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房地產市場,都有一個季節規律。
歷年的3-5月份,各行各業復工,銀行信貸額度充裕,房企融資壓力減小,不少被壓制的購房需求開始釋放,樓市「小陽春」隨之產生。
但是,8月份之後,在三季報和年報的壓力下,大型房企的業績壓力下,回款就成了地產商的當務之急,只有通過降價,才能實現「資金流高周轉」。
遠的不提,以2019年8月份為例,恆大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搶收行動」,掀起打折促銷的大幕,隨後,融創、龍湖、禹洲、旭輝等多個房企表態下半年不再拿地、要勒緊褲腰過日子。
再往前看,2018年房企降價力度有過之無不及,不光是河南平頂山、福建漳州、江西上饒等三四線城市,哪怕是合肥、杭州、廈門等一二線城市,特價房、打折房層出不窮,老業主們紛紛在售樓部表達對降價的不滿,土地流拍潮此起彼伏。
今年,也不例外。
從8月份起,種種跡象表明:為了應對下半年到年終的考驗,地產商都開始準備「打折過冬」了。
1,土地市場供需萎縮,地價下滑。
克而瑞研究中心8月1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全國土地市場經營性土地供應總建築面積為26463萬平方米,較上月減少了一成,同比也下跌了8%。就各能級城市表現來看,一線和三四線城市土地供應量均較上月有所收縮。
成交方面,受近兩月土地供應減少影響,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在7月出現下滑趨勢,這也是今年春節后土地成交量首次出現下滑。
注意:年內首次下滑!
土地是開發商的「生命線」,是蓋房、建房、賣房、回款、利潤的來源,減少拿地規模,往往是收縮戰線、降低財務槓桿和負債壓力的表現,更是降價促銷的重要「前兆」。
具體來看,據CRIC統計數據顯示,成交建築面積降至23528萬平方米,環比減少了9%,同比也微降2%。各能級城市成交量也均不敵上月,其中一線城市環比降幅最大,高達19%,尤以深圳廣州最為明顯。
成交量上不行,地價自然要降下來。
報告指出:土地價格方面,由於多個熱點二三線優質土地供應占比明顯下滑,本月平均地價出現結構性下跌,降至2863元/平方米,和上月相比下降了4%
2,房企重要「現金流」來源被攔腰截斷,1200億不見了。
據財經網報道,截至7月28日,我國68家信託公司2020年共發行了3858款房地產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總計5118.5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4099款6352.6億元的規模,融資額度同比下滑19.4%。
要理解這個數據,我們首先要搞明白一個問題:信託對房地產來說有多重要?
經濟學家沈建光曾說過:主要信託的資金去向,接近20萬億(一半左右)流到房地產,還有20%左右流到金融,這部分可能也是進入私募,最終也是進入房地產。
真正跟實體企業有關的,也就是20%左右,能進入工商企業的資金連10%都不到。
換言之:10萬億的信託流向了樓市,還有5萬億通過金融、私募渠道繞道進入房地產,信託就是房企最重要的「現金流」來源之一。
現在,用簡單的加減法,我們就能算出今年房地產信託萎縮的幅度有多大:6352-5118=1234億元,對比去年,相當於1200億融資額憑空消失!
更讓地產商感到「心驚膽戰」的,是規模驟降,下半年起現金流直接腰斬。
7月份,全行業共發行241款416.1億元的房地產集合信託產品,相較於6月的481款794.2億元的規模,發行只數環比下降50%,融資規模環比下降47.6%;
與去年同期的516款755.56億元的規模相比,發行只數同比銳減53.3%,融資規模同比下滑43.6%。
說白了,不管同比還是環比,不管跟上個月比還是跟去年比,今年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流都直接被斬斷了!
換做你是地產商,此時怎麼辦?
想都不用想,為了回款和償還債務,為了財務報表,為了沖業績,當然是打折、降價、促銷,和2018年、2019年是一個路子、一個模子、一個路數。
當然,對購房者來說,接下來更應該擦亮眼睛。
如果你打算下半年買房,不要因為貪圖便宜,選擇那些五證不全、資金實力較差、規模較小的房企,這些開發商為了能夠賣出去房子,什麼招都能使出來,搞不好期房爛尾,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就得不償失了。
藍白覺得,8-10月份這段時間裡,遠郊盤、城郊盤、精裝房、三四線樓盤、小開發商項目會領先一步降價。
在出手之前,必須要做好功課,哪些是真打折,哪些是「玩假摔」,抱著撿漏的心理去買房,不要理會置業顧問天花亂墜的形容詞,準備「過冬」的房企,只會盯著你口袋裡的現金,在一個「買方市場」里,購房者才最具話語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r026nMBURTf-Dn5mr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