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人小時候吃過的石磨豆腐,現在有錢也難找到了…

2019-09-17     視覺金寨

小時候,在金寨農村

還沒有那麼多琳琅滿目的零食

更多的不是山上的野味,

就是家裡的自製美食

如今像石磨豆腐這樣的自製美食

已經開始變得珍貴難見


今天,我們就一起

回顧一下,那些年在金寨農村

我們一起吃過的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

石磨豆腐

農村里長大的孩子以前經常吃

從小看到大都自學成才了


不過說起它的製作程序

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絕對不懂的

石磨豆腐的製作程序

連個小細節都馬虎不得

想吃碗高質量的豆腐,選材很重要

首先採選顆粒飽滿色澤亮麗的黃豆

用水浸泡,一般兩到三個小時為最佳


然後就要推磨啦!這種老式石磨

在農村裡,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

推磨很辛苦

通常需要兩人一起或者輪流

旁邊還要站個添磨的

話說添磨也是一種技術活啊

不僅要快還要准

不然很容易就被磨杆子打手

一兩小時後

所有豆子都磨成白色醬汁

第一道工序才算完成


為避免被罵「有前腳沒後手」

用完石磨後要記得清洗乾淨


然後豎起來晾乾之後

再把它裝回原來的樣子


接下來就該點灶燒鍋了,

燒豆漿有個小訣竅

等豆漿開始冒泡,

就開始用微火

並用扇子扇火,

直到豆漿被完全燒開


豆漿燒開了就要瀝豆漿

瀝豆漿聽起來很簡單

做起來一點也不像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首先工具要準備好

筲箕一個、碾架一個、

瓜瓢一個、紗布一塊(要大塊的)

工具準備好後

把碾架放到大鍋上面

然後把筲箕放到碾架中間

紗布直接鋪在筲箕里

把紗布鋪平

與筲箕一樣呈三角形

以便於更好的裝豆漿


再把煮熟的豆漿

一瓢一瓢地舀進去,

用力壓

直至豆渣被完全分離出來


鍋里的豆漿舀完後

你會發現鍋底有一層金黃的鍋巴

鍋底上的鍋巴,可是小時候的美味

還有上面浮的那層豆漿皮!


點豆花是所有步驟中最關鍵的一步

點嫩一點就是豆腐腦,

點老一點就是豆花。

一般在金寨農村很多地方,

都是用「酸湯」點豆腐,

或者是石膏,用多少切多少,

放到水頭融化一下

倒在鍋里勻一下,

再將瀝好的豆漿全部衝下去


微火燜個幾分鐘,

剛剛的一鍋豆漿就變成了一鍋豆腐

要是再用筲箕壓一下,

就更棒了~


當然,為了吃上美味可口的豆腐花

總是喜歡蘸點糖(黃糖、蜂蜜水...)

吃上去嫩滑嫩滑的

不知多歡喜




又或者在鐵鍋里燒上油,

然後放入辣椒、大蒜等調料

再把豆腐倒進去煮一下

等豆腐湯燒開

豆腐完全入味的時候就可以吃了

看起來有點像現在的麻婆豆腐


磨出來的豆腐

一般大人都會分一部分出來

然後把它壓干做成豆腐


這種壓乾的豆腐

炒起來吃

味道完勝現在外面賣的那些機器豆腐


以前農村條件比較艱辛

推豆腐來招待客人算是一道好菜了

石磨豆腐就是無數金寨人

忘不了的童年味道

就算現在在各大超市、

菜場都能買到豆腐腦、豆腐

卻再也吃不出

小時候家裡人在灶火邊磨出來的感覺

也沒有那麼原生態了


就連那些石磨,也開始消失不見

甚至變成了一無是處的擺設品……


磨豆花是七八十年代的父母

幾乎都具備的一門手藝

那時候很多家庭都不是很富裕

吃的也沒那麼豐富

但是我們得到的都是

最健康、最原生態的食物

雖然簡單,卻很美味!!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rsePm0BJleJMoPMba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