇情才進行到大寶和小爽和好以及跟大熊戀愛,小作文來得有些早。她有些傲嬌地認為,那是酒精作祟的矯情,其實也不全是。
這段時間,董思怡偶爾會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這個戲是我爸投的,從小到大我爸被安排台長、導演、製片人,各種身份」。不管是誤解她的,還是自己也身處困惑的,她就是想告訴那些覺得「家裡有錢才可以幹什麼」的人,「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低潮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夢想,沒準哪一天好運就降臨到你身上了」。
這些看似如「心靈雞湯」的話,是她這些年來的切身體會。
時間拉回2018年年底,她在北京呆著,但已經將近一年多沒有工作了。那之前她想的是,「要是今年年底再接不到工作,我就回家」。真到了年底,她又還是想再給自己一年。驚喜的是,新的flag剛立完三個月就拍上戲了。
更沒想到,幾乎無縫對接地進了三個劇組。2019年4月開始,從《青春創世紀》《二十不惑》到《拾光的秘密》,輾轉各地,漂了將近一年。加上殺青後回家過年、疫情隔離,等她再回到北京,已經是334天之後的今年3月了。
去年7月的時候,還因為覺得人在外地太浪費房租,把北京的房子給退了,請同事幫忙搬了東西。前段時間再找房子,選了幾個,對其中一個甚為心儀,同事跟中介聯繫後得到的回覆是,「姐,這套就算了吧,小區剛有個新冠」。
和工作人員配合著講述起這個小插曲,董思怡不自覺地露出大寶的表情,「我好難選」。相比千絲萬縷的感慨,類似這樣段子式的體驗,才是她面對很多問題時最先蹦出來的答案。
2016年,她參加過東方衛視的選秀節目《加油!美少女》,拿到的成績是全國12強。她當時還在念大二,本來是陪朋友一起報名做個伴的,後續走向卻「非常意外」。匆匆忙忙準備的節目過了面試,然後去上海,「每個禮拜都有考核,我想應該很快會被淘汰,行李都只帶了半個月的,居然留到了最後」。
即使在選秀熱潮翻湧的當下,還要面對「出道即巔峰」的殘酷現實,當時的機遇也談不上多好。站上往藝人方向發展的起點之後,反而讓她產生了一種搖擺:做女團還是當演員?
比賽期間,就有人說過她適合演戲,因為長了一張討喜的鏡頭臉。但她有種叛逆心理,「我才不,我要做愛豆」。
她真的喜歡唱跳、也有歌手夢。董思怡是個追星女孩,SM公司的男團追下來,對舞台的魅力並不陌生。對舞台本身也是,因為她從小就站在那裡。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舞蹈老師建議她去電視台參加少兒卡拉OK比賽。
她記得當時的一張照片,穿著一條彩色的小裙子,跪在幼兒園的草坪上擺了個pose。比賽那天,她扎了個硬邦邦的沖天辮,唱的是趙薇的《撥浪鼓》,「什麼來著,天晴朗、那花兒朵朵綻放,因為我特別喜歡趙薇,她來杭州開演唱會,我爸爸抱著我在第一排,我就喊『趙薇姐姐』」。
董思怡一邊跑題,一邊比划著當時的樣子,然後扯回來,「唱歌沒拿什麼獎,得了個最佳形象獎」。但還是很有收穫,電視台的人看好她的可愛,問她要不要去做少兒欄目的小主持人。她去了,而且一做就是9年。所以嚴格來說,她其實算童星出身,起碼在杭州,「基本上我這個年齡的小孩都是看著我長大的」。
後來因為成績不好,她在最好的職高和最差的普通高中里選擇了前者,學的專業是幼教,高三還去幼兒園實習了一年。她說自己當時有一點所謂的偶像包袱,想儘可能地起到一點榜樣作用。爸爸也覺得,留在家裡當幼兒園老師挺好的。
打從心底來說,董思怡還是想學唱歌,也想過去韓國。但她18歲才被爸爸放手同意去選秀,其實「有點大了」,再早兩年的話,沒準還能去SM的線下選秀去碰碰運氣。經歷了一番糾結過後,她決定來北京上大學,念的是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
說完學校的名字,她默默地抬起手豎了個大拇指。似乎可以被理解為,一連串地回顧後,送給自己的卑微和努力。
聊這些的時候,距離今年的兩檔女團選秀也沒過去太久,《青春有你2》里還有當初和她一起參加比賽的朋友。看到大家在舞台上,她也是心動的。從「還挺想」 的程度被問起,她的回答聽起來一次比一次嚮往:就很想、非常想。
其實,她原本是有計劃去的,約了導演組在北京見面,但後來去拍了《拾光的秘密》。至於是否後悔,她是這麼回答的,「要說不後悔,那肯定也是騙人,有一點的,但我覺得既然都決定了,那就不要再後悔」。她給那個「再」字加了重音,所以目前的決定是,「還是好好做演員吧」。同時也不會放棄音樂,她還參與演唱了《二十不惑》的主題曲《我們》。
這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是她真的開始喜歡上演戲了。脫離自己去成為另外一個人,在不同於現實的氛圍里生活,可以說是演員的獨家福利。
為《二十不惑》里的段家寶增肥15斤、為《拾光的秘密》里的徐冉冉挑戰10年時間跨度,她演下來都感覺蠻爽的。有趣的是,她目前得到的評價不止是當初別人建議時所說的「適合鏡頭」,還有作為新人來說,談得上自然且值得期待的演技。
董思怡甚至想好了以後想要嘗試的角色,《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里徐睿知那樣具有變態氣質的反社會人格,《非自然死亡》里石原里美演的女法醫,都是她特別想嘗試的。
以演員的身份來說,她2020年的終極目標是,能在B站擁有一個和岳雲鵬的CP向視頻。
03
最近,有不少新的劇本找過來。有的已經被推掉了,有的準備約著見見。
儘管從兩部在播一部待播的作品量來說,董思怡似乎還沒有如此謹慎的資本,但她還是決定先不著急。去年「一天都沒歇」地拍了三部,該停下來看看交卷後觀眾的驗收成果了,正好也能騰出空繼續準備專輯。
她想得明白,說得實在,「有人問我怎麼還沒進組,我覺得還是再等等吧,要憋就憋個大的。人一定要能忍,反正我都等了這麼多年了,不差這幾個月」。這番話似乎能讓人看到她的心裡有個握緊的小拳頭,「有志氣」「是的」。
單看外表,董思怡很容易讓人想到可愛、甜美等標籤鮮明的形容詞。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評價,可她總是一臉拒絕,「我希望別人覺得我是堅強的、剛強的,你就算你說我槓也沒關係,千萬不要說我是那種特別柔弱的小女生」。
事實上,只要有所接觸,因為長相而先入為主的印象就會被立刻打破。
採訪的地點在她公司的會議室,因為沒有鏡頭,便決定挨著坐,先行落座後,她把手一揮,對著記者拍了拍身旁的椅子,然後盤起腿來,一臉地輕鬆自在。看著腦門上還固定著卷髮卷的她,記者當下能想到用來形容對她第一印象的詞,是瀟洒。
接下來,那些如嘮家常般的對話,就很順理成章地一個個回合地展開。除了和演藝生涯相關的話題,她聊到不少家常。
如精神後盾般存在的父母,也確實伴隨其中而無法規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是她走上如今這條路的啟蒙。如果不是爸爸帶著她看了《還珠格格》,她就不會喜歡趙薇,也不會在比賽中唱她的歌。
媽媽更是她追星、追劇的「引路人」。她聽外公說,媽媽上高中的時候貼過滿牆的劉德華,還有木村拓哉,現在喜歡的是戳爺(Troye Sivan)。
她上小學的時候,母女倆一起追《浪漫滿屋》《情定大飯店》《藍色生死戀》。董思怡還記得當時的情況是,「大晚上,我媽拉著還是小學生的我,去樓下的24小時便利店買一堆零食,然後我們就坐在電腦前面看,我爸在睡覺」。
直到現在,她還在接收來自媽媽的安利。2018年那會兒,媽媽來北京看她,「她說,『你要是閒著,可以去看看《冰與火之歌》』。我說『太多了吧,看不明白』,她說『沒事,看三遍就明白了』」。她問媽媽看了幾遍,得到的回覆是四五遍。
但當時媽媽來看她的真正目的,是給她打氣,「雖然也會問我要不回家找個工作啥的,但她一直跟我灌輸的理念都是,如果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因為她自己當年最後悔的事情就是考上了大學,但沒有去。所以她跟我說,『你要想去沖就去沖吧,反正家永遠都在這裡』」。
回憶到這裡,董思怡突然對著記者冒出一句,「想哭了是吧」,重新把氣場帶回輕快愉悅的節奏,才繼續說下去,「還是要自己去努力和拼搏的」。
這段經歷有些像電視劇里的情節,但她就是那種在有討論餘地的氛圍中,被保護和支持著成長起來的女生,這也解釋了她的性格和選擇。
後來,她便真的如媽媽所言的、也按照自己的堅持往前沖了,一路衝到當下這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