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長不到2%,凈利潤下降32.4%,鴨脖三巨頭周黑鴨掉了隊

2019-09-13     CEO在線

8月27日,周黑鴨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企業上半年營收增長不到2%,歸母凈利潤僅為2.24億元,同比下降32.4%。

幾家歡喜幾家愁,隔壁的絕味鴨脖和和煌上煌營收以兩位數增長,凈利潤增速同比均超20%。

除了業績暴雷,門店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半年關店117家。

恰恰相反,絕味半年新增683家,接近周黑鴨總門店數一半。截至上半年,在全國共開設了10598家門店,令周黑鴨望塵莫及。同期,煌上煌門店共3300家,新增436家。

顯然,鴨脖三巨頭之一周黑鴨率先掉了隊。


01

眼看,周黑鴨要「涼了「,」狠心「網友卻嘲弄:自作自受。

「又貴又假,還不好吃」、「不新鮮,吃了拉肚子」、「服務員太冷淡了」、「 價格與品質不匹配」……

今年3月4日,周黑鴨還被做空機構狙擊,質疑其誇大銷售。

沽空機構Emerson Analytics稱其在18年3季度時,走訪並調查了周黑鴨華中地區的524家門店銷售情況。發現周黑鴨通過「交易取消」虛增銷量,實際調查的華中地區每間零售店的日均銷量比2018半年報中的數據高出了38.7%,平均每宗交易額比2018半年報中的全國平均水平低約6.8%。

據此,Emerson Analytics推測周黑鴨去年純利只有2.55億元人民幣而非官方報告顯示的5.4億元,報告還稱周黑鴨股價只值2.4元,而目前股價為3.5元。

被狙擊後的周黑鴨當即宣布短暫停牌,並否認了誇大銷售的指控。但仍值得注意的是,繼Emerson Analytics發布做空報告之後,3月5日花旗銀行發布研究報告,將周黑鴨2018年至2020年盈利預測下調約18%,並給予周黑鴨「沽售」評級,將目標價由4.3元降至3.5元。

8月27日半年報一出,增長不到2%的營收與下滑三成的凈利更是讓股東傻了眼。

其實,此次業績嚴重下滑早有端倪。翻閱年報可以發現,自16年上市以來,周黑鴨的凈利增速逐年下降,16年為29.47%,2017年為6.43%,18年斷崖式下降為-29.09%。

對於業績下滑,周黑鴨解釋道,凈利潤下滑主要是由原材料成本上升、門店經營利潤率下跌,以及部分工廠投產帶來的折舊及能耗等成本上升導致的。

且不說原料成本以及折舊,單看門店經營利潤,18年上半年周黑鴨銷量為18235噸,同比去年下滑1.3%,門店月均收入27.7萬,同比下降23%。19年上半年,門店月均收入又繼續減至21.6萬,同比下降28%。

當周黑鴨面臨門店經營利潤下跌、客流損失、關店的困境時,絕味與煌上煌兩兄弟卻混的風生水起。

可見,市場是有的,周黑鴨自己賣不動了。


02

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而我卻不能有姓名,周黑鴨究竟是哪裡干不過絕味和煌上煌?

首先價格上,網友紛紛吐槽,太貴,買不起。然而周黑鴨不撞南牆不回頭,越貴越漲,一小盒如今賣27,僅有200g,大盒賣38元,共380g。

而競爭對手絕味和煌上煌約賣40元一斤,周黑鴨的價格約為絕味,煌上煌的1.5倍。在價格上周黑鴨處絕對劣勢。

如果說價格高口感好也就另當別論,可是一向注重產品口感質量的周黑鴨卻也變了味。

眾所周知,周黑鴨不搞加盟只做直營,這意味著全國周黑鴨店的原料、醬料等都是集中採購,集中配送以保證口感一致。而實際上,直營模式也沒有給周黑鴨帶來如出一口的好評,反而關於周黑鴨的討論是「XX店周黑鴨齁甜,XX店周黑鴨太咸,XX店的周黑鴨太辣」。

「鴨脖子」口感不穩定,難免遭網友嫌棄:價格與品質不匹配。

單一的品類也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的需求。周黑鴨只有一種甜辣口味且只能按照盒賣,然而一盒不夠吃,兩盒吃不了。絕味口味多樣,有微辣,中辣和不辣且按斤稱,吃多少稱多少,還可以混搭。煌上煌除了賣鴨還賣雞。

另外,店鋪布局看似很合理但卻使周黑鴨失去了更大的市場。官方表示,2019年上半年,在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布局自營門店仍是周黑鴨的主要經營策略。在周黑鴨經營的所有自營門店中,有362間交通樞紐門店,且多布局一二線城市,該部分的收入占比約達40.1%。

在周黑鴨布局交通樞紐時,絕味與煌上煌早已占領了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後期周黑鴨若要開拓這部分市場怕是沒那麼容易。

近來,周黑鴨更是醜聞纏身,多家周黑鴨店鋪被曝店鋪不厚道,不讓使用優惠券。更有甚者,部分門店私自篡改標籤和生產日期,今天賣不完,明天接著賣,難怪網友吃了拉肚子。

除了以上問題,有分析指出周黑鴨的掉隊與其直營模式不無關係。

03

連鎖企業擴張通常有兩種方式:直營與加盟。直營由總部統一領導、品質與品牌形象有保障,但前期投入高、擴張慢。而加盟來錢快,迅速跑馬圈地,資金無壓力,不利之處就是品質與管理無保障。

相對於火鍋、特色餐館類這種體系複雜的大型餐飲品牌,滷味鴨製品品牌的產品相對單一,服務流量也相對簡單,產品與服務更容易實現標準化,因此開放加盟也會相對容易管控。

絕味的擴張模式就主要以加盟為主,其加盟渠道的銷售占據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90%;而煌上煌則直營與加盟並行,結合了直營連鎖、特許經營連鎖和經銷售商三種經營模式。

與二者不同,周黑鴨堅持直營。

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周黑鴨營收16.26億,毛利9.09億,凈利2.24億,共1255家門店;絕味營收24.9億,毛利8.52億,凈利3.96億,共10598家門店。從數據可以看出,就單店創收來說,周黑鴨遠高於絕味,直營帶來了更大的毛利率,卻也變相提高了公司的營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企業利潤。

據公開資料顯示,開一家周黑鴨門店大概需要12萬元左右、招募2至3名店員,平均2個月內實現收支平穩,半年內收回投資。

然而就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放緩、我國經濟增速觸底的大形勢而言,並不利於周黑鴨的擴張。1255家自營門店究竟要投入多少成本?是否每一家店都能在半年內盈利?這些問題都限制了周黑鴨「開疆拓土」的腳步。

周黑鴨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19年半年報中鬆了口,首次提到了「特許經營模式」,表明了其想要打破過去堅持的直營模式,學習絕味與煌上煌,通過直營結合其他經營模式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然而市場不容許半點遲疑,絕味與煌上煌早已跑馬圈地,周黑鴨此時改變戰略方向能否打破窘境,迎頭趕上?

另外坊間還傳聞,周黑鴨老闆無心做企業,減持股票發大財,早早就移民並將資產轉移到了海外。調查顯示,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與唐建芳夫婦,於2018年12月18號將所持的公司股份存入海外註冊的家族信託,總估值6億美元,約合人名幣41.4億。

事實上,無論哪種經營模式,直營或加盟,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重要的是企業創始人扎紮實實匠心做企業,在特定的時期運用合適的經營手段,而不是讓企業脫離生產屬性,淪為資本的工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avVLm0BJleJMoPMkO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