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沖6歲稱象,古代名人如何培養孩子的?這5種做法值得你借鑑

2019-10-02   歷史天下

古代的神童很多,在這簡單的列舉幾個。

甘羅拜相

甘羅是戰國時期秦國名臣甘茂之孫,自幼聰明過人,小小年紀便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任其少庶子。甘羅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王政(後來的秦始皇)賜任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田地、房宅。

呂不韋:「昔甘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

司馬遷《史記》:「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

曹沖稱象

曹沖是曹操最小的兒子。跟他的名字一樣,聰明至極,五、六歲的時候像大人般聰明。

當時孫權送一頭大象給曹操,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們沒一個人能想法測出。這時曹沖說,把大象放在船上,在船下沉的地方坐上標記,然後把石頭放上去沉至刻度處,就可以知道了,曹操感到很滿意,照著這個方法果然稱出了重量。

李賀詩才驚韓愈

李賀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能吟詩作對。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十分讚賞他的詩文,便親自到李家去見李賀,並讓他以自己來訪為題,即席寫一首詩。李賀想了想便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就寫成了一篇古體詩《高軒過》。韓愈一看,只見全詩流暢自然,極具文采,寫出了韓愈出訪的聲勢,讚揚了韓愈文學上的成就,還道出了詩人的遠大志向。

司馬光砸缸救人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古往今來,神童,天才之名歷朝歷代都有,那麼他們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以下5種方法或許值得你借鑑。

1、言傳身教。

好的父母都是以身作則教孩子的。孝敬長輩,尊重對方,對待事情一絲不苟。

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導孩子。古代最有名的就是大詞人蘇軾的父親教育孩子的故事了。從小就教蘇軾,蘇轍聖賢之道,孔孟之書,自己也經常讀書不倦,終教出了兩個有名的孩子。唐宋八大家,父子三人就占了三席,千古少有!

2、給孩子好的學習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學習環境是很重要的,周圍的小朋友都在讀書,你也不好意思玩了。古代的孟母三遷,終教出一代聖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3、講古代名人的故事,讓孩子見賢思齊。

比如古代孩子不願意讀書時,就經常講鐵棒磨成針的故事。

磨針溪坐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幹什麼,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岩。

4、培養孩子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可以平時觀察孩子對哪些東西感興趣,好的興趣可以加以鼓勵。

5、不壓抑孩子的天性,讓其獨立思考。

對孩子需要有大是大非的管束,小問題上給他們輕鬆自由的氛圍。上文提到的甘羅,曹沖,司馬光等名人,為何他們小小年紀就如此聰明,令大人都汗顏?跟他們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給他們寬鬆的氛圍,因此有了更多的創新,不受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有關。

文丨歷史天下

圖片來自網絡,每天更新你感興趣的歷史內容,感謝關注,收藏,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