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有朋友問我什麼是「負利率」?
活生生的例子終於來了,我趕緊推出來跟大夥聊聊。昨天,德國以零息票面利率發行了20億歐元的30年期國債。票息為零,就意味著你到銀行買國債,存夠30年,最後只能拿回本金,一毛錢利息都沒有。
所謂負利率,不是說我們找銀行借錢,銀行還要倒貼利息。而是實際利率轉為負了。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如果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那麼存銀行未來是能夠跑贏通脹的,存銀行就有意義。
如果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你的資產購買力其實在不斷縮水,存銀行就沒意義了。
那為什麼名義利率變為負了,德國人還在買債券?
因為德國人認為,未來德國可能會陷入經濟通縮。通貨緊縮的情況下,通脹率是負數。存銀行實際利率為0%,假設未來德國的通貨膨脹為-1.5%,負負得正。在德國人眼裡,實際利率其實是1.5%。
從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幾個國家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來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下滑不斷新低,已經是常規操作。
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率先在2016年觸及負利率,德國也後來居上,英國與美國已經在邊緣掙扎。我們中國還好,還在樓頂吃瓜。不過從整體趨勢看,全球將逐步進入負利率時代
實現負利率可以擴大擴大信貸規模,鼓勵借貸,刺激消費。進而拉起通脹,別讓經濟進入通縮狀態。
國債負利率了,買債券怎麼賺錢?
首先我要強調一點,債券價格運行方向與利率的漲跌方向是相反的。利率跌得越慘,債券價格漲得越嗨。儘管我們在-1%收益率的時候買入,無法享受利息,甚至倒虧。但我們可以在未來,以-2%收益率賣給其他人。這1%的價差就是投資債券的收益率了。
事實上,2019年以來,德國10年期國債已經累計上漲了8.25%。我知道不少朋友買了德國30ETF或者德國30ETF聯接基金,今年漲幅也不過是8.79%。炒股不如買債,就是這麼尷尬。
最後再以日本「失去的十年」為例,在經濟陷入衰退的時候,絕大部分資產都在下跌。投資日本股市、日本房地產都是虧損的,不過日本債券反而獲得了正回報。
我也在密切觀察著海外債市場的收益情況,未來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也會把觀察中的海外債券基金放入穩如泰山組合裡面。今年以來,我觀察的三隻海外債券基金均獲得5%以上的收益。等有合適機會的時候,我再為大家介紹海外債券基金
當然,有3%的收益是今年RMB破7貶值貢獻的。持有境外債券基金,RMB貶值幅度會轉為基金凈值的上漲幅度,能有效對抗RMB貶值
相關投資乾貨回顧:
國內債券基金的選擇點擊看《這東西,最近很多資金在瘋搶》
可轉債基金的選擇點擊看《想抄底,又不想虧太多錢的策略》
......
最後再說說行情吧,最近真的很鬱悶,周一漲完之後,就連續三天在窄幅震盪。今天下午的時候出現了小跳水,但不知道哪裡來的資金一把就把股市拉起來,還把隔壁期貨市場也拉起來了。我下面以鐵礦石為例。
有人護盤,那是好事,再觀察吧。
融創今年開中期業績會,孫老闆在業績會上說到,近期政策主要控制資金往房地產流動,對發債、信託、開發貸都作出了一定的限制,是從融資端切入的調控。在拿地方面,下半年基本沒有指標,除非是特別好的地,否則拿地基本是停止的。
也就是說,下半年誰更容易拿到融資,那就可以繼續開展業務。誰拿不到融資,誰就要涼涼。這可以說是一次從融資端切入的一次房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要賭房地產股的話,最好迴避地產指數,考慮龍頭。
中信證券:上半年凈利64.46億元,同比增長15.82%。證券業與保險業每個月分別會公布營收數據和保費收入,所以業績都是明牌,不用擔心炸雷。不過券商是大盤先鋒兵,大盤不好,券商就別想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為止中信證券繼續跑贏指數。牛市的時候雞犬升天,熊市的時候展示實力,這就是大哥風采。
當然,上圖對比我用的是A股中信證券,如果是中信證券H股的話,那就...算了,準備資金繼續加倉港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