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有了「新配方」!全國聯網,房貸迎變化,專家「6字」解讀

2019-10-03     藍白觀樓市

樓市有一套「老配方」,運行了20多年。

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過程中,購房者收入增長,兩者相輔相成。

1998-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從33.4%上升至59.6%,年均提升1.3個百分點;同期,中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居民住房購買力大幅提升。

由此帶來房價的水漲船高。

由城鎮化和經濟增長驅動,房價經歷了二十年趨勢性、大幅度上漲。1998-2018年,商品住宅均價從1740元/平方米上漲至8544元/平方米,累計上漲4倍,年均上漲8%。

這種「配方」的特點,各城市進行土地開發、招拍掛,將「生地」整成「熟地」。對市場最樂觀的開發商能夠承受更高的地價,形成土地「價高者得」的準則。

土地搞定了,隨後的期房和預售制,帶來的是房產加槓桿。

購房者低首付買房,取得銀行按揭款之後,房企獲得回款,拿出一部分來加快施工,再拿出一部分錢去繼續拍地。

這樣一來,購房者只用了一小部分的錢,就能撬動巨大的房產市值,開發商只需要一部分資金,就能開工銷售,甚至繼續擴張。

但是,「老配方」有很多缺點,比如過於依賴賣地收入,居民槓桿率持續攀升,房屋空置率日益增加,任何一個缺陷,都可能讓樓市「硬著陸」。

假如我們讀懂今年樓市調控背後的「意圖」,就不難理解,樓市已經有了「新配方」。

拿最近來說,有三個措施正式「落地」,很能說明問題。

第一,全國網簽備案聯網,正在加速推進。

第一財經近日報道稱,住建部正牽頭制訂全國統一的房屋交易網簽合同示範文本,內容包括:房屋坐落、總層數、所在層數、結構、面積、戶型、朝向、規劃用途、容積率、建成年份、臥室和衛生間數量、成交價格,土地權屬性質、使用年限,車庫、電梯等信息。

專家指出,此舉旨在摸清全國150個重點城市房屋基本情況,有望為落實「一城一策」,制定實施房產精準調控舉措提供第一手基礎材料。

往深了說,150個城市基本涵蓋了目前大部分地區,網簽備案聯網鋪開,肯定會對房產稅的推進有促進作用,更有利於摸排查清購房者名下的房產情況。

第二,LPR新規即將實行,房貸利率「大有文章」。

眾所周知,自10月8日起,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

參考9月20日公布的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1年期LPR為4.2%,5年期以上LPR為4.85%。相比前值,1年期LPR下降5基點,連續第二次下降;5年期以上LPR沒有變化。

也就是說,作為房貸利率參考基準的5年期LPR,未來下調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各地的自主加點空間又變大了。

這裡面的學問很大,央行明確首套房是不低於5年期LPR,也就意味著未來有向剛需族傾斜的可能,而二套房明確加60個基點,相當於封死了投機客炒房的路,不排除各個省市會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加點。

第三,住房租賃市場即將迎來大發展。

租賃市場一直都在提,也是長效機制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苦於體量較小,供地跟不上,開發商還不願意做,很多剛需族寧可掏空六個錢包買房,也不願意租房。

解決的辦法並非沒有,拿最近來說,先是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土地的性質不會改變,也不會用於商業和住宅,只供應租賃房和保障房。

隨後,住建部召開住房租賃中介機構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此次會議專門從租賃市場的角度出發,進行明確的專項整治,應該說是第一次。

根據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陝西、北京、深圳、廣州、合肥、南京、珠海、長春、南寧等9個省市,相繼出台住房租賃新規,通過增加房源供給、規範市場管理等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簡單總結一下:這三個消息,分別是購房備案全國聯網、房貸利率新規實行、壯大住房租賃市場。

各位應該可以看出來,現在的調控措施,不再是生硬的限購、限貸和限售了,反而是從多方面入手,從供給側,而非需求側去解決樓市的矛盾。

為房產稅鋪路也好,打壓投機者購房成本也罷,讓租房者享受和購房者同樣權利也好,都是從「源頭」來解決問題,多管齊下,這就是樓市的「新配方」。

「新舊配方」切換的同時,是買房已經開始虧錢的事實,專家用一席話「畫龍點睛」,為未來的樓市添加了「註腳」。

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近日指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如果房價不上漲、甚至說房價漲幅小的話,「買房開始虧錢」。

根據復旦大學2012年的測算數據,上海房產平均每年折舊率在3%-5%之間,按照4%來算,持有房產的總成本也有將近9%,而收益只有1.2%都不到。

此外,百城房價統計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過去一年的房價漲幅不到6%,即使按照3%的租金回報率、5%的資金成本、4%的房屋折舊率來算,在這些城市拿著房子都是虧錢的。

「買房開始虧錢」這6個字,是專家對房地產市場趨勢的深入解讀,當住房不再成為賺差價的投機品,成為人人都能住得起的「消費品」,居者不一定有產權,但居者同樣享受學區、醫療、就業等便利,新的趨勢也就開始醞釀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igYkm0BMH2_cNUgeC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