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都是很有體會的,明明想好好地和孩子聊天,了解一下孩子的近況,但是剛開始說了一兩句,發現孩子都不願意和自己細說,總是"恩恩""唔"簡單地結束了,這樣的聊天自己一下子也不知道要怎樣繼續。疑心的家長就會想到,孩子不願讓自己了解他們的事情,不喜歡自己干涉太多。
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天生和父母有著緊密的聯結,他們都是想和家長親近的,只是彼此之間缺少好的溝通方式,反而讓孩子和父母漸行漸遠,不是孩子不願意,只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和孩子溝通,我們可以來看看家長平時和孩子聊天的內容:
1今天過得怎麼樣啊?
2作業本都帶齊了麼?
3今天上課上得怎樣啊?
雖然家長的確是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但這樣的問法卻只會讓孩子接不下話,認為家長只是沒話找話說,或是他們只是關心學習,而不是關心孩子自身。不會和孩子聊天的確是很多家長的通病,也就是網上所說的"尬聊",說不到幾句話就冷場了。
其實,想和孩子有話聊,打破彼此的僵局,父母需要下一點苦功夫,畢竟孩子的世界和我們大人的還是有差別的,這也是考驗父母的時候,說話也是需要技巧,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說說如何和孩子好好聊天。
不懂孩子的心——不要只聊"學習"
有些孩子說,他們其實都是很喜歡給父母講學校裡面有趣的朋友和事情,但很多父母都是接上一句"學校裡面有趣的東西的確是不少,不過你們還是注意要以學習為重,看看隔壁你的同學,人家這次考試都排在班級前三名了......",父母的這些回應都讓孩子沉默了,不知道要接下去說什麼。
孩子其實想和家長多聊聊平常的事情,但家長總是說著說著就把話題轉移到學習上面了,讓孩子感覺到"他們只關注學習,不關心我",慢慢地孩子想找父母聊天的激情都沒了,也就不會主動地找家長說自己遇到的事情,因為最後都是關於學習的話題。
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總是忘不了要叮囑孩子學習,但是太過於明顯的目的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雖然孩子最終知道得好好學習,但卻不願意和父母親近。
聊天技巧:從小抓起,慢慢靠近
其實,想做到和孩子有話說不是很簡單的事情,需要家長多花費時間和精力,不要覺得浪費時間,這對於孩子成長大有助益,也是培養親子關係的途徑。
孩子想要聊天的渴望大多出現在3歲左右,也就是他們基本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的時候,他們都是主動發起聊天的一方,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的詢問,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是"十萬個為什麼",一直都有說不完的話。
這個時候的聊天,不需要太多的大道理,更多的是孩子的日常生活,他們很享受和我們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朋友,也喜歡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這是孩子心中最喜歡的事情。
作為父母,需要好好地傾聽孩子的訴說,積極地回應孩子,即使家長覺得沒有多大興趣,但也要"回應",不能打消孩子聊天的積極性,這樣子聊天才能繼續下去,這也是我們增進對孩子了解的時機。
為了增加聊天的趣味性,我們也可以配合簡單的肢體動作、誇張的表情,去延伸孩子的話題,讓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思考,在趣味的氛圍下去轉動自己的小腦袋,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
最後的收尾也是很重要的,家長不要總是想著"畫龍點睛",提醒孩子要做什麼事情,而是表達對孩子分享話題的強烈興趣,讓孩子以後多和自己聊天,這樣子自己也能感受到更多的歡樂,孩子才能有興趣想和家長分享。
聊天技巧:循序漸進,增強"思考性"
等到孩子長大一點的時候,開始有自己想法和思考的時候,家長聊天的話題就不能簡單停留在飲食、交際等方面,而是把孩子當成大人來看待,讓他們處於平等的地位來和我們進行對話,這個時候更多的是"討論"。
話題的開始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看過的電影或是正在播放的新聞,家長可以詢問孩子的看法,這個時候家長也和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話題就開始了,家長這個時候就得好好接,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涉及價值觀念層面,家長不要過於計較。
對於話題的延伸,家長可以詢問孩子觀點的理由和想法,或是讓孩子說說他們對我們觀點的想法,來次思想上的碰撞。可以適當地提出和孩子不同的建議,但不是為了打擊孩子,而是分享、交流,記住"我們和孩子是平等的",和諧的交流才是重要的。
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多站在別的角度去思考,讓孩子嘗試去多方面的想問題,因為身處不同的環境,人們的想法都是會改變的,家長也要引導孩子多想想,拓展孩子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這樣才是聊天的目的。
聊天技巧:放低身段,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和孩子聊天可能出現的通病就是,忘不了自己是父母,總是把自己放在更高的地位和孩子去聊天,這樣子就很容易出現家長直接批評孩子的觀點、讓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的錯誤行為,因此,想要和孩子好好聊天的重要技巧就是,放低身段,和孩子平等地交流。
懂得傾聽,關注孩子的反應。聊天雙方是平等的,家長也要把話語權交給孩子,這個時候就做合格的傾聽者,好好地聽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完,注意孩子的感受,及時做出回應,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尊重,那麼,他們自然也就願意敞開心扉,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不要質疑、批評孩子。家長要注意,在聊天的時候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要允許差異存在。不要一下子就質疑或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去深入地問問,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說不定能夠進一步發現更多的東西。有些時候,家長難免會思維固化,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我們也能發現新的世界。
多問問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提建議。不要以為孩子的話都是天方夜譚,有的時候,孩子真的可以提出解決方法。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多問孩子的想法和建議,讓孩子能夠開動自己的大腦,想想如何解決遇到的難題,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激發孩子的思維能力。藉此機會可以讓孩子養成多思考的好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幫助家長贏取孩子的信任,可謂是一舉多得。
家長要記住,其實和孩子聊天,我們不用都把注意力放在教育上面,句句都離不開囑咐,我們要把孩子當成平等的對象來看待,對孩子敞開心扉,聽他們的想法,分享我們的看法,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孩子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和尊重,那麼彼此的距離也就近了,那個時候,我們還需要擔心孩子不願意和我們分享麼?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