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媽在生完寶寶的時候,歷經40個小時,最期待的就是臨產的那一瞬間,可是芽芽媽就看了一眼寶寶可愛的模樣,他就被放在嬰兒車裡帶走了。那麼,寶寶在離開我們的這段時間裡,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寶寶在做什麼
寶寶剛出生,家裡人的關注點都在寶寶身上,這個時候被護士帶走,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但是在這段時間裡,寶寶要經歷出生後的一系列健康觀察和出生登記。
01
剪臍帶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臍帶是主要的營養供應通道,等完成使命後,會由護士剪短,並進行消毒。在無感染、外傷的情況下,臍帶大概在3~7天內自行脫落。
02
拍哭促呼吸
拍哭是為了促使寶寶吸入第一口空氣,讓處於待機狀態的肺部開始運行工作。
啼哭可以讓寶寶的肺部充滿空氣,促使他們呼吸,也可以判斷他們的器官是否發育正常。
如果寶寶沒有啼哭,醫護人員還會通過拍打屁股、腳心來幫助寶寶呼吸。
03
清潔
寶寶出生後,會帶著很多血液、羊水、胎脂等污垢,看起來皺皺巴巴,很難看。為了避免他們細菌感染,變回小天使的模樣,護士們會為他們洗澡。
同時,醫生會將嬰兒口腔、鼻腔里殘留的的羊水進行吸出、清理,防止嗆入,影響呼吸系統。
04
記錄信息
醫生會給在寶寶出產房前,給寶寶帶上記錄母親名字、身份等信息的手環、腳環。同時,記錄寶寶的出生日期、時間,量身高、測體重,性別等信息。
05
注射卡介苗
被稱為出生第一針,寶寶們在出生的一天之內都必須注射,用來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肺結核病和腦膜炎的發病率。
06
阿普加評分
給寶寶建立檔案,測量頭圍、腳印、胸圍等,主要是為了測量寶寶的身體狀況,如果發現異常,可以及早治療。
在寶寶的出生後的第一分鐘、第五分鐘、第十分鐘進行,對他們的肌張力、脈搏、反射、皮膚顏色、呼吸等五項體徵進行標準評估,每一項為0分、1分、2分。 滿十分為正常,七分以下可能患有輕度窒息,四分以下考慮患有重度窒息,大多數正常的新生兒評分基本在7~10分左右。
寶寶回來後如何護理
寶寶經過一系列檢查和觀察,回到媽媽身邊,這個時候媽媽還需要做些什麼日常護理呢?
01
注意保暖
寶寶回來以後,因為環境發生了變化,需要給寶寶準備一些保暖衣物。
02
喂奶
美國兒科醫學會:產後的一小時是黃金一小時,最好在半小時內開始給寶寶進行母乳喂養。
媽媽分娩後,會開始分泌乳汁,讓寶寶越早吮吸,越能刺激媽媽的乳房,讓乳汁儘快分泌,還可以讓寶寶更加適應媽媽的乳房,使得日後的喂養更加順利。
一般來說,初乳為產後2~3天內分泌的乳汁,其包含的蛋白質、維生素、鈣鐵等含量都比日後的乳汁高出幾倍,並且還有各種免疫物質,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參考文獻
【1】寶拉·凱莉,《找對育兒方法的第一本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2】大J,《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
【3】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北京科學技術出版有限公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