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男孩失去母愛,12歲男孩父母離異,兩兩又不幸患上白血病

2020-03-30     醫聲護事

一說到白血病,大家心裡可能就會「咯噔」一下。對於它的恐懼,人們把白血病稱之為血癌,它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15歲以下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四左右,也就是說我國每年大約有15000例兒童發生白血病,這當中95%是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僅僅占到3-5%。就在近幾個月來,株洲市中心醫院兒科也收治了兩名白血病患兒,其中一名患兒僅3歲,另一名12歲。

3歲男孩失去母愛,又不幸患上白血病

2019年12月初,株洲市中心醫院兒科入住了一名剛滿3歲的患兒,旭旭(化名)。雖然母親早年離他而去,父親患有抑鬱症,但成長路上有了年邁的爺爺、奶奶關愛,旭旭依然是個活潑開朗、機靈聰明的小男孩,是一家人的開心果。但起病半個多月來,無情的病魔讓旭旭臉上原本燦爛的面容煙消雲散,精神也大不如前。

在外院住院一周,旭旭的骨髓化驗提示其可能患有急性白血病,這樣的結果讓全家人心急如焚、徹夜難眠。為儘快明確診,家人帶著旭旭來到株洲市中心醫院兒科進一步檢查。一個晴天霹靂,入院後,通過各項檢查,旭旭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對於這個殘酷的診斷,兒科的醫護人員對旭旭的治療高度重視,特別為他安排了單間和專門的責任醫生和護士,全院大會診確定精準的治療方案,並對其生活飲食各方面進行指導,確保他的治療能順利進行。

治療期間,兒科的醫護人員還常給旭旭帶吃的、送玩具,在他害怕、孤獨、傷心時哄他、陪他、抱他,給他帶來母親般的關懷和溫暖。在他眼裡,兒科的醫生護士們已是他的家人,以至於看到醫生護士下班要回家時,會抱住她們的腿,捨不得讓他們回家。

經過悉心的治療,旭旭的骨髓完全緩解了,並且誘導化療結束後的旭旭還長高、長胖了,像以前一樣調皮愛笑了,全體兒科人都感到非常欣慰!

12歲男童頸部長腫塊,就醫查出白血病

2020年1月,12歲的男孩奇奇因為頸部出現了個腫塊,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株洲市中心醫院兒科副主任易秀英的診室。在認真了解患兒病史及仔細查體後,易秀英的內心立即閃現一種不詳的預感:這孩子得的很可能是個惡性疾病。

為了儘快幫助奇奇確診,易秀英馬上為他聯繫床位、優先安排入院。入院後,兒科醫生立馬為奇奇完善相關檢查,血常規提示他的白細胞計數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頸部有腫塊、雙腎有腫塊、縱膈還有一個巨大腫塊,骨髓結果提示為T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3歲男孩失去母愛,12歲男孩父母離異,兩兩又不幸患上白血病

可是,讓人可憐的不光他得了這個疾病,還有他的身世。奇奇的父母多年前就已離異,他近十幾年都不曾與父親蒙面,成長過程中父愛長期缺席,媽媽迫於生計、長年在外打工,他一直寄養在親戚家長大。可以想像,他的成長道路上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但是,為什麼疾病總是挑這些可憐的孩子下手,讓原本不幸的他們更加不幸!

與其在感慨命運的不公,更重要的是儘快採取治療,阻止疾病繼續惡化,挽救他的生命。入院第二天,經過多學科會診確定治療方案,兒科醫護人員就積極開始對其進行了化療。

奇奇化療的道路並不是那麼順利,化療並發的腫瘤溶解、急性腎功能衰竭、骨髓抑制、反覆發熱、長期口腔潰瘍,讓他又比普通人經歷了更多的痛苦,性格變得更內向,情緒低落,不言不語,吃藥、進食都不願配合。但是兒科的醫護人員並沒有放棄他,嚴密觀察他的病情、及時調整治療,為他做飯菜、送水果、買奶粉,每天關心他、鼓勵他,讓他樹立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奇奇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病情好轉了,性格也開朗了,鬥志也有了,能很好地配合醫護人員治療了。

醫務人員為患兒捐款

白血病的治療是個持久戰,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這兩個原本貧困的家庭,在孩子過去兩三個月的治療中,已花費了十多萬元,現在家裡的經濟情況已十分困難。

為了幫助兩個家庭渡過難關,日前,兒科的全體醫護人員100餘人紛紛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公共衛生管理科的牛家苑老師也奉獻了自己的愛心,本次共捐獻現金近兩萬元,為兩個孩子帶去了春的溫暖。

來源:株洲市中心醫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HirMXEBrZ4kL1ViR1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