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2》這邊正熱,「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還在耳邊繞阿繞不停;
《創造營》那邊歸國四子之三首次在國內綜藝聚首,一同追憶南韓務工往事;
《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為偶像團體選秀的衍生節目,吸引了不少有實績的大花前來參加,自帶超高熱度。
比起2016年同樣是扎推上映的女團選秀《蜜蜂少女隊》《夏日甜心》《最強女團》等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的糊糊節目,選秀圈似乎繁榮的很。
資源的傾斜與關注,熱搜不要錢一樣地上;
專業的導師團隊,甚至叫來了國際友人現役女團成員辣 Lisa;
越來越多實力選手逐夢選秀圈,外國選手也將在中國出道作為目標。
2016年在「宇宙起源」大韓民國爆火的 《produce 101》(以下簡稱《101》)開啟全民選秀的狂潮。
《produce 101》第二季(以下簡稱《202》)在第一季的基礎上以超高的選手質量帶領101系選秀走向巔峰。
I.O.I(《101》出道團體)、 Wanna One(《202》出道團體)兩個限定偶像團體更是肉眼可見的火了。
沒有猶豫,愛奇藝在2018年首次引進101系選秀,《偶像練習生》開播。
自此迎來了101系選秀在國內的井噴。
它成為了一個讓許多看不到希望卻又懷揣夢想的練習生髮光發熱的平台。
可詭異的是,選秀綜藝推出的團沒有複製I.O.I與Wanna One的神話,一個接一個名存實亡。
我們定義偶像團體的標準也越來越模糊不清。
賽時一個眼神、幾個鏡頭、三兩句對話能霸榜熱搜。
賽後團隊合體都見不到幾次。
講個熱知識: EX ONINE PERCENT的解散演唱會是他們成團後的第一次合體。
「中國第一女團」「中國第一男團」的口號喊了兩年,為什麼我們的選秀綜藝遲遲無法兌現承諾呢?
01
我們被安排了
自2016年《101》開啟偶像團體選秀時代,到《202》大爆,101系選秀的模式已基本固定。
選手經歷三個月的集中管理,四次舞台競演,四次公布排名。
觀眾根據節目中選手的表現為心儀的他/她投票,從11pick(可以給11個人投票)到2pick(可以給兩個人投票)再到1pick(只可以給一個人投票),逐漸實現從好感到粉絲再到死忠的身份轉換。
這種賽制最大的魅力在於給粉絲一種「我與我的pick命運相連」的參與感與使命感。
而這種新鮮感在《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1》《創造營》《以團之名》《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體驗7次之後,是個人都會感到厭倦。
相信我,一個秀粉一生中只能擁有一個真情實感的夏天。
最初的心跳加速早晚變成習以為常。
所以我們看到今年的《青你2》與《創3》紛紛對原有的賽制和流程進行創新。
《青春有你2》採取兩家公司對抗的形式,用同一首歌來為兩個組合打分。
《創造營2020》直接省略入場環節,有自信選手直接舉手為「第一舞擔」和「第一主唱」的稱號進行PK。
一個小變,一個大改,看似競爭性和可看性增加了不少。
但本質就是讓選手換一個出場表演方式、換個流程走走罷了。
接下來的劇情不還是老一套的等級評選和舞台公演嗎?
不用多想,出場完畢,舞台公演中必不可少的爭C環節就要來了。
《青你2》給我們安排得明明白白。
C位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舞台的中心、更多的鏡頭、更好的舞台part。
在一個有101個人的節目裡,有多重要不必多說。
申冰申清申玉申潔四胞胎第一個接過了搶C劇本。
因為投給自家妹妹的三票,四胞胎的小妹申潔成功站上舞台的C位。
同時也將他們四個推向了熱搜榜第一。
抱團,在一個關乎著利益的競技場上有多令人生厭,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隱隱有些代入感。
更別說在鏡頭的有意放大之下。
第一步,鏡頭要聚焦冰清玉潔四姐妹的話語以及面部表情,反覆播放才更有效果。
其次,要從側面入手描繪旁邊者的反應,最好選手和導師的反應都要有。
這邊投王承渲一票的徐軫軫,拿出自己的爵士舞資格證為王承渲說話。
那邊導師蔡徐坤和Lisa,也對C位人選提出質疑。
最後要給受害者為舞台付出的心血、優秀的表演百分百的鏡頭,藉此達到矛盾的高潮。
不好意思,這些套路觀眾看得夠多的了。
為什麼還在用?
因為有用。
看得多不代表想得多,情緒支配理智是常有的。
在剪輯的引導下,五十分的錯也會被放大到一百分,該挨的五十分的罵也被擴大到一百分。
觀眾和選手都在這場滑稽的表演中成為了棋子。
四姐妹被輿論踩到了土裡,網絡上充斥著對於冰清玉潔四姐妹的人身攻擊,甚至有人將她們的名字做成了手機殼。
沒被選為C位的王承渲,因為鏡頭過多獲得「渲皇」的殊榮,同組投票第一的陳品瑄分到了不到二分鐘的鏡頭。
觀眾的共情成為了《青春有你2》觸發討論的工具。
賺足熱度的它是唯一的贏家。
不光是賽制僵硬、劇本俗套, 人設自然也要我節目組貼心得給你立起。
你一定能在選秀中發現以下幾種類型:
type1:實力不行,努力和眼淚替我掙回鏡頭的美麗廢物;
是的,錯了
type2:我會唱會跳,但我更熱愛教學的慈善人士;
我是素人也是老師
type3:哪都不出挑但會reaction和講相聲的搞笑藝人;
恰當恰當
這些款在各個選秀里你都能做個連連看。
《青你2》這麼高的熱度,就成功在它極具創意得搞出了幾個頗為新鮮的人設。
reader秦牛正威、teacher乃萬、鑒婊專家趙曉棠......
最成功的,就是虞書欣的小作精人設。
從《一年級》里就敢對著不苟言笑的導師陳建斌一頓撒嬌,講得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壓腿能飈出海豚音。
真正演戲時,為了武打動作的完美,又能一聲不吭忍著痛一遍遍吊威亞。
虞書欣性格里的反差,在《青春有你2》里體現得更為明顯。
第一期扭扭捏捏地入場,卻敢讓導師jony j把lisa旁邊的位子讓給自己。
第二期做足了鋪墊,各種reaction鏡頭、無厘頭吐槽、表情包為他登上舞台後drama的表現提供了合理性。
越往後播,觀眾發現她的人設越來越飽滿。
是富家大小姐卻沒有富家大小姐的嬌氣,總是寢室里打掃衛生的那個。
是誇張做作,卻也是活躍氣氛的那個。
每時每刻都在反轉,每分每秒都在展示自己不被看好的一面。
《青春有你2》對於虞書欣人設的設計,不是憑空捏造。
更多的是將她本身的特質加以排列組合,「做作」惹人嫌,但「做作+直爽」就很有趣。
最終,一個虞書欣能做到的就是直接帶領《青春有你2》破圈。
虞書欣部分熱搜
這就是我們在期待的反轉與奇蹟,在期待刺激的C位之爭,在期待絕處逢生。
期待《202》中朴志訓一個wink,直接在第一期鎖定出道位的神跡。
而不是接二連三越來越油膩的模仿。
期待《101》中somi在幾期沒有鏡頭後,憑藉《bang bang》的舞台重回C位斷層出道的熱血。
而不是一C到底毫無懸念的開卷考試。
陪伴他們一路走來時起起伏伏的心情,是觀眾在成為粉絲之後可以回甘的美好回憶,是秀粉在成團之後留下來的真切理由。
可自動化選秀只給它想給你看的,沒有一點值得期待。
02
他/她們被放棄了
然而,《青春有你2》成也人設敗也人設。
為了立人設,鏡頭分配過分不均。
初評級時,趙曉棠和虞書欣聊天逗趣比喻言評級為A的初舞台分得了更多的鏡頭。
開口就讓愛奇藝音響貴了好幾倍的許馨文,在前四期基本沒有出現。
能夠現身,不是在做金子涵的老師,就是在做蔡卓宜的老師。
她們一個在開賽之前因為顏值受人期待,一個因為曾經步入婚姻飽含爭議。
但是在《青春有你2》被質疑沒有任何實力可言時,許馨文、戴燕妮等人又是用來辯解時最實用的工具人。
這些有實力沒話題的選手,在第一波就早早地被放棄了。
因為,在《青春有你2》的舞台上,熱度與噱頭永遠大於實力與舞台。
但你以為人氣選手就能安枕無憂,坐等出道?
NONONO。
在《別問很可怕》一組中心位競選中,人氣很高的莫寒因為在虞書欣宣布C位人選後依舊想為自己爭取被罵上了熱搜。
可事實卻是,愛奇藝在剪輯時調換髮言順序,把莫寒在C位未定時的請求變成了節目裡無理由無邏輯的胡鬧。
再配上火藥味十足的BGM,含糊不清的表情特寫。
#莫寒搶C#馬上被營銷號接連轉發,直接導致她的公眾形象崩塌,排名直線下滑。
《青你2》在選秀之外,它還是一檔綜藝,阻止它完成KPI顯然是不道德的。
但不意味著它可以通過惡剪的手段利用選手、汙衊選手。
更可笑的是,節目結束後有些出道選手也被放棄了。
出道即失業,可以對應大部分下位圈甚至上位圈出道的選手。
國內實在缺少培植偶像團體的硬性條件。
沒有專業的打歌舞台,哪會有路人專門在音樂軟體搜男團女團的歌曲。
沒有後續綜藝,哪會有路人回去仔仔細細認清你一個十一人的團體。
韓綜《一周的偶像》——專門為偶像準備的綜藝
製作平台、經紀公司看你身上再無利可逐,自然也就放任你在家摳摳腳、做做伴舞。
偶爾接個通告、演個網劇,比起早早淘汰的背景板們,也算不虧。
下一次的合體出場,大概是等下一季選秀開播時,作為前輩出現在大熒幕上僅供觀賞。
許多人夸《青春有你2》群像做的好。
確實,舞台之下,《青你2》可謂費盡心機。
完整的故事線、新奇的反轉人設層出不窮,加上一周三個小時的節目時長。
群像再做不好,製作組可以轉行做電台節目了。
然而,舞台之上,《青你2》完全草草了事。
第三次公演最重要的選曲,是直接從韓國公司買的廢曲和現成編舞。
被外網發現《Lion》一曲公演舞台的概念、服裝,直接擦邊借鑑韓國女團 (G)I-DLE的表演,自食惡果。
每次公演舞台都剪得稀碎,神似倍速播放的ppt。
播出效果最好的,竟然是一鏡到底的練習室版本。
可舞台下選手的糾結掙扎、努力奮鬥,永遠是為舞台上幾分鐘的演出服務。
再精彩的群像剪輯、再多的故事轉折、再討人喜歡的人設,都不比不上一個可以出圈的舞台表現。
《202》中的姜丹尼爾在社交軟體上暗示粉絲給他喜歡的選曲投票,瞬間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最後在被下放到《請打開》後貢獻經典舞台,還是憑藉強硬實力C位出道。
可見舞台有多重要。
選手們在幕後流下的淚與汗在沒有一個精彩的成果承接時,都讓人內心毫無波動。
結果就是人氣固化,除了粉絲再也吸引不到其他人的關注。
這就是國內選秀的通病——做效果而不是做舞台、做綜藝而不是做團體。
偶像選秀對於資方來說是個有保障的賺錢IP,對於選手來說更像一個成為網劇演員的跳板,對於部分導師來說是再就業平台。
這是一場資方、選手、觀眾配合默契,共同通關無數遍的遊戲。
而不是充滿未知的偶像團體選拔競技。
逐漸,「中國第一女團」「中國第一男團」的名號成了皇帝的新衣。
選秀圈的繁華就像一戳就破的泡沫。
逐夢選秀圈的戲演了一場又一場。
看完《青春有你2》,我已經不抱任何期望了。
你的選秀意難平是誰呢?
肖戰 | 台劇復興 | 美國夫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EpwY3IBiuFnsJQVtf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