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潛江118種「龍蝦盛宴」,小龍蝦大世界,與你共創食界紀錄

2020-07-10     朱文鑫

原標題:舌尖上的潛江118種「龍蝦盛宴」,小龍蝦大世界,與你共創食界紀錄

走進潛江生態龍蝦城廣場,一座高15米,長18米,重100噸的龍蝦雕塑映入眼帘,其通體紅亮,活靈活現,以「張開雙臂」造型寓「歡迎五湖四海來賓」。

潛江市享有「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美譽,龍蝦產業已形成集科研示範、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品牌文化等於一體的產業化新格局,成為全省農業經濟中的特色產業。多年的持續打造,獨具特色的龍蝦文化已成為對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

於是,在潛江攝協何定科老師和李主席的引領下,走進了潛江,尋味舌尖上的118道稻田龍蝦——潛江龍蝦,湖北省潛江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118道龍蝦菜品 ,打破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造就了"水鄉園林"的潛江。龍蝦20世紀50年代開始傳入潛江。年平均溫度16.1℃適宜龍蝦生長。潛江龍蝦尾肥體壯,鰓絲潔白,無異味,腹部清潔透明;兩隻前螯粗大,色澤明亮,外殼一般呈淡青色或淡紅色,性成熟個體呈紅褐色,無附著物。2013年被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潛江龍蝦"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2019年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潛江龍蝦原名克氏螯蝦,俗稱小龍蝦,原產於北美洲,二戰期間,小龍蝦從日本傳入中國,20世紀50年代開始傳入潛江。

2000年開始,潛江成功探索發明「蝦稻連作」模式,開展稻田養蝦,後又發展為「蝦稻共作」模式。小龍蝦在潛江得到了人工繁殖,養殖面積和產量快速增加,帶動了潛江龍蝦餐飲和加工業的大發展,潛江市現有以「潛江油燜大蝦」為特色的潛江龍蝦餐飲店1000餘家,建立了熊口華山園、浩口萊克園、後湖寶龍園三個密集型水產品加工企業群。潛江龍蝦產業已形成集科研示範、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於一體的產業化新格局,潛江龍蝦產業綜合產值達20億元。享有「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的美譽。在推動龍蝦產業發展過程中,潛江市堅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緊緊抓住培育龍頭企業這一重點和關鍵,突出"三引",政策引導、市場引導、技術引導,促進龍蝦產業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湖北小龍蝦出口突破4000萬美元,首次超過江蘇成為全國最大的小龍蝦出口加工基地,潛江小龍蝦產品出口占到了全省的60%以上。潛江逐漸擴大到全國1/3的水產品養殖區域,加工品種由原來的"一蝦"發展為"一蝦多魚"。

2010年5月,湖北潛江市被評定為「中國小龍蝦之鄉」。 2010年6月18日,湖北省農業廳、潛江市政府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第二屆中國湖北(潛江)龍蝦節將於7月7日至8日在潛江市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都熱西提向潛江授「中國小龍蝦之鄉」匾牌。

目前,潛江市蝦稻共作面積已達80萬畝,從業人員超過了15萬人,形成集科研示範、良種選育、苗種繁殖、龍蝦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於一體的產業化格局。潛江市也先後獲得了「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蝦稻之鄉」「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等美譽。世界小龍蝦看中國,中國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

潛江龍蝦,世界共享。來潛江,品龍蝦 。潛江的油燜大蝦、蒜蓉大蝦、滷蝦、蒸蝦、烤蝦……118種「龍蝦盛宴」,令食客們目不暇接,垂涎欲滴。潛江龍蝦不僅走進北京、上海,還走進香港、泰國、歐洲以及聯合國總部等活動,舌尖上的潛江龍蝦成為各地、各國爭寵的美味。

小龍蝦,大世界。118道龍蝦菜品 ,打破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潛江118道美食與你一起來品味美好生活....

(部分圖片由攝協何定科老師協助拍攝提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G7YNnMBd4Bm1__YkD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