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一重工,「先做人,後做事」的理念,貫穿了三一每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作為三一的創始人,梁穩根說: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必須一諾千金。
1994年,三一實行「進入大城市、進入大行業」的「雙進」戰略,三一工業園從相對偏遠的婁底漣源搬遷到了湖南省會長沙市星沙縣。在1995年的工業園開工典禮上,梁穩根本來計劃給當時在場員工每人發一塊金牌以示紀念。但是,當時的三一重工資金並不富裕。因此,他許諾在場參加開工儀式的209名員工,每人發了一張紀念品兌換券來代替金牌,並許諾大家將來可以用這張兌換券來兌換金牌。
1996年,普通的紙條換成了銅牌。2003年三一在國內上市,銅牌又被更換為24K黃金打造的真金牌和1萬元現金。2007年三一集團銷售額突破100億元,持有金牌的員工獲得獎金10萬元。預計今年三一集團的銷售額將突破1000億元,按照梁穩根自己的說法,現在還持有金牌的員工,憑金牌將獎勵100萬元。
梁穩根用自己的行動在踐行著「先做人,後做事」的理念,這也是為什麼三一重工核心管理人員很難被其它公司挖走的原因,因為他們相信,跟著梁穩根,他肯定不會虧待了自己。
從來不服輸
梁穩根的創業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但是梁穩根本人從來不服輸,這也與他從小到他的生活環境相關。
1956年,梁穩根出生在湖南漣源,家裡有7個孩子,梁穩根排行老四。在那個年代,要養活這麼大一家子人,確實不容易,缺吃少穿也是常有的事情。梁家祖輩靠販賣竹篾生意填補家用,而到梁穩根父親這一代,小手藝也成了「資本主義尾巴」,所以梁穩根父親也只能偷偷的干,以賣竹篾產品貼補家用。
而梁穩根從6歲開始,父親就教會了他編竹筐、竹簍子的手藝,因此在村裡,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篾老四」。難能可貴的是,梁穩根的學習一直非常刻苦,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放學回家,梁穩根先忙完家裡的事情,再寫作業。
1974年,高中畢業後的梁穩根沒有資格推薦上大學,他只能回到村裡面干體力活。直到1978年恢復高考,梁穩根努力複習,並在1979年考上了中南礦冶學院材料學專業,成為了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這也是梁穩根命運的轉折點。
大學畢業之後的梁穩根,被分配到了兵器工業部下屬的洪源機械廠,但是好景不長,工廠的效益每況愈下,對於梁穩根這樣一個有抱負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終於在1986年,他辭去被別人看作是「鐵飯碗」的工作,下海創業。
這件事情被他父親知道以後,也是被他氣得半死,家裡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大學生,難道又要回到村裡干農活。不過,梁穩根自己早就想好了出路,要是創業不成功,就回村裡當鄉村教師。
創業屢碰壁
80年代也是國內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都想創業,但是很多人跟梁穩根一樣,不知道幹什麼,大家像無頭蒼蠅一樣,只要能賺錢,梁穩根就干。
當梁穩根聽說市場上一隻羊的利潤有20多塊錢,他就和另外3個同夥一起跑去湘西、常德、貴州這些地方去販羊,等到他把羊買回來之後才發現,市場的價格已經下降,於是第一次創業宣告失敗。
後來,梁穩根又去賣過酒,推銷過玻璃纖維,但是這些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創業屢次失敗,對於梁穩根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畢竟自己是抱著必勝的決心出來的,現在也沒有臉面回去見家人。
總結了失敗的經驗之後,梁穩根開始回歸自己的專業,他發現市場上的有色金屬焊料很吃香,於是梁穩根等4人從親戚朋友那裡湊齊6萬元錢,在1986年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實業報國之路。期間,他們通過100多次調整配方,幾十次改變工藝,他們的第一個產品——105銅基焊料問世。梁穩根把它寄給遼寧一個工廠,可不久,梁穩根便收到了第一批退貨——105銅基焊料的質量不過關。
退無可退,梁穩根搬來了自己的大學老師當救兵,作為這一方面的專家,很快梁穩根他們的新產品再一次問世,而且在質量方面均達到了國家的標準要求,憑藉執著的信念,梁穩根終於收穫了自己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8000塊錢。
產品質量有了保障,梁穩根馬上提高了產能,並且加大了市場營銷投入。1989年,梁穩根的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營業收入突破1000萬元,接下來梁穩根又組建了人造金剛石壓機廠和金剛石廠,開始了更大規模的發展。1991年,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成為了婁底最大的民營企業,產值過億元。
但是,梁穩根的胃口並不止於此,他還有更大的野心。改革開放讓國內掀起了一股建設熱潮,對於大型建築機械的需求量在不斷的增加,而此時,中國的工程機械也正在起步階段,工地上使用的都是從國外進口的設備。嗅到商機的梁穩根猶如打開了通往成功的大門,他毅然決然,選擇進軍裝備製造業,要知道當時也只有資金雄厚的國有企業才敢進入這一領域。
三一的崛起
現在來看,三一已經是全球知名的工程機械製造商,也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工程機械品牌。但是,這一切的成功都來之不易。
三一選擇了建築機械中的混凝土機械,但是,面臨的技術難題也很多,國外公司對於中國公司的技術封鎖很嚴重,只能花大價錢買。但是,對於三一來說,並沒有這麼多的資金投入。因此,梁穩根決定親自帶著人搞研發,至於研發出來的產品,是否能夠達到相應的性能水準,沒人能夠保證。
1995年,梁穩根和向文波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籠絡液壓方面的技術人才,通過一個校友得知,在北京的一個機械工業研究所裡面,有一個液壓系統研發方面的高手,這高手就是易小剛,現在的三一集團總工程師。
不過,此時的易小剛已經是機械部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的主任,還是「154噸礦用自卸車關鍵液壓、氣動元件國產化研究」項目等項目的負責人。作為國內液壓技術的專家級人物,易小剛在北京自動化研究所供職時就先後參與並開發了注塑成形機、液壓抽油機等多個項目,其在業內地位也堪稱權威,怎麼可能看得上三一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梁穩根對待人才還是很愛惜的,通過各種方式軟磨硬泡,最終還是請到了易小剛出山。1995年9月,易小剛跟梁穩根去了長沙,雖然之前他也沒有接觸過混凝土機械,但是憑藉其在液壓方面的專業能力,很快就讓三一收穫了自己了第一個專利技術。傳統拖泵的高低壓切換一般通過不同的管子來切換,易小剛則是設計了一個可旋轉閥塊。
易小剛無疑是助力三一攻克諸多技術難關的有功之臣,其在國內重工機械領域的研發水平也成為三一集團先後推出與國際巨頭同步產品的關鍵因素。
1995年底,型號為60A的三一混凝土拖泵調試下線,產品性能均達到了同級別國外設備的水準,經過了三到四年的努力,三一的拖泵終於在市場站穩了腳跟,並且收穫了市場的好評,並把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搶了回來。到了1998年,僅拖泵一款產品年收入,三一就能做到2個多億,成為了這一領域當之無愧的名牌。
此後,三一又推出了國產第一台混凝土泵車,雖然大部分的零部件都是買來的,但是對於三一來說,這又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三一工業城,舉行盛大的下線活動,三一重工自主研製的86米鋼製臂架泵車再次刷新其在2009年創造的72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的世界紀錄,這也標誌著三一重工已經掌握了世界頂級的混凝土泵車製造技術。並且,三一研製的超高壓混凝土拖泵,在全球範圍內不算刷新泵送高度。
2012年,三一德國出資3.24 億歐元(摺合人民幣26.54 億元)收購了全球第一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普茨邁斯特,真正意義上的成為了「世界泵王」。
每次回顧三一的發展史,總能讓人熱血沸騰。這不僅僅是三一的發展史,也是見證了中國混凝土機械的崛起,通過技術的提升,以及產品質量的提升,三一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而這一切,都來之不易。
走出國門
中國製造一直以來都被冠以粗製濫造,在全球市場也只能算是低端貨,三一一直秉承「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為遠景,因此三一的目標不單單是占領國內市場這麼簡單。
隨著三一實力的壯大,梁穩根開始嘗試走出國門。不過,第一次出場,三一差點就把自己的招牌給砸了。
2007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工程機械展上,三一重工帶去了其66米混凝土泵車,力求刷新吉尼斯紀錄。結果,泵車在展示的時候臂架當場斷裂,砸壞了駕駛室,這場表演在國外觀眾和品牌的嘲笑聲中落下帷幕,看來要走出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之後,三一又面臨了來自奔馳的一紙訴狀,奔馳以三一的LOGO與其相似度很高,把三一重工告上了法庭。從視覺角度來看,確實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基於三一的名稱的由來為解釋,這場官司以奔馳的敗訴而告終。
就在三一收購普茨邁斯特之前的同一年,三一還發生了另外一個大事件。美國總統歐巴馬以涉嫌威脅國家安全為由,簽署總統令,叫停了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美國羅爾斯公司(Ralls)在俄勒岡州投資的風電項目。但是,這一次三一併沒有服輸,隨後三一方面向美國哥倫比亞地方法院遞交訴狀,把歐巴馬政府告上了法庭。
美國東部時間2014年7月15日上午10時許,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裁定,美國總統歐巴馬下達的禁止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羅爾斯在俄勒岡州風電項目的總統令,未經適當的程序,剝奪了羅爾斯風電項目受憲法保護的財產權,這也意味著三一集團起訴歐巴馬政府上訴獲勝。
走出國門,三一也不是一帆風順,但是,面對各種問題,三一總是迎難而上,成功的化解了很多的危機,也為其它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很多寶貴經驗。梁穩根身上那種湖南人霸蠻、敢為天下先的魄力,也讓人折服。
對於梁穩根來說,三一就是他的孩子,他是看著他一步步的成長起來的。有了之前創業失敗的經歷,對於三一的發展,梁穩根有了更多的想法,也他付諸很多的心血。三一也實現了自己產業報國的夢想,從農村娃到世界級工程機械品牌的掌門人,梁穩根把中國製造的產品賣到了全世界。正是有這樣的領導者,才能讓三一走得越來越遠。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砼行機械」,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經第三方維權機構認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_9Xom4BMH2_cNUge5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