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肇慶市的行政區劃圖,仔細一看,就可以發現,在高要市內回龍鎮劃了一個不太顯眼的圈子,上面寫著「高明飛地」。這塊「飛地」叫苗逕村,遠在高要,卻屬於高明。它,還是一個長壽村。
被圍在肇慶市高要腹地的苗逕村,電話座機使用佛山號、手機使用佛山號、車牌使用佛山號,用電接自高明,有線電視接自高明。2006年,高明區再投資修建水泥路,將苗逕與明城連接起來,同時設了公交專線,每日往返於明城、苗逕。「只要交通便利,『飛地』就只是一個概念」,苗逕村村委委員嚴永昌稱。
四百年間,經歷了明朝、清朝、民國、新中國成立,一直至今,儘管村民的生活習俗已與周邊高要村居大致相同,老一輩人大多娶的是高要妻,村子到高要回龍鎮只有約6公里、到明城鎮卻有20公里遠,但村民並不想歸到高要去。「高明的福利比高要好。苗逕人老了,補貼要比高要多很多」。村裡一小商店的店主嚴先生的回答很乾脆,其在南海、高明打工多年,去年回到村裡養豬、務農。
其實,苗逕村民享受到的政策福利,比周邊高要村民的更多。2002年,村裡用上了高明本地的電,電費由每度0.8元下降到0.62元;2006年,高明投資修建了連接明城的水泥路;2009年,開通了公交專線。高明提供的這些福利,甚至高要部分村落也跟著「搭了便車」。
而有些福利,只有苗逕村自己享受,旁邊村落只有羨慕的份。高明教學條件好,村裡學生多去明城小學寄宿,現在往返坐公交,沒公交前有校車接送;高明醫療條件好,小病,去村裡明城華立醫院設的衛生站,大病,高明救護車過來接。村民多是養鵝為生,電力缺乏,高明前年、去年在村內新增三個變壓器;養鵝需要疫苗、消毒水,鎮里出錢免費提供,總計約10萬元。2013年,高明區投資,苗逕村內道路進行了硬底化,主幹道上新建了路燈。
飛地由來
苗逕村為何成了一塊飛地?《高明地名志》記載,明隆慶年間,嚴、關兩姓居民分別從明城高田、謝邊兩村到此定居,後逐步繁衍開來。據村裡老人講述,嚴姓祖先,原靠養鴨子賣鴨蛋衛生,常逐水草趕鴨放牧,偶然走到苗逕,見水草豐美,索性定居;後一關姓親戚前來探望,羨慕之餘,乾脆亦定居於此。此後嚴、關兩姓子孫繁衍至今。
(文、圖版權屬原作者,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