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余秀華到Selina:中國女人為什麼越來越敢離婚了?

2019-06-17     娜姐的光影筆記

文/李娜yuer

女明星離婚不算什麼新聞了,不過詩人余秀華那樁離婚案,至今仍令人唏噓不已。當時的媒體報道,都在「離婚」前面加了「終於」兩個字。

是的,她這場離婚戰打了16年,終於如願以償。

「雖然我不知道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但是我按照自己的心愿完成了這件事情,我不指望以後的生活可以獲得幸福,我問心無愧。」余秀華在離婚後如是說。

她的父親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離婚和成名無關,但是我覺得如果沒有因《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一夜走紅,繼而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和精神上更大的堅定,恐怕余秀華再想離婚也很難實現。

余秀華19歲結婚,父母是為她的生存及長久之計考慮。在農村,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腦癱女孩,能招到一個上門女婿是件很幸運的事,至少她還可以在父母的庇護下過生活。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見識過太多糟糕的婚姻。客觀地說,婚姻中的兩個健全的人之間因為經濟上的不對等或者思想觀念背道而馳,吵吵鬧鬧幾十年甚至大打出手的隨處可見,有些夫妻甚至到老了還要鬧分居,根本沒有什麼婚姻質量可言。

農業文明統治下的中國農村,女人在婚姻里始終是弱勢群體,她們大多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婚姻質量再差也會一輩子湊合下去。她們不敢離婚,因為離婚後的生活也許會更難。「離婚的女人」像是一個污名般的標籤,充滿了歧視的味道。在農村,輿論的力量是會殺人的。

那麼城市裡的境況會不會好些呢?

當女人和男人一樣可以在社會上謀得一份工作,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就意味著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獨立自主的選擇權。其實「結婚」、「離婚」不過是個人的一種選擇罷了,就像余秀華說的,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但我感覺城市裡女人離婚也很難。人們的婚姻觀並沒有比農業社會進步多少。「結婚」依舊代表著人生的圓滿,而不是個人的一種自由選擇。就連歌聲享譽華人界的鄧麗君,也因沒有結婚而鬱鬱寡歡,沒去參加好朋友林青霞的婚禮。林美人在後來的《雲去雲來》里寫道「我本來想把花拋給她(鄧麗君)的」。

被幾千年農業文明孕育的價值觀洗腦,女人一旦離了婚,就會自動給自己貼上「打折出售」的標籤,在婚戀市場上再難獲得主動權。整個社會都在用婚姻狀態來評判女人自身的價值,連女人自己都默認離婚意味著人生的失敗。在婚姻里是否真的幸福,並不是人們關心的;很多人畢生追求的,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圓滿,再用表面的圓滿來掩飾內心的破碎。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女人敢於正視破碎的內心。

Selina在SHE組合里被打造成「夢幻公主」形象,她的個人生活也恰似夢幻公主般,在三個女孩裡面最早結婚,愛情事業都好像開了掛。如果沒有那起燒傷意外事件,她完全就是一個勵志的「人生贏家」範本。

燒傷事件是她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但我覺得,她真正敢於丟掉「人生贏家」包袱的時刻,是她決定離婚的時候。敢於正視人生的不完美和婚姻生活的不快樂,真正懂得真實的感受大於一切外界評論,才能活得快樂並且像自己。我為余秀華離婚點贊,也為Selina的勇敢鼓掌。

離婚之後找到真正自我的,還有一個典型——昔日的高曉松嬌妻、今天的設計師夕又米。

夕又米結婚的時候只有18歲,遇到一個有才華又可以為她人生遮風擋雨的男人,我覺得這也許是很多女孩曾經的夢想吧——只要做個漂亮、傲嬌的公主就可以了,每天把自己打扮漂亮,逛逛街、做做美容、買買包。可是有一天,這個男人回到家,跟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妻子說:我感到不快樂了,我想離婚。夕又米說,她好像從一個童話世界一下掉進傾盆大雨中,渾身被淋得濕透。那個時候,她連靠自己生存的能力都還沒有。

我一直關注夕又米的微博,看她設計的衣服,看她離婚後活得豐富而開闊。我一直覺得,靠自己的雙手建立起來的生活才是踏實的,能自己真正去承受那些生活重負的時候,反而活得更加豐富、有趣、寬廣。

我的身邊也有一些離婚的女性朋友,她們自己帶著孩子,雖然有很多艱難的時刻——可是誰的人生沒有艱難的時刻呢?總體上還是活得比較陽光明媚的。如果在婚姻里不快樂,不如結束不快樂的狀態,才有比較快樂的可能。

「結婚」和「離婚」,不過是兩個成年人關於是否要共同生活的決定。

儘管還是很難,但我看到中國女人越來越敢離婚了,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女性活得更加自由的一種表現。當越來越多的女人獲得經濟獨立和話語權的時候,作為一個「人」的自由度才會提升,才會有對生活更多的自由選擇權。

作者:李娜,坐標北京,一個水瓶座文藝女青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N7r-2sBmyVoG_1ZMK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