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於都」于都縣仙下鄉吉村「深菜坑」的故事

2019-06-06   於都信息網1

吉溪遠眼 於都在線



于都縣仙下鄉吉村「深菜坑」的故事

于都縣仙下鄉吉村村深材組以前叫「深菜坑」,因該地專種蔬菜而得名。



相傳清朝年間,汾坑鯉汾有個謝氏人家經常來吉村做手藝,幾次路過深菜坑小河邊時,看到有一夥鴨婆自發躲藏在小河不遠處的樹蓬雜草里歇腳過夜,鴨肥蛋多而且消遙自在。後來被主人多次趕回家,依然我行我素不願意回家,一直眷顧在樹蓬下過夜。謝氏人家得知後頓感蹊蹺,認為此地必是風水寶地,於是便在此樹底下臨時搭建了一間小木屋長期居住下來,繁衍後代,取名深材。如今深村組立曉公祠謝氏發男丁數百人,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特別是90歲以上長壽老人以及一家有5兄弟以上的人家相對較多,商賈富豪更是不勝枚舉,不愧為是吉村眾多吉祥風水寶地之一。

又傳清末時期,吉村東田劉氏和彭氏發生糾紛打官司,謝氏當庭作證,幫助劉氏打贏了官司,劉氏為了回報謝氏,劉氏把深材組老屋背山林贈送給謝氏使用,但是此山林所有權還是屬於劉氏,這就是後人傳統所說的「謝氏坐皮、劉氏坐骨」。從此以後,謝劉兩家情同手足、世代友好!姓氏宴請,優先上座!



溫馨提示:

1、以上傳說故事是旗塘組劉偉波根據深材組謝才和、謝英俊等多位老人口述相傳後經筆者整理編輯而成;

2、撰文目的是豐富吉村歷史文化內涵;切忌斷章取義、激發姓氏矛盾!若有錯誤瑕疵之處,敬請各位村親指正!

作者簡介:本名劉豐,小名劉小洋,筆名吉溪遠眼。1971年出生於仙下鄉吉村村旗塘小組。曾在於都糖廠辦公室從事通訊文秘工作;現任吉村發展經濟理事會(簡稱吉發會)會長,《吉村村志》副主編。兩䄂清風,熱衷公益;出謀岀力,回報家鄉。偶爾塗鴉文章些許,人稱吉村第一「閒事佬」。

(供稿:于都縣志辦)

【方誌於都】錦繡龍溪

【方誌於都】千古名篇出於都

【方誌於都】周敦頤與於都羅田岩

【方誌於都】水府廟的故事

【方誌於都】于都縣古代的石刻和碑刻

【方誌於都】於都古代文苑俊才——易學實

【方誌於都】 於都「伍保公」的傳說

于都縣原名雩都縣,因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6月1日起改名為于都縣,位於江西南部,貢水中游。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縣,是江西最早建縣的十八個縣和贛南最早建縣的三個縣之一,素有「六縣之母」,「三省往來之沖、東南之一要區」之稱,古時於都曾為贛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軍事要地,郡治曾設於此近250年之久。土地革命時期,全縣又先後分設過於都、勝利、登賢、瑞西、興勝和於西等縣,中共贛南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駐于都縣城,是著名的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




愛於都在線 愛上方誌於都

來源:(供稿:于都縣志辦)轉載文章請註明出處