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郟縣之一:走進三蘇園,跟隨東坡筆下的詩詞去暢遊(上)

2023-10-02     朱文鑫

原標題:圖說郟縣之一:走進三蘇園,跟隨東坡筆下的詩詞去暢遊(上)

國慶長假,我沒有選擇出國,也沒有去上廣深,而是選擇「跟著詩詞去旅行」,是的,首選的第一站,是河南郟縣三蘇文化園。正逢「雙節」長假,來郟縣三蘇園景區的遊客絡繹不絕。旅行博主雁行江湖說,我第一次走進郟縣,是為三蘇園慕名而來。在雷主任的引領下,一早,我們走進了三蘇園。

深秋的郟縣,處處是豐收的喜悅,沿途,許多寬敞的院落、廣場、甚者鄉鎮的寬闊的馬路上,農家金黃的玉米,花生,還有芝麻等農產品,映襯出一片片豐收的景象。從縣城出發,不到半小時就到了三蘇文化園。雷主任說,三蘇園地處的「小峨眉」山下,是宋代大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安息地,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詩歌創作基地、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景區、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市縣三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景區主要由東坡湖、廣慶寺、三蘇祠、東坡碑林、東坡藝苑、東坡中年布衣塑像、蘇仲南夫婦墓及梁氏墓、三蘇陵園和三蘇紀念館等景點組成。這裡有奇聲「金娃迎賓」、奇樹「思鄉古柏」、奇景「蘇墳夜雨」;在這裡可以感受「大江東去」的豪邁、「千里共嬋娟」的深情。

深秋的三蘇園,格外清爽,漫步在三蘇園,像是穿越到了宋朝,跟隨三蘇的腳步,聆聽著他們父子筆下的詩詞,感悟他一生坎坷,尤其是他曾多次在地方為官,足記踏遍全國各地,而這位曠世奇才最終選擇了途徑地河南郟縣作為他永久的休憩之所,令人敬仰。

三蘇園景區位於河南郟縣小峨眉山下,這裡因安葬著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蘇轍兩兄弟的遺骨及其父蘇洵的衣冠而聞名,為歷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所景仰,是憑弔千古文豪的聖地。

公元1101年8月,得赦北還的蘇軾因旅途勞頓病重而逝。一代文豪就此隕落,按照蘇軾生前遺願,其子蘇過扶著父親的靈柩來到河南郟縣安葬。這片飽經滄桑的大地,接納了命運多舛的遊子。後來這又成為蘇轍的歸宿和蘇洵的衣冠冢所在,三蘇的鼎盛文風從三蘇園吹送而出,這就是地處郟縣西北處的三蘇園景區。

早在1963年,三蘇園區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主要由東坡湖、廣慶寺、三蘇祠、三蘇紀念館、東坡碑林、東坡中年布衣塑像、金娃迎賓道、蘇仲南夫婦墓、梁氏墓和三蘇陵園等景點組成。

在這裡,你可以聆聽他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廣闊境界,你可以感懷「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大氣磅礴,亦感悟「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委婉。

三蘇園中「三蘇園」建築布局別具一格,而東坡碑林收集了蘇東坡的經典詩詞,濃縮了他的詩詞名句。從中可以感受蘇軾經歷過離別、死亡、陷害和他也經歷過相聚、新生、相助的每一次人生經歷,」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底事,來往如梭」。「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每一句,都記述了一段情一個心思。

蘇軾路過廬山,感慨風景奇妙:寫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名句。

有心的人,看一草一木,皆能體會到其中的哲理。蘇軾詩中的道理,學會了,一生受益。「人間有味是清歡」。「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1079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他和朋友夜遊赤壁,寫下千古流傳的《赤壁賦》。他能寫詩詞,古文也是最佳,除了《赤壁賦》,蘇軾還有更多優美的古文,其中的名句,不輸詩詞。

(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261d28432ff2023c80a815f19eba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