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人生的悲與喜,一生的動力源何在?

2019-08-03   賦靈

如今,每個人的人生壓力都很大,很難兼顧人生的四個方向,便也無力鑄就人生完整幸福的四大支柱。路是自己選的,你說人將來會因此悔恨嗎?堅信自己此生不悔的,真的用一生視角看過人生了嗎?還是打算用眼下的視角,填充全部的未來呢?也許真的是無悔,畢竟很多人,一生所見到的就是這樣的人生模樣,自己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可以不如此呢?是否太過遺憾了呢,明明可以更美好的人生,可以讓身邊的人都因為自己而幸福起來的。

文章骨架

祝您有一個快樂的閱讀體驗,從中有所悟、有所得。

人生的完整幸福

你說什麼是人生方向?理想、目標,階段性的計劃?人生下來,只是一個嬰兒,從生到死,歷經了男人/女人,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父親/母親等四重身份,最終離去。每經歷一個人生維度,不就需要這個維度的方向嗎?所以「個體人生經歷的方向、心中情愛的方向、所在家國的方向、立世之事業的方向,有誰能逃脫呢?而人生完整的幸福,便源於這四大人生方向所衍生的十二大人生命題題的解決。

人生完整的幸福,是建立在這一切都得到了互相支撐的解答之下的。然而,由於家魂的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束縛子女成長的家規、家風後,通常以子女身份長大的我們,會極度渴望擁有獨立。向家人、社會宣示行駛自我人生的主權,則成了一個人有效人生的開始。

縱然人生的幸福如此之多,但我們能擁有的卻很少。初見之美好需要一些運氣,所以我們往往藉助於收集到的人生理念碎片,急匆匆的就奔向了經濟獨立。這是人們最常規的自我人生的開始。但從認知本原的角度來說,一個沒有相關經歷的人,對自己的「未知部分」是難以共鳴其存在的。所以,儘管人人渴望幸福,卻又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接近幸福。

為何我們選擇了獨行?

人們渴望擁有自我,在自我個性萌芽,卻又很脆弱的人生階段,需要所有人與之保持合適的距離。這大概就是我們每個人不由自主地,想要獨自前行的源頭吧。可獨自前行,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人完成所有循環:

  • 內心的成長:歷經「得失、對立、迷茫、孤獨」等四個長期伴隨我們的痛苦,達成人生的方向、價值與意義等;
  • 經濟的自足;
  • 深入解讀愛情與家國的種種認知與行為。

即要把精力用來謀生,又要把精力投資給個人成長、愛情、家庭關係的認知等。這個成長的成本太高了,所帶來的生存壓力,使得所有人根本來不及深耕自己的內心和愛情。而這個時代又過分的推崇所謂的自我獨立。人生是打怪升級,死到何處雖與他人無關,但來看看這十二關卡,解讀下人生攻略,又何妨呢?人生多是因無知而被動的成長,本就已經是「步步皆領悟,步步仍痛苦」,領悟著過去,痛苦著當下,迷茫於未來,可人生無非就是把你送到這十二個人生命題面前。

所謂的獨行,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有一段蜜月期的。不需否認,因為萬物三境,獨行也是如此。只是很快,我們就會明白,獨行是通過放棄換來的。最終,獨行只是我們的一個階段,在賦靈的創人生篇之《真我三部曲》中,僅僅就是用來收回自我的一個階段,接下來我們還要去重新擁有這個世界的。畢竟,任何以捨棄人生的完整換來的一時擁有,其本質不過是換了一種痛苦的活法:以獨行之苦代替不被理解的相處,以不完整的幸福換取所謂的不被管束。然而,這並不會讓人生有什麼不得了的突破,面對混亂,仍舊是死路一條。

獨行的代價:動力來源很脆弱

獨行的基礎是獨立,可為了獨立而獨立,不正視自己到底多少斤兩,不明白所處的人生階段。匆匆跑去工作後,一年累積起來提升自我的時間,存在嗎?沒有形成對人生完整循環所需的認知儲備,如何去驅動種種人生行為呢?

在缺乏家庭傳遞「四創靈魂」的情況下,幾乎所有人都從經濟獨立開始,如此我們自然就很容易依賴金錢,去解答其它人生命題,而這個陋習又往往由一種「墨守成規的認知」所驅使。

  • 用錢財孝順父母,供養愛情,偏信於金錢至上的人生理念,所有的精力用來換取錢財;
  • 到了第二階段,便用更多的錢贍養父母,養育子女,買賣一時的愛情,躲避內心的混亂;
  • 終於勉強熬到第三階段的時候,也許還能有足夠的錢,可以將夢想砸出來,可人生動力沒了,心中的愛沒了,家也是支離破碎。

很多人急匆匆的跑去工作,以為可以擺脫父母,以為有了錢可以談自己理想中的戀愛,組建再也不會束縛子女的家庭,但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子女們的獨行,很大程度上都是出於無法再從家庭中,得到他們所需要的那部分認知了。如此循環,一代接一代,比「愚公移山」還堅定。想必他們也曾笑話過那個放羊的孩子。「你長大了要幹嘛?」「娶媳婦」……「娶完媳婦呢?」「生娃」……「生娃幹啥呢?」「放羊……」

一個家庭的這種循環要如何打破呢?其實每一代人之所以重新學習,就是一次重新認知的機會,都是有可能打破這個循環的。這也是我曾在《家魂》中明確了「每個家族都必然會有一代甚至數代人,犧牲自我,去為這個家樹立家魂,賦予偉大內核的」。但獨行,幾乎斷送了每個人去積澱這部分,形成體系的可能。

愛情、家庭,過度消耗事業產生的價值,為了事業又壓榨僅有的精力,這是從步入自主人生的開始就埋下的隱患。長期以往,惡性循環,最終形成了充滿扭曲的不平衡人生。人們常說,我們要在家庭、事業、愛情之間平衡。然而,這是不可能平衡的。

常態人生

特別是,作為獨行者,一個人的時候,最容易找不到動力之源。所謂的動力之源都藏在四創之地,分別是「永生之靈,三愛一體,家魂,夢想」。我們通常會以夢想作為源泉,也在某段歲月里,會以愛情、家庭為動力來源。只是後者往往跨不過相應領域的第二大人生命題,就此與動力之源中斷了聯繫。沒有了動力之源,真的會令人倍感孤獨、無助。

四創之地:人生初見的復生,完整的動力源

大多數人的人生推進節奏,是不可能進入四創之地的。很多人努力一生,也不過就是達成了上圖那種「事業型成功人士」。由於年輕時的我們,偏信著各種碎片化的理念,來到中年期間時,根本沒有梳理混亂的方法,同時內心又喪失了對人生四維的初見之心,雖口口聲聲說要保持初心,但初心只能在四創之地復活。可要如何解開中年階段的「四大人生命題」?

  • 自我還有希望嗎,存在有意義嗎,一切還會有激情嗎?
  • 愛情,不過就是親情嗎?
  • 三代家人,還能相互理解嗎?全是累贅嗎?
  • 夢想,此生還有可能嗎?

賦靈,最為看重人生四維的內在聯動。一個瘸腿人生,自然是很容易扭曲,產生痛苦的。然而迄今為止,人類的行為尚不曾普遍涉及到這些區域,又如何會有相應的傳奇故事,傳頌於人世間呢?沒有相應的經歷,心得,又哪裡來的內涵以展示和共鳴呢?未來人類的新時代主題,莫過於追求四創之地。

靈魂枷鎖與定位

只能用有限的方式去描述這些美麗人生的存在。這於你我之間,何嘗不是一種悲哀?人生正是常常如此,才不得不在各自的人生路上,獨行下去。即使看到了再美的風景,又如何呢?絕大多數人的一生,就只是碎片化的一生,今天忙東,明天忙西,沒有合適的方法,如何梳理出意義呢?還是就此任由它們成為碎片化的過去,淡忘呢?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個人和或機構未經作者同意不得擅自轉載或大段引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