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個寶寶十個流」,寶寶流口水非常普遍。
爸媽們經常看到小孩子流口水,覺得可愛又呆萌,但就是媽媽們換洗口水巾換得有點崩潰,那個時候支撐下去的念頭就是「嗯,長大點就好了……」
有的寶寶長大點了,嘴裡的這個「水龍頭」確實就關掉了,可有的寶寶就「水費不要錢麼?」
今天就讓芽芽媽講講娃流口水這件事!
潺潺的口水是如何形成的?
口水,也就是「唾液」,是由口腔內的三對唾液腺:腮腺、舌下腺及頜下腺製造和分泌出來的。
嬰兒剛出生,唾液的分泌較少。當唾液腺逐漸發育成熟,口水的分泌也隨之增加;到了4-6個月大的長牙階段,因口腔內的神經腺受到刺激,嬰兒會大量分泌唾液,然而嬰兒的口腔細小,吞咽調節功能尚未成熟,令大量唾液流出嘴外;到2歲半左右乳牙長齊,流口水的情況也會漸漸減少。
口水有啥作用?
幫助消化
口腔中的唾液澱粉酶,是非常重要的消化酶,最大的作用就是催化水解澱粉。小寶寶吃的米粉,主要成分都是澱粉,所以呢,口水對於幫助咱們消化食物是至關重要的。
潤滑口腔
寶寶在長牙的時候,會出現各種牙齒、牙周、口腔的不適,這時候,口水的潤滑作用可以很好地緩解這種不適,並且對防止口腔炎症也有很好的作用。
抗菌作用
口水裡面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對於進入口腔的微生物都有很好的殺滅作用,構成了人體消化道的第一道防線。
寶寶流口水的原因是什麼?
吃了含澱粉的輔食
發育較快的寶寶,有些在滿4個月後,媽媽就開始給寶寶添加一些含澱粉的輔食,輔食中的澱粉可以刺激口水中澱粉酶的分泌,從而引起口水增多。
吸吮手指
寶寶吸吮手指,口腔受到手指刺激後可以增加口水的分泌。同時,寶寶的口腔淺且小,吞咽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導致寶寶難以把多分泌出來的口水給吞咽下去,口水就會「水漫金山」。
長牙
長牙可以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引起口水增多。
吞咽功能不完善
寶寶尚未發育成熟,吞咽功能不完善,口水一旦在口腔積聚,寶寶來不及吞咽,就可能流出來。
寶寶流口水怎麼辦?
01
用純棉手帕及時「蘸」
寶寶一旦開始出現流口水的情況,應該立即用清潔的純棉小毛巾擦掉。但是由於寶寶的皮膚比較嫩,爸媽在擦的時候要小心,最好是用小毛巾輕輕地「蘸」。選擇的小毛巾也應是質地柔軟、吸水強的棉布手帕。
02
給寶寶戴圍嘴
如果想減少洗衣服的次數,不妨給寶寶戴個圍嘴,防止口水把衣服弄髒。圍嘴可以保護外衣不被弄髒,還能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而且媽媽們也可以自己製作簡易圍嘴!不過要選擇柔軟的、吸水性強的棉製品,同時也要記得經常換洗,保持清潔和乾燥。
03
鍛鍊寶寶的吞咽能力
添加輔食時,媽媽們要有意識地加強寶寶吮吸等各方面的能力。在他長牙以後,要想法設法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比如給寶寶吃磨牙棒、雞蛋餅等固體食物哦。
04
避免親吻和揉捏寶寶臉蛋
經常觸碰小寶寶臉頰的唾液腺,會對唾液腺造成反覆刺激,從而引起口水分泌增多,所以儘量避免過力親吻和揉捏寶寶臉蛋。
這些情況要注意!
如果孩子超過3歲,口水還是流個不停,或是睡覺時大量流口水,家長就要重視,可能是病態現象:
口腔問題:寶寶流口水的同時,伴有煩躁、拒絕進食的情況,應當及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內是否起皰,或出現潰瘍。
呼吸道疾病:當寶寶鼻塞,或患上咽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等呼吸道疾病時,會影響正常呼吸,尤其在睡覺時,只能張口呼吸,口水流得到處都是。
牙齒畸形:如果寶寶牙齒畸形,前牙向前凸出較明顯,唇部很難完全覆蓋前牙,上下唇常自然分開,就容易流口水。
睡姿不對:如果寶寶在睡覺最常見流口水,那麼就可能是由於睡姿不正確導致的,比如趴著睡壓到了腮腺,就會口水直流。所以平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睡姿,及時作出調整。
如果寶寶出現了上述任何一種情況,爸爸媽媽都要及時的帶著寶寶去醫院,讓寶寶恢復健康。
面對愛流口水的寶寶,爸爸媽媽還要注意預防和護理「口水疹」。雖然流口水的情況比較常見,但是還是要多留意一些。
參考文獻
[1]蔣志陽.寶寶流口水是生病了嗎[J].健康博覽,2018(01):14.
[2]一凡.「治理」口水娃[J].啟蒙(0-3歲),2014(01):36-37.
[3]李米.「口水寶寶」的護理手冊[J].婚育與健康,2011(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